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原本只是皇上的仪仗队,帮皇帝管御辇,训练仪仗队的大象,收管仪仗队的工具和武器。
可朱元璋的一个提报,让他们变成了一人之下的特殊权力机构,人数也膨胀到了15万。最随着明朝的灭亡,他们又变回了原形。
锦衣卫:帝王手中利刃锦衣卫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组织。朱元璋自己是一穷二白的农民,是历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的帝皇。
明朝建立之初,有很多复杂的问题等着朱元璋去一个个处理。一是元朝留下来的种族制度,消除汉蒙隔阂,就要消除少数民族留下来的势力。
在天下大乱时,也产生了很多地方豪强。朱元璋打天下时可以收复名将,治天下时却没有自己的家族势力为他做政治辅助。
“王侯相将宁有种乎?”朱元璋怕,怕有人和他一样,想要图谋天下。所以他就把原本就有的皇上的负责安全的亲军督尉和负责仪仗的仪鸾司合并起来,成立了锦衣卫。
在朱元璋时期,宦官还没有崛起,锦衣卫一方独大。当时的锦衣卫就是朱元璋手里一把最锋利的刀。
而锦衣卫除了探查消息,进行审判,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朱元璋杀功臣。历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的锦衣卫,就是毛骧。
而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办理胡惟庸死后的胡党案,而第二任锦衣卫首领则是全程负责寻找和办理蓝玉的谋反案。
不过朱元璋跟后来的明朝皇帝不一样,他有能力把整个国家的权力紧紧抓住,开国功臣他说杀就杀,锦衣卫这样锋利的刀,他可以说用就用,说废就废。
朱元璋在使用了锦衣卫10年后,就杀了当年替他办理胡惟庸和蓝玉的毛骧等人。还削减了他们办案的权力。
本来就此沉寂下去的锦衣卫,在朱棣上位后又被启用。朱棣本人不是朱元璋的法定继承人,皇位的正统性和朱允炆是朱棣一辈子的阴影。
而朱棣时期,明朝所要面对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守国门的朱棣更需要一个稳固的朝廷支持的他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这个时候的锦衣卫进一步扩大,并且分出了南北镇抚司,这个时候的锦衣卫可谓是风光凛凛,风头一时无二。
锦衣卫的功能分布有多广锦衣卫人选全部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为锦衣卫本就肩负着帝王仪仗队的功能,所以各个虎背蜂腰,身材高挑。
再加上朝廷为他们配备的专属飞鱼服和绣春刀,从衣装到职责他们都彰显着锦衣卫所拥有的皇室特权。
锦衣卫拥有十七个所和南北两个镇抚司。在宫里的锦衣卫要负责皇帝的一整套仪仗,还有兵器,皇帝所坐舆驾和仪仗所用的大象都是他们管理。
而外部的南镇抚主要负责军事武器的管理和制造,甚至于改造和研发。以及合法范围里的案件调查。
电影里出现的那些恶毒狠辣,动不动就把人抓走严刑拷打的,就是南镇抚司。南镇抚就是负责暗中侦察,然后将人抓进臭名昭著的诏狱。
皇上的权力借由无数位潜伏各处的锦衣卫,将自己的触手伸进朝廷的各个部门,在无形中监察百官。
这样的一个权力机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大的皇权才能够驾驭。朱元璋和朱棣能够把权力的缰绳握在自己手中。
而皇权一旦势微,这些强权机构就会无限度的膨胀,甚至对国家形成危害。明朝时期中国的封建政治发展到了极致,逐渐开始形成精英政治集团,而经济也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但明朝偏偏遇见了地球的小冰河期,瘟疫,洪水,旱灾,地震一个接着一个。再加上倭寇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就此枯萎。
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明朝的政治也是一颗枯萎的嫩芽。本身精英政治团体和皇权应该向宪法政治演变,可是本该长大的工业革命夭折了,宪法政治也随之胎死腹中。
变成了东林党争,宦官乱政,皇帝在政治斗争中被架空的畸形状态。而锦衣卫也慢慢的沦为宦官手下的下属部门。
明朝的太监权力有多大按照明朝社会文化的鄙视链,锦衣卫虽然是鹰犬,却还是要比宦官高一头的。这种情形在万历时期发生了转折。
万历时期的锦衣卫首领和当权宦官勾结在了一起,让太监的权利渗入了锦衣卫。皇权越衰弱,太监的权力就越大。
万历之后太监渐渐开始架空皇帝,锦衣卫也成了他们手下的牛马。锦衣卫指挥使上曾经被皇帝和朝臣任命过多位正直的官员。
但是这些人基本上全部都被太监整死了。也就是说锦衣卫这把快刀,是经历了各方的争夺,而太监百战百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明朝出过郑和这样的太监,下西洋的郑和文化上能够代表国家进行外交,军事上能够组织海战,下船到了一些岛国时,也能领导小规模的陆战。
在太监群体里,的确出过很多优秀的人才,秦国的太监可以跟着大王上场打仗,各个武艺非凡,雄壮威武可以担任保镖。
但是橘生淮南则变质。优秀的太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王压制,否则他们就像一个枕着咸鱼的老猫,很难忍住不偷腥。
明朝的太监不仅拥有批红权,可以直接批阅奏折,参与朝政,甚至在军事方面也多加监管。太监也会镇守边疆,把握住粮草和金钱,就把握住了军队。
守卫,镇守本都是明朝的武将官职,后来渐渐都被太监取代。后来更是有了监军这个职位,太监的权无止境。
讽刺的是到了明朝末年,抗金大奖袁崇焕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只能拜权宦魏忠贤为干爹。而魏忠贤不仅提拔了袁崇焕,还全力支持他对军队进行改革。
太监的政敌东林党等政治集团,是由地方豪门组成的政治集团,他们树大根深,他们拥有土地,有强大的财力。
他们再用钱请最好的老师,建立书院,辅导自己的子弟,让他们考上科举,为官入朝。从最根本的土地,商业到上层的政治,士族们拥有完整的生态链。
这种家族的传承,甚至可以比王朝还要强韧。皇帝换了,他们的土地却不会换,可以很快的发展起来。
而宦官不同,他们没有自己的家族血脉传承,一切权力和财富都通过官职继承。而宦官只有皇上可以依靠。
虽然他们早就架空了皇上的权力。历史上有宦官甚至垄断了皇上的教育权,任意欺骗皇上。甚至克扣皇上的饮食。
清朝的道光帝,太监掌管了皇宫的财政,为了捞钱,他们经常恐吓和欺骗皇帝东西有多贵。最经典的就是鸡蛋事件。
太监告诉皇帝一个鸡蛋要十两银子,补一次衣服要五两银子。道光只是想吃一碗额外的面条,他们就哄他说:
做面条要专门建一个做面条的厨房,还要找一个会做面条的厨子,这很费功夫,估计要花个七万辆。
吓得皇帝再也不敢吃了。后军机大臣无意间在皇上面前说漏了嘴。这位曹中堂告诉皇帝自己一顿吃两个鸡蛋,本来是想表现自己的节俭。
谁知道太监捞的这么狠,连鸡蛋都不给皇上吃。道光也并不是真的愚蠢至此,他是无能为力。
太监的话其实是一种委婉的威胁,意思是你敢提要求,我就敢捞这么多钱。道光管不住太监,反被内务府辖制。
其实这都是乾隆埋下的祸根。乾隆生活奢侈,经常把该归入国库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私库。这个风气一开,太监们开始奉皇命贪污。
而一套捞钱的方法在太监中代代相传,而这份钱既然没有进入国库,就不收法律保护,也就没办法传给后来的皇帝。
所以乾隆自己享受了,咸丰和道光面对空虚的国库,穷得很。明朝后期也是如此,但凡封建王朝走了末路,必然腐败严重,财政崩溃。
明朝灭亡后锦衣卫都去哪了明朝末期,锦衣卫和其他的文武大臣一样,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抗清或者降清。随着朝廷的覆灭,很多名门出身的还可以返回家乡。
明朝末年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锦衣卫所护卫的皇帝已经没了。闯王李自成攻进京城,当时的死伤大半,锦衣卫首领骆养性被李自成抓获。
骆养性也是个奇人,他分别在李自成一经多尔衮两个大杀神手下保住了性命。这个人想必是十分的识时务。
仅仅是投降的话,不至于让皇太极赏赐他无数金银财宝。我怀疑他利用自己锦衣卫身份知道的特殊信息。
向清朝泄露明朝的皇家秘辛甚至是内库藏宝之处。所以在几番权力变换的乱世之中,骆养性不仅安全的活了下来,还一身富贵的回家养老,得到一个善终。
清朝入关之后,锦衣卫就被朝廷取缔了。到了顺治年间,锦衣卫又被恢复成了他们最原本的功能銮仪卫。
兜兜转转上百年,锦衣卫又变回了最初的仪仗队,锦衣卫这个名字也从朝廷的编制里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