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活下来的儿子,骨灰原葬在八宝山,为何后来迁到湖南?

江湖上的历史录 2024-08-03 22:08:43

2008年12月21日,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携妻儿来到长沙县东仓板仓,参加了一场备受瞩目的骨灰迁葬仪式。这次仪式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家族情感与历史的深情回顾。

毛新宇在奶奶杨开慧的墓前,动情地说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把你们送到了奶奶的身边,完成了你们的遗愿。”正如他所说,故乡韶山一直是毛岸青和邵华最向往的地方。他们生前多次回到韶山,与家乡人民约定每年都会回来。

毛岸青一家是毛主席至亲中回故乡探望次数最多的,共计近30次,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1962年,毛岸青和邵华首次返回韶山,带上了刘思齐,三人一起看望了亲友。两人成婚刚过两年,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家乡的亲友。

1977年4月,毛岸青和邵华第二次回韶山,韶山遍地盛开的杜鹃花仿佛是为杨开慧烈士准备的天然祭品。此次回韶山是为了拜祭母亲杨开慧。邵华指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说:“它是爸爸和妈妈在湖南点燃农运之火的象征,是这片土地洒满烈士鲜血的象征,是韶山人民英雄的象征。”

1983年1月,毛岸青携妻子邵华和儿子毛新宇第三次回韶山,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毛岸青一向沉默寡言,看到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合照时,眼角竟不自觉地淌出了热泪。在滴水洞,工作人员请他题写几句话留作纪念,他写下:“让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由于中文不流利,他又用俄文重新写了一遍,邵华和毛新宇也在上面题了名。

毛岸青数次返回故乡,与他自幼离家流亡的经历不无关系。到了晚年,这种思念变得更加严重。1984年2月,毛岸青再次返回韶山,时值新春佳节,他的情绪却并不好,一直在韶山住所内来回踱步。第二天,服务员发现桌上摆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酷爱韶山。”

毛岸青晚年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头疼的老毛病偶有发作,在养病的日子里,他总是会想起家乡的一切,病情稍有好转,他就会向邵华提出回韶山的想法。1986年春节刚过,毛岸青就对邵华说:“我想回韶山,回去给家乡人民拜年。”邵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岳母张文秋听说此事,坚持要一同前往,她对女儿邵华说:“我很快就要去见马克思了,不知道还能再回几次韶山。”

毛岸青一家在元宵节前一天回到了韶山,到家乡后,毛岸青第一时间拜祭了爷爷、奶奶和母亲。第二年,毛岸青和邵华前往江西旅游,在井冈山上遇见了堂弟贺麓成,三人相约一起回韶山。参观故居时,毛岸青兴致勃勃地向贺麓成讲述了家乡的故事,离开韶山时,他依依不舍地说:“韶山是我们的家乡,以后,我们每一年都会回韶山。”

2003年12月26日,毛主席110周年诞辰,毛新宇的儿子毛东东出生了,仿佛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两年后,毛岸青和邵华带着毛东东回到了韶山,毛东东在毛主席住过的床上反复打滚,还对着毛主席的画像说:“老爷爷,老爷爷。”毛岸青晚年的生活极其平淡,每年回韶山探望家乡人民和拜祭亲人,时常与邵华一起前往各地老区调研,在家时则下国际象棋和看电视。

2007年3月,毛岸青在北京301医院进入弥留之际,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完全说不出话来,邵华在他眼中看懂了他的意思。早在在1990年,两人一同回韶山,毛岸青冒着大雨为母亲杨开慧扫墓,邵华在一旁静静陪着。参观杨开慧故居时,毛岸青郑重地在签名本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

3月23日,毛岸青逝世,邵华曾考虑将毛岸青的骨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另一部分则葬在杨开慧旧居。这一想法需要得到组织的批准,在等待期间,毛岸青的骨灰暂时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08年6月,邵华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对家人说:“我希望与岸青葬在一起。”

邵华去世后,组织批复了家人的申请,同意将毛岸青和邵华的骨灰迁葬至湖南韶山故里。12月21日下午3点,骨灰迁葬仪式正式开始。湖南省委书记杨泰波说:“青山有幸埋忠骨,毛岸青和邵华同志的骨灰迁回故乡安葬,是他们临终前的遗愿,也是湖南家乡人民的殷切期盼。”毛新宇携家人向父亲毛岸青和母亲邵华敬献花圈,挽联上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