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推荐的这本静坐书,真不错

董悦道 2024-08-23 18:01:27

最早听说《因是子静坐养生经》,是看到南师在他的书里推荐,说很不错很实用。

这本书的作者是蒋维乔先生,“因是子”是蒋维乔先生的号。

我读完这本书,不仅把静坐的理论搞明白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懂得了静坐时的许多具体步骤。

相比较而言,南师的书多偏向于打坐时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属于进阶级的。

而《因是子静坐养生经》比较基础,适合初学者。

一、为什么是静坐?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人为什么都通过静坐修行,而不是静站或静躺?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的说法是:

“练习呼吸以坐的时候最相宜,因为行时、立时,身体和精神不容易安定,卧时身体和精神又易入于昏昧,只有坐时可以安静,所以通常称之为静坐。”

也就是说,你走着或站着修,人很难稳定,很难静下来,躺着修又很容易昏昏欲睡,所以坐姿是最合适的,又稳定又相对清醒。

除此之外,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静坐居然是为了让自己和地球的运行保持一致,绝了!

书里说:“吾之所谓动者,指吾人自己有所动作,反乎地球行动方向之谓;吾人之所谓静者,即吾人自己无所动作,合乎地球行动方向之谓。”

意思是说,只要你人在动,你和地球的运行方向就不一样了。你安静时,完全是随着地球的运行走,坐地日行八万里。

多么天人合一的感觉啊!

二、要用腹式呼吸

我以前打坐时,用的都是平时的呼吸方法,看完书里写的内容,我准备改用腹式呼吸了。

根据书里介绍,腹式呼吸至少有两种好处。

一来可以解决胸闷问题:在肺的下面和胃的上面这个位置,有个横膈膜。

平常的呼吸方法比较浅,没有办法推动横膈膜,刚开始练习呼吸时,容易胸中气闷。但如果用腹式呼吸的话,就可以推动横膈膜,胸闷也就不存在了。

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打坐时,坐一小会就感觉不太舒服,非得改善下坐姿,挺直腰,狠狠吸一口气才行,原来问题在于没有用腹式呼吸,没有推动横膈膜。

二来可以解决现代人久坐带来的小腹堵的问题,书里说:

“腹中的大小肠,最为柔软,血液容易到此滞留,呼吸的气,渐渐深而且长,达到小腹,腹部就有弹力,能够把滞留在腹腔内的郁血逼出去,达于四肢……”是不是倍儿棒?

现在多少人上班久坐,中焦不通上热下寒,小腹都鼓着,不管打坐不打坐,腹式呼吸先练起来吧。

不过,作者还刻意交代,练习腹式呼吸时,气息应该慢慢加长,要顺其自然,不要太过用力。呼吸气息的出入,应该极轻极细,连自己的耳朵也听不见出入的声音。

而且,腹式呼吸有两种,一种是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陷进去。另一种相反,吸气时小腹陷进去,呼气时小腹鼓起。

我试了下,第一种对我来说更顺其自然,那我就用第一种。

如果有哪位朋友觉得第二种顺其自然,也可以用第二种。

三、舌抵上腭

我之前打坐时,对于“舌抵上腭”这四个字,是直接忽略的,我的舌头就放在平时它放的地方。

看这本书里又提到这四个字时,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网上一查,才知道其中大有文章。

原来,这是一个能让口腔大量分泌津液的动作,所以不能小觑。

张至顺道爷的“长寿功”里,第一部就是“窃吃昆仑长生酒”,说的也是常咽唾液对身体有好处。那也总得有唾液才能咽吧?当一个人“舌抵上腭”时,唾液轻轻松松就有啦。

四、意守丹田

为什么要意守丹田呢?书里认为,丹田处是人体的重心。

“百尺之塔,凌云之阁,巍然独峙而不倚者何故?曰唯循重心之公例故。”

高塔、高阁之所以巍然屹立而不倒,就是因为有重心。所以人静坐时意守丹田,就是关注自己的重心。

关注重心的作用在于:“全身细胞,悉皆听命,烦恼不生,悦怿无量。”

而且,作者认为“儒家之主静,老氏之抱一,释家之禅观,命名各异,究其实,罔非求重心之安定而已。”

也就是说,儒释道的核心思想,都是求一个重心的安定,意守丹田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但是呢,作者这么推崇的意守丹田,南师不赞同普通人轻易尝试。据南师的观察,没有明师的指导,意守丹田守出问题的有很多。

所以我的理解,意守丹田虽好,但是有门槛的,还是谨慎为上策,先把其他几样做起来即可。

1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