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国产剧市场最近可真是火热,前不久央视才给大伙儿安利了一部家庭爆款剧《好团圆》,上映之后口碑一直非常不错,甚至还有观众认为这部剧足以跟《父母爱情》一较高下。
原本以为这部剧作品已经足够精彩了,可直到闫妮、蒋欣主演的《小巷人家》上映,才知道了啥叫“接地气!”
众所周知,这类年代剧想要拍的接地气,最主要的就是考验演员们的演技是否出色,而在这类年代剧当中,最能看出演员演技的,就是她们所表演的吃戏场景了。
比如经典年代剧《红高粱》中余占鳌吃羊腿的场景,还有《白鹿原》中白嘉轩、黑娃吃油泼面的场景,不得不说,这些演员的吃戏,给电视剧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小巷人家》中,同样如此,当我看了蒋欣、闫妮等人的吃戏表演后,不禁感叹,这才叫做真正的“接地气!”
场景一:闫妮做了一桌饭却不让上桌,真的很符合现实《小巷人家》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众所周知,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
剧中闫妮的婆婆生日的时候,全家人都要赶过去为老婆子庆祝,而闫妮作为家里的大儿媳,一切事物都得有她操劳,为了让婆婆过好生日,闫妮买了许多吃的喝的,两口子拎着一大堆东西,屁颠屁颠的朝婆家赶了过去。
到了婆家之后,闫妮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立马就开始起锅烧油开火做饭,从下午开始闫妮就没有闲过,买菜、赶车、到家里做饭,整套流程忙完,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为了让婆婆过个好生日,闫妮可谓是使出了浑身的本领,还亲自给老婆子做了一道“长寿糕”,费了不少功夫。
当闫妮做完最后一道菜之后,本以为终于可以歇下来吃饭了,可谁曾想,当闫妮转身去厨房盛过面条之后,发现桌子上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
儿子本想给妈妈让个座位,可谁曾想奶奶直接按住了孩子的肩膀,爷爷此时在一旁发声:不用。
如此一幕,属实让人看呆了,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太重了,而且在此之前,爷爷还声称:“按照习俗,寿宴得吃两顿,有一点名气的人家,还要请人唱八仙上寿。”
好到当年的这种风俗习惯,可真是让人感觉到窒息,大儿媳忙活了半天,公婆不满足也就罢了,甚至还不愿让大儿媳上桌,身为人民教师的老公,竟然一句话也没说,属实让人心寒。
甚至婆婆还表示:这里坐不下了,你跟筱婷到厨房去吧。
而且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闫妮的老公、婆婆、公公的脸上,全都保持着微笑,唯有儿子图南一人,脸上带着不开心的表情,说明他也是心疼妈妈的。
听闻此言,闫妮呆愣了半天,随即带着女儿走到了厨房里面,而此时闫妮老公的妹子,还做出了一个让人心塞的举动,她看见闫妮去了厨房之后,直接起身把门都给关上了。
因此,厨房跟卧室里面的场景,形成了两种鲜明的反差,卧室当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各种荤腥,一口菜一口酒,好不美哉。
另一边,演你带着女儿可怜巴巴的在厨房当中,吃着没有一点味道的白水面条,属实心酸。
闫妮的这段吃面条表演,可真是为大伙儿展现了何为“接地气”,其实此时闫妮的心里早已没有了吃饭的心思。
她索然无味的吸了一口面条,随后看向了后面的卧室,听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声音,闫妮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可女儿此时还在她的身边,她不能哭,而且女儿还小,她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还在傻呵呵的笑着,看着女儿笑了,闫妮也只好强装笑脸,只不过此时闫妮的眼眶早已有了泛红的感觉。
当闫妮吃完饭回到家里之后,丈夫看她不高兴,还问了一句:你这一晚上不说话,怎么了。
不得不说,闫妮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这老公是一点也看不出来,亏他还是一位教书的,属实让人感到窒息。
这段戏码,真的将“真实”二字展现的淋漓尽致,闫妮的吃戏表演也很接地气,情绪层层递进,从一开始的高兴,到做完饭时期待被夸奖的心情,直至后面被要求去厨房吃饭时,闫妮强颜欢笑的神情,演技真是没的说!
场景二:蒋欣吃鳝丝面,委屈到饭都吃不下蒋欣经过一番大闹之后,终于为自己迎来了棉纺厂分配房子的机会,为了庆祝,蒋欣给老公和儿子做了一顿鳝丝面,小胖儿子吃的那叫一个欢实,听着爸妈说话,面条一口接着一口,香的不能行。
蒋欣为了弄到这套棉纺厂的房子,可是费了不小的力气,又哭又闹,费了老大劲才换来了房子,可因此,蒋欣也付出了代价。
因为蒋欣跟陆科长吵架的事情影响不好,所以取消了蒋欣今年在厂子里所有的考核评分的资格,也就是说,这一年的奖金绩效评奖之类的活动,跟蒋欣都没有关系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蒋欣的心里明显非常委屈,可她硬是强颜欢笑,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手一直扒拉着碗里的鳝丝面,可就是不吃,说明她心里堵得慌。
可说归说,这饭还是要吃的,说着说着,蒋欣就往嘴里扒了两口面条,紧跟着继续说。
蒋欣是越说越委屈,最后,干脆把面条全都塞进了嘴里,而后端着碗径直走向了厨房。
不得不说,就这两段戏码下来,属实让观众感受到了何为“接地气”,闫妮和蒋欣的演技都非常出色,情感表达的很是细腻,层层递进,让人代入感很是强烈。
对此,各位观众觉得闫妮和蒋欣的演技怎么样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电视剧《小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