“再造30个特斯拉”,还是“老饼新做”?网友吵翻天了!你站谁?

车中自有真功夫 2024-10-12 07:53:22

姗姗来迟的特斯拉“We,Robot”发布会,终于还是来了。

成本低于3万美刀,预计2027年大规模量产的Cybercab无疑是大家的焦点。发布会现场展示的原型车采用蝴蝶门、双座设计,设计和之前盛传的“Model 2”相当接近。

Cybercab将取消踏板、方向盘和后视镜,并将采用感应式充电取代传统的插电式充电器。不出意外的是,新车的自动驾驶将依赖人工智能和纯视觉方案。Cybercab的交通成本约为每英里30或40美分。

另据马斯克介绍,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有望明年向德州、加州的Model 3/Model Y车主提供。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Robovan也发布会现场同步亮相,外观采用了更加激进的设计,但概念上现有的自动驾驶VAN没有明显差异。机械人Optimus也在现场演示了更多的基础功能。

发布会直播结束后,特斯拉股价夜盘转跌,一度跌超4%,直播期间,则曾一度涨超5%。

同样的“割裂感”也发生在舆论场上。不少人认为,特斯拉这波“王炸”太猛了,等同于“再造一个特斯拉”,AI和全自动驾驶技术将彻底改变现有出行生态;但也有许多网友认为,特斯拉这次展示没有技术细节,没有足够说服力,没有新概念,只是“老饼新做”。

而争议背后,正是大家对特斯拉未来的不同理解。

(1)开启新时代,再造30个特斯拉?

事实上,在这场发布会之前,特斯拉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布局已经徐徐拉开。

从2019年宣布要进军Robotaxi,推出第一款车企研发的智能驾驶芯片 FSD Chip开始,特斯拉就不断将自己描画的未来一点点带进现实。

尤其是, FSD V12的应用,已经让大洋彼岸的用户更加感受到了强大的“自动驾驶”魅力。尽管可以脱离监管的完全自动驾驶真正落地时间还是“未知数”,但近年来带监管的Robotaxi已经在全球多地开始了载客运营,越来越多人也相信,完全自动驾驶已经不远了。

当然,要实现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应用,除了技术上的成熟,还离不开规模化的成本降低。特斯拉对纯视觉方案的坚持,4680 大电池、无稀土电机、下一代车型平台,都是特斯拉追求极致成本、效率的展现。

在特斯拉的未来规划中,Robotaxi和机械人Optimus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两大支柱。马斯克在今年 6 月领下560亿美元天价薪酬时曾夸下海口称,“Robotaxi 和机器人业务,可以让特斯拉成为一家 30 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按此前特斯拉曾取得过的万亿市值来算,等同于再造30个特斯拉。

这次Cybercab的亮相,与其说是技术创新,其实更重要的是给大家信心:“我可以做到”。

因此,这场发布也被认为是继Model3之后,特斯拉最重要的一场发布会。

(2)设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

当然了,如果你很相信马斯克的叙事,很吃特斯拉这一套,或许你也会沉浸其中,觉得其描画的未来很美好。

但是,如果跳出“泡泡”,再看看这个骨感的世界,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

首先,Cybercab的技术基底不是凭空而来的。其技术发展的路线,依旧沿用着现在纯视觉感知+端到端的计算方案。而这次发布会仅在华纳影城的封闭园区来进行演示,特斯拉FSD依旧无法证明自己可以真正“脱离监管”,同时保证100%的安全能力。

第二,那怕特斯拉在2027就能具备大规模量产Cybercab的能力,但Robotaxi在全球铺开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法规,对就业、出行生态的影响,对交通道路环境的适应,始终是Robotaxi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三,那怕这些前置条件都打通了,特斯拉凭借技术、数据、算力等的积累可以在Robotaxi市场取得一定时间的领先优势,但这种领先能持续多久?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从电动车的发展我们已经看见,中国电动车的崛起已经对特斯拉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也被外界认为是特斯拉急需继续“画大饼”,维持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看好的重要原因。

从这场发布会展现出的概念来看,虽然Cybercab的设计确实存在一定的创新性,其应用的所有概念,并没有展现出太多全新的地方。甚至双座、蝴蝶门等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也是槽点满满。唯一让人比较期待的全新的充电方式,确实能让充电更加自动化,降低人工操作的成本,但实际效果如何,仍充满未知。而Robovan除了造型比较唬人外,其功能上和已经满大街跑的无人驾驶巴士没有本质区别。

特斯拉整场发布会描画的“创新”,更像是将过去已经有的概念重新做了一次打包,是一次“老饼新造”而已。

对此,今晚美股正式开市后,资本市场会有更直接的反馈。

(3)功夫拍案

不能否认,特斯拉是一家具备超强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

但放眼全球汽车、科技界,新的概念已被逐一实现,留给未来画饼的空间,却越来越少。

在这个科技“祛魅”的时代,与其相信神话,不如尊重现实。

特斯拉能实现的,我们也可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