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许世友,有着“虎将”之称,他也是毛主席口中的“周勃”。
许世友并不是毛主席的嫡系,而是来自红四方面军。
但他却以那种刚直的性格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成为唯一可以“持枪”见毛主席的人。
除了与毛主席交好,许世友与周总理、陈毅、邓小平等人,都有着深厚的友谊。
而他与华国锋之间,也有着一段不是战友,恰似战友的感情。
因此,当华国锋在1980年视察南京军区,得知许世友在南京休养后,他亲自登门拜访。
许世友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而他的晚年又是如何?
敢死队长许世友、从和尚到开国将军许世友出生在1905年的河南信阳一户贫困农家。
很小的时候,为了补贴家用,许世友去给武术师傅当杂役,也是因为这个经历,他爱上了武术。
之后上了少林寺习武,也因此成了从少林出来的开国将军。
后来,他得知母亲生病,于是按照少林寺的规矩,打出了少林,回家见到了母亲。
恰好当时土地革命,许世友家乡也有许多土匪豪绅,他们巧取豪夺,百姓苦不堪言。
年轻气盛的许世友得知后,与这些恶人发生了冲突,打伤了几个豪绅。
经母亲劝说他收拾细软,离开了家乡,开始参加红军。
许世友身怀武艺,而且为人胆大心细。
在战场上,他与战友冲锋陷阵,虽然没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他的军事才能却丝毫不差。
很快,他就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团长。
在反“围剿”时期,他多次担任敢死队队长,为红军突围立下汗马功劳。
战场上,他总会拿着大刀,带领红军战士们冲杀,他的勇猛与仔细,得到了红四方面军领导张国焘、徐向前等人的重视。
后来抗战爆发,许世友又担任386旅副旅长,成为陈赓大将的左膀右臂,他们在冀南地区的作战,重重挫败了日伪军——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此期间,他虽然当了副旅长,但火暴脾气依旧。
一次,他带兵攻打大牙山,做战前动员工作。
站在战士们面前,他说:
“只许进,不许退。动摇军心,杀。消极避战,杀。见死不救,杀。临阵脱逃,杀。”
虽然说的话不多,但却让在场的战士们都印象深刻。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带领部队攻打灵山,这时候天空突然下起小雨,随军参谋于是询问是否要改变计划。
许世友说:
“下刀子吗?不下刀子,计划照旧,给我打!下刀子也要给我往死里打!”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士气空前,顺利拿下了几场大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并在1955年被调任为南京军区司令员。
与华国锋的友谊、许世友“辞官”返乡1967年,在南京的许世友接到周总理的电话。
电话中,周总理告诉许世友,请他到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找他有事。
对于毛主席的话,许世友自然是万分推崇,于是他略带“得意”,踏上前往北京的路。
到了北京,他才知道时局已经变成什么样,为了不给毛主席、周总理添麻烦,他在中南海深居简出。
那一年的国庆,许世友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与毛主席站在一起,让许世友倍感光荣。
1973年,毛主席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指示,许世友坚决执行。
指示下来的第二天,许世友就从原先的南京军区,换到了广州军区。
当时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尤其是在1976年后,局势愈演愈烈,毛主席的离世,更是让反动分子蠢蠢欲动。
为了挽救党、国的未来,华国锋征得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同意,对反动派进行逮捕,消灭。
也是在这一时期,许世友与华国锋接触,从而了解到了华国锋这个毛主席钦点的接班人的魄力,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华国锋需要调遣军队时,许世友也表示了同意,这让华国锋的行动得心应手,国家很快就重新走向正轨。
但在这个时候,仗着有苏联在背后支持,从越南战争中获利的越南却有了扩张侵略的念头。
以黎笋政府为首的越南军队,他们频频入侵我西沙群岛等地,许世友得知后说道:
“打!打死这群白眼狼!”
但当时党中央出于时局考虑,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对越南动兵。
一直到邓小平从美国访问归来,他在军委会议上干净利落,正式下达“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
邓小平命令许世友负责指挥东线兵团。
太久没有指挥作战的许世友感到激动莫名,就如他晚年所说:
“田没种够,仗没打够,书没读够。”
对于指挥作战,许世友虽然已经74岁,但思路却比年轻时候更加清醒。
正因如此,“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一阶段,才能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
战争胜利后,许世友被调任中央军委常委,要前往北京工作。
但此时的他,已经开始出现许多老年疾病。
其中就有一种痛风病。
这是一种由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发病起来经常让许世友的足背、趾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疼痛不已。
因为担心这样的身体不利于中央的工作,于是许世友正式向中央提出了不再工作。
他不去北京,又以广州潮湿的原因,不去广州,而是选择回到南京休养。
他的申请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于是,许世友正式住进了中山陵8号,开始过上“种田读书”的生活。
许世友的晚年生活、华国锋来访中山陵8号,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担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时建造的一座西式二层楼房。
这座房子楼顶装有水龙头可以蓄水,在夏天阳光猛烈时,也可以保证屋内凉爽。
许世友来到这里后,他不喜欢这样西式的格局,于是就带着秘书、保卫干事、警卫员等干起农民的活。
他将院子里装饰用的草坪全部挖掉,换成农作物,之后他还嫌不够,又将另一片荒地也给开垦出来。
除了种植农作物,他还带人修了个猪圈,再加上原有的水池,这座休养的庄园一下子就变成了既种地、又养猪、养鱼的生产基地。
在他的带领下,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有的养猪有的种地。
而且,他们还不能不仔细,因为许司令会在最后进行检查讲评,做得不好的还要挨批评。
除了种地,晚年的许世友最大的另一个兴趣莫过于读书。
许世友读书,很大原因还是受了毛主席的影响。
许世友的“世”原本是“士”,还是毛主席跟他说要做“世界人民的朋友”,他才将名字改成了“世友”。
改了名字后,他还不止一次向好友陈赓等人炫耀,说自己这是毛主席改的名字。
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说道:
“我的名字是毛主席取的,主席的肚子里有墨水,他站得高看得远,想得也一定比我们全!”
毛主席曾跟许世友说过“要读五遍”《红楼梦》,许世友听到后就真的找了一本《红楼梦》放在桌子上,但据他的秘书交代,他只简单看了一遍,没有读完就一直放着。
秘书说:
“司令应该是不喜欢《红楼梦》这类,他最喜欢看的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种。这些书籍中的故事和人物,他记得很清楚,还会讲给后辈们听呢!”
许世友晚年生活在中山陵,但孩子们都长大了,在外地买了房子,工作,很难得才回家一趟——这也让许世友生活得很孤独。
他最常去的,就是钱钧将军家中。
他与钱钧,都是从少林寺出身的名将,两人晚年都有些耳背,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交流。
他们总是扯着嗓子在那喊,你说东我说西,旁人看来一点都不搭调,但两人却讲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两人讲了一个多小时,回去的路上许世友才跟秘书说:
“刚刚钱司令都说了些啥?”
他的话让秘书哭笑不已。
除了钱钧,与许世友交好的友人也经常会登门拜访,但这时候的许世友腿脚已经不便,要去迎接也总是遭到拒绝。
1980年的时候,华国锋刚好南下视察南京军区的工作,他得知许世友在中山陵休养后 ,就专门抽出时间,打算去看看许世友,于是让工作人员与许世友这边联系。
华国锋照顾到许世友的腿脚,于是专门叮嘱不用去迎接。
有了华国锋的叮嘱,许世友这才没有跑出门,但也到了门口等待华国锋的到来。
两人见面后,都热情地握住对方的手。
为了表达自己的热情,许世友甚至打算与华国锋喝酒,此时的许世友因为多年喝酒肝脏并不健康,华国锋得知后连连制止。
两位老人就这样聊了许久许久,直到时间到了,华国锋需要离开了,许世友才送走这位友人。
不搞“特殊”又搞“特殊”的许司令南京军区的首长是聂凤智,他是许世友曾经的部下,两人关系莫逆。
照顾到许世友的腿脚,他亲自为许世友准备了一辆比较好的轿车,但许世友却说什么也不肯坐。
对于聂凤智的关心,他说:
“我不是高级人,不用坐高级车!”
那个时候,影视行业开始发展,许世友于是总喜欢在晚上看电视,他看的电视有许多,像《地道战》《地雷战》《女驸马》等,翻来覆去,他是百看不厌。
后来中央出台了反对“特殊化”的相关规定,许世友得知后就再也不看。
南京军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说:
“许司令是在这里休养,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
但许世友却说:
“这个是特殊情况,那个也是特殊情况,这样中央的规定怎么执行?”
他的痛风病让他无法再进行登山、打猎等锻炼身体的活动,于是他就开始坐车,在车上“颠一颠”。
后来,他无意中得知当时国家能源紧张,领导干部用车都是定量供应,从那之后,他就把“颠一颠”都给省下来了。
许世友一直不搞特殊,但有一件事情,却还是想争取搞特殊,这就是——“身后事”。
五十年代开始,党中央开始提倡“火化”制度,毛主席、周总理牵头,众人都签了名,只有许世友一直没有签名。
他找到毛主席申请土葬,希望“生前尽忠,死后尽孝”,但毛主席只当他观念没转过来,因此不批准。
从1981年开始,许世友又开始为自己“死后不火化”的事情而努力。
他说:
“我从小离开家,没能为母亲尽孝道,死后我要葬在她老人家身边尽孝。”
但当时,国家正在“反特殊”,因此此时中央办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同意。
于是这个问题被放在了邓小平的办公桌上。
邓小平对许世友的事情早已知晓,他也能理解许世友“尽孝”的决心。
于是,他在报告中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王震将军郑重转达了邓小平的话,说:
“许世友同志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是一位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发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邓小平用“六个特殊”,终于圆了许司令搞“特殊”的遗愿。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逝世。
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也是人民的英雄!
人民不会忘记他在胶东战场上的英姿,不会忘记他在西沙海战中的贡献!
致敬许司令!致敬伟大的中华民族!
参考资料:名垂军史的一代战将许世友 何立波
出生入死 身经百战——许世友 新华网
许世友南京度晚年 李文卿
华国锋值得记上一笔的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