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年,戚继光调浙兵入京,第一次见面就令北方兵佩服得五体投地

香巧说过去 2024-12-02 04:24:51

戚继光是我国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光辉战绩已无需我多言,“抗倭名将”这一称号就是对他最好的赞美。

然而,作为长期在我国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却在隆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567年,突然奉调入京,成为了戍卫京师的蓟州镇总兵官。

要知道,当时隆庆帝才刚刚继位,他为什么一继位就会如此着急地调外省将领进京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他这个皇位坐得太不稳了。而这不稳的原因,不在于内忧,而在于外患。

早在隆庆帝的老爹嘉靖帝时期,明朝就长期被“南倭北虏”的问题困扰着。

南边当时有戚继光镇守着,在他的多年经营下,倭寇的问题总算是解决得差不多了,然而北虏的问题却一直从嘉靖朝延续到了隆庆朝。

在嘉靖二十九年,也就是1550年时,发生了著名的“庚戌之变”,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突然向明朝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这场突然袭击可把京城的达官显贵都吓了一跳,因为自从土木之变后,京城已经百年没有遇上过外敌入侵了,京城里的禁军早就被养成了闲散哥们,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

没有办法的嘉靖帝只好一边急召老百姓们一起来守城,一边赶紧给各镇发檄文勤王。

然而,当这些勤王的部队到了之后,看到人家蒙古兵马,一个个都瞬间蔫了,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

就这样,这些军队就眼睁睁地看着俺答在北京周边掳掠了整整八天八夜,带着一大堆人口、牲畜和金银返回了他们的蒙古老家。

嘉靖帝本以为俺答来这么抢一次就够了,没想到因为明朝军队的软弱,俺答还抢上瘾了,每年都带兵来抢一次,从此这抢掠就整整延续了16年,一直抢到了嘉靖帝驾崩。

隆庆帝在继位之后,眼看着俺答又要来抢人、抢钱、抢牲口了,生怕他们会影响到自己刚刚登上的皇帝宝座。

于是,他跟张居正一合计,赶紧把在南边防卫倭寇非常厉害的戚继光给调了过来。

戚继光在来到京城之后,也不含糊,立刻四处勘察地形,研究敌情,然后给隆庆帝上了一个《请兵破虏四事疏》,请朝廷拨给他十万精兵,让他去狠狠揍俺答一顿。

然而,他的这一提议由于大臣们的不同意,给搁置了。

隆庆帝最终给了戚继光一个蓟州镇总兵官的职务,让他先负责巩固一下边防,训练训练士兵。

蓟州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中离京城最近的一个镇,可以说它的守卫职责是最为重要的。

但是,当戚继光上任之后,他发现,这里的士兵那战斗力简直低得都不如农民。与其让他训练这帮没用的废物,还不如直接招农民入伍呢!

于是,戚继光招募了一大批农民入伍,勉强补足了兵力上的空虚。

可是,这兵力补上了,训练依然还是个大问题。

由于这些农民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军纪是差得一塌糊涂,根本一点都不听指挥,戚继光真的是有心无力。

为此,戚继光干脆心一横,给隆庆帝上书,让他调浙兵进京。

调外省的兵进京,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东汉时期董卓进京的后果,大家不可能不知道,因此他这一提议又被那些大臣们翻来覆去议了好久。

直到隆庆二年,也就是1568年,这一提议才在张居正的力挺下被勉强通过,允许戚继光调三千浙兵进京辅助训练。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二月。

在戚继光的盼星星盼月亮下,这三千浙兵终于抵达了蓟州镇。

戚继光所率领的浙兵,素以其严明的军纪、先进的装备和有勇有谋的特点著称,可以说是当时明朝最强的军队。

而浙兵给北方士兵上的第一课就是军纪。

当时,在浙兵抵达蓟州镇时,正好戚继光带着北方兵在修城墙。

突然,天空电闪雷鸣,一阵瓢泼大雨瞬间倾泻而下。

北方士兵们见下雨了,二话不说,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就往避雨处躲。

然而,城墙下的浙兵却全部一个个直挺挺地站在雨中,一动不动。

这场雨一直从早上下到了傍晚,由于戚继光没有下令,这三千浙兵就在雨中从早上站到了傍晚。期间,他们没有进过一粒米、一滴水。

直到傍晚时分,戚继光下令,他们才从雨中离开。

浙兵这种严明的军级,不禁令北方士兵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后,北方士兵在浙兵的协助训练下,逐渐将散漫的恶习革除,也变成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部队。

到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时,戚继光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满朝文武的一致认可,在他的要求下,隆庆帝又调了1万2千浙兵入京。

随着浙兵的大举入京,以及长城的修缮完毕,戚继光终于可以实行他的破虏计划了。

这一年,戚继光以浙兵为主力,配合自己训练了一年多的北方兵,一举击败了俺答的部队。

最终,俺答送降书求和,持续了20年的虏患就此宣告结束。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