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陈永贵辞职,当年提拔他的支部书记贾进才,后来过得怎样?

江湖上的历史录 2024-08-28 01:23:59

1980年,陈永贵决定让他的儿子代笔写一份辞职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我的文化水平有限,希望能够退下来,让更年轻的人有机会施展才华。”这位从1975年起就担任副总理的副国级干部,选择辞去官职,回到他熟悉的土地上,继续做一名普通农民。

陈永贵是何许人也?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杰出代表,一个从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实干家。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陈永贵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即使身处高位,也不曾忘记自己的根本。他的踏实和真诚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凡是了解他的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折服。

然而,再出色的人才也需要一个发现他的伯乐。陈永贵的成功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贾进才的提拔和支持。正是这位同乡的党支部书记,给了他施展才能的平台。

贾进才和陈永贵同为山西省大寨村的人。在那个年代,大寨村的生活单一,村民大多依赖土地为生。然而,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农民不仅要靠天吃饭,还要将辛苦种植的粮食或其他收益的一部分交给地主作为租金。贾进才也曾在地主家做过长工,过着受压迫的日子。生活在剥削之下,他逐渐意识到:人应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为果腹而苟且度日。

带着这样的想法,贾进才开始寻找改变命运的方法。1946年,37岁的贾进才加入了共产党。在党的指引下,他接受了新思想,并试图将这些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随后,他在大寨村成立了农民互助小组,倡导土地改革,试图推翻地主的剥削制度。

要想成功,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贾进才深知,仅凭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改变整个村子的命运的。他希望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村民们意识到,贫困并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人为造成的结果。1947年,贾进才成为大寨村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开始了思想觉醒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陈永贵受到了贾进才的影响。陈永贵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他家境贫寒,父亲因无法维持生计而抛弃了家庭,最终选择自尽。陈永贵被迫在年幼时就学会了独立生存。最初,他靠放羊为生,后来学会了种田,并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天赋,成为村里的种田能手。

加入农民互助小组后,陈永贵接受了贾进才的思想启蒙,开始思考自己和村子的未来。两人的思想碰撞产生了火花。贾进才发现,陈永贵不仅勤奋而且有远见,是个有潜力的人才。他决定培养陈永贵,带着他一起推进大寨村的农民互助事业。他们共同努力,立志将共产主义思想在大寨村扎根。

在贾进才的指导下,陈永贵迅速成长。贾进才意识到,推动农民运动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而陈永贵正是他需要的那种人。于是,他积极推荐陈永贵入党,并在适当的时候让陈永贵接任党支部书记的职务,自己则退居幕后,继续提供支持和指导。

陈永贵没有辜负贾进才的期望。他积极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活条件,使得大寨村逐渐摆脱了贫困的阴影。1975年,陈永贵被任命为国家副总理,这一消息并未让贾进才感到惊讶。他深知陈永贵的能力,并为自己曾经的决定感到自豪。与此同时,贾进才仍然坚守在大寨村,为村子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

尽管没有像陈永贵那样进入高层领导,但贾进才在大寨村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一如既往地工作,成为村民们的榜样和引路人。他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参加了不少表彰大会,还曾有幸见到周总理。贾进才的故事证明了,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职位,只要心中有信念,脚踏实地地工作,就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大寨村,贾进才被人们尊称为“老书记”,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即便晚年,他依然关心村里的大小事务。有人问他是否后悔没有像陈永贵那样走上更高的政治舞台,他淡然一笑:“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能看到大寨村的变化,我就心满意足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