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破坏明朝之全盛天下,为何赞扬定国?他比郑成功差在哪里?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1-11-19 15:56:27

说到支撑南明政权的将领,中国人一定知道郑成功,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英雄,名声显赫。但熟读《明史》的人却更敬佩李定国。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海盗出身,李定国的过去也不光彩,为张献忠大西政权的重要将领,为贼军出身。不过李定国等人归顺南明永历帝之后,有别于孙可望飞扬跋扈欲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定国却对永历帝忠心耿耿。

在清军的追击之下,南明永历帝相当狼狈四处逃亡,在得到大西军残部的支援后,原本可以稍稍站稳脚步喘口气,没想到却遭到孙可望的挟持,所谓天子早已名实存亡。

听闻李定国的事迹,永历帝和一些正直的南明大臣认为李定国可以信任,试图和李定国联系求援,几经波折,过程中甚至一批大臣遭孙可望杀死,最后李定国迎驾成功救出永历帝,将他安置在云南昆明。

见到李定国时永历帝激动地说出:“久闻忠义,恨见卿晚。”自此,直到永历帝退入缅甸,李定国都坚持的支持永历帝,支撑着南明。

除了忠心之外,李定国另一个闪耀的贡献是在军事上的表现。相较于东线沿海一带抗清的郑成功,西线李定国等南明部队遭遇的大多是清军主力。

公元1652年李定国先是率兵重创广西定南王孔有德的清军,之后又攻破桂林,逼死孔有德,收复广西。由于孔有德败死,清廷急忙派出亲王爱新觉罗·尼堪率领八旗子弟兵转向广西进军。

行至衡州,李定国的部队假装败退引诱尼堪进入包围圈,尼堪不察率兵直追,于二十里外的密林中李定国的伏兵突然发起攻击,清军匆促接战陷于混乱,过去战功卓越骁勇善战的尼堪当场被斩。

李定国这次擒杀尼堪可说有重要的意义,过去明朝袁崇焕几次击败后金部队都是凭借坚城大炮,这次南明部队能在这么大规模的野战中击败清军,可说是空前绝后。诚如黄宗羲所言:“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短时间内接连重创清军,造成清廷极大震撼。

不过李定国桂林、衡阳之役大胜清军之后,对清军再也没有显赫的战绩。其中李定国两次进兵广州,欲攻下广东后力图北伐尤其关键。在广东的肇庆、新会之战,李定国都曾力邀郑成功参战夹击清军,郑成功的态度却相当微妙。

第一次郑成功按兵不动,李定国的部队虽一度占据优势,最后仍兵败于离广州两百里的肇庆城之下。第二次广东之战,在李定国不断催促,甚至提出联姻巩固双方关系之下,郑成功终于派出大将林察率兵参战。

不过林察的部队行动相当缓慢,走了快两个月还没抵达战场,反倒是清军的援兵即时赶赴增援,孤军奋战已呈强弩之末的李定国部队最终还是遭到击退,而且损失不小。

李定国肇庆之战时,正逢郑成功和清廷开始议和,清廷软硬兼施,中间清郑双方一度打起来,和议虽没达成共识,郑成功却利用和谈期间进入清廷控制的内陆征饷壮大自己。隔年新会之战,清郑和谈正式破局,郑成功才下定决心应李定国之邀进兵广东。

从李定国两次广东之战来看,郑成功整体参战态度并不积极。站在郑成功的立场或许觉得自身力量还不足,一方面还得承受清廷军事压力自顾不暇,故对李定国的邀约既没有拒绝,却也采取消极的态度应对,有其无奈之处。

不论如何,郑成功终究没有依约派兵赶赴战场和李定国会师,看重个人胜于南明朝廷,这也是后人对他的非议之处。名义上接受永历帝册封,整个和议过程中,郑成功却始终绕过永历帝自己主导,展现其割据一方的态势。

特别是和谈过程中,郑成功曾答复清使:“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和则高丽、朝鲜有例在焉。”郑成功向清廷开出让出数个省份的条件,虽然这可能只是谈判的策略,不过提出朝鲜的国与国为例,这恐怕就超越了为臣的本分,毕竟郑成功是臣子,他上面还有个永历帝。

可见郑成功虽一生反清拒绝剃发,收复台湾至死前也没有投降清廷,但他对南明及永历帝并不是百分之百忠心,比较像是打着南明旗帜却不尽受南明节制的抗清爱国势力。

李定国和永历帝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呢?公元1657年清朝派遣三路大军向西南的南明朝廷进军,由于孙可望降清后将西南方的状况通盘供出,清军制定的策略正确,这次进攻十分顺利,先是成功会师贵州,之后攻抵云南昆明,永历朝廷节节败退。

不过李定国还是有两下子的,磨盘山之战再次展现他擅长的伏兵战,准备打击轻敌躁进的吴三桂军,可惜明军内部有人叛变告密,否则李定国有可能像在衡州之役那样,给吴三桂的部队一次歼灭性的打击。磨盘山之战双方都损失很大,清廷还因此惩处相关人员,可见清军确实在李定国手中受挫。

之后永历帝和李定国从不同的方向撤退,永历帝退入缅甸后遭到缅王挟持软禁,李定国和白文选数次率兵欲救出永历帝皆无功而返。1661年在吴三桂大军的压力之下,缅王将永历帝交给吴三桂,1662年永历帝在昆明被弓弦绞死。

得知永历帝遇害消息,李定国悲恸不已大哭,不久后也逝世。临死前还交代他的养子,宁愿死在荒郊,也不要投降清朝,令人动容。

和郑成功一样,李定国在军事或是为政层面都犯过一些错误,差别是李定国始终对永历帝忠心耿耿且鞠躬尽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力挽狂澜对抗满清的入侵,这忠君爱国的精神至今仍让人感佩。

(完)

1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1-11-19 17:14

    有限的军队要保护和供养一个编制齐全携带家眷的朝廷,绝对是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