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中有一句词引发争议,连原作者都想改,为何周总理极力保留?

绮南爱历史 2024-08-29 13:26:5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每一句歌词都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而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对中国人民来说,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不过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当时在确定国歌归属的时候,这首歌曲中的其中一句词,曾引发过广泛争议,就连原作者田汉都想改掉它。

可令人不解的是,周总理却选择了保留,并极力坚持原词不变,那么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深意呢?

新中国的国歌

1949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比特殊的年代,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

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

当时举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各种事情都处于百废待兴中,等待落实,而国歌的选择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

它通常被视作一个国家的象征,反映了国家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体现的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和民族集体记忆。

因此如何选出一首合适的国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经过商议,上级决定群策群力,在国内外各大报纸上刊登国歌的征选活动,再交由郭沫若、茅盾等人在内的初选委员会。

征稿启事一经发出,就引起了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积极响应。

截至最后一天,光是稿件就收到了350多件,可后来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发现这些稿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瑕疵,无法成为国歌。

这时,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站了出来,向毛主席提出建议,询问是否能先将《义勇军进行曲》代为国歌。

此言一出,立马就得到了梁思成的附和,在座也有不少人表示支持。

实际上这首曲子,原本是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而创作的,诞生于193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由田汉、聂耳共同创作而成。

他们的创作初心,是想要通过这首歌曲来传达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自由的决心和意志,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同抵御外敌。

而事实也没有让两人失望,《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大众的好评,影响力不断扩散。

并且这首歌不仅是在国内广为传唱,而且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美国著名的歌唱家罗伯逊就曾经唱过这首歌。

正因为如此,经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的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拍板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但在这过程中,其中的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却遭到了争议。

有的委员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这句歌词已经过时了,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主张将它改掉,而原作者田汉也起了改动的心思。

毕竟当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已然摆脱了外来侵略和内战的威胁,国家也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所以田汉也认为可以改掉这句歌词,以便更符合新时代的国家形象和人民的情感需求。

但当周总理知道之后,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作为中央领导人的一员,他显然看得比旁人更加深远。

周总理站在赞同保留的立场上,向众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虽然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历史阶段,但帝国主义反动派对中国仍然存在敌视。

因此留下这句歌词,反而能起到居安思危的作用,提醒我们在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掩藏在暗处的“敌人”。

而周总理的一番话,也让人不由得想起了那段艰辛的革命岁月。

革命过往

中国近代史曾经遭遇了怎样大的磨难,周总理为何不顾众人反对,执意保留国歌中的一句话,如今再看才知总理大智慧。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开始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近代革命的道路。

为了保家卫国,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革命斗争,挽救深陷水火的华夏同胞。

在众人共同努力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成功让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结束。

沉重打击了中外的反动势力,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紧接着1919年的“五四运动”,则成为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钥匙,揭开了全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序幕。

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而作为爱国青年的周总理,也是于这个时期从日本回国,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同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1年,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而周总理也在此时加入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早期党的领导人之一。

自此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

作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周总理见证了许许多多的重要历史时刻,也亲身经历过最艰难的抗战岁月,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在早期革命行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等,还是抗日战争,又或者是解放战争期间,总会有周总理的身影出现。

1936年西安事变中,周总理为了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赶赴西安,利用高超的谈判技巧在多方周旋,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总理也身兼数职,代表我党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工作,广泛团结各界的爱国人士,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

为中国的最终胜利付出了自身最大的努力。

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才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斗争,赶跑了华夏大地上所有的侵略者,即将迎来全新的生活。

作为这段革命岁月的见证者和亲身经历者,周总理比谁都要明白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知晓期间人民遭受的苦难和折磨。

虽然按理来说,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大好日子里,《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歌词乍看确实不那么应景。

但细细品味,这却正是那段艰辛革命岁月的最好写照。

如果只是一味向往、追求幸福生活,而忘了曾经经历过的困难和痛苦,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周总理最终还是出声阻止了改动歌词的行为,决定将其保留下来。

这背后隐藏着的,是周总理不忘初心的美好品格,同时也是提醒人民应居安思危,牢记曾经受到的屈辱,在今后努力将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也正是因为有了周总理的提议,《义勇军进行曲》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中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好。

国歌确立,助力中国发展

一句备受争议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诉求中国百年屈辱史,道尽革命的不易。

如今唱起这句歌词,方知周总理当初在国歌中,极力保住这句歌词的良苦用心。

1949年9月25日,经过毛主席的同意,《义勇军进行曲》正式被确定为代国歌。

紧接着时间来到10月1日的开国大典,随着现场乐队指挥的姿势,《义勇军进行曲》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在天安门广场气势磅礴地奏响。

台下的千万名群众群情激昂,一起跟着豪迈又嘹亮的乐曲发出了波涛滚滚般的合声。

中国人民不惧牺牲、不屈不挠、爱国主义的精神都在歌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少人受到感染甚至情不自禁落下泪来。

后来根据统计,光是10月1日这一天,国歌的演奏次数就达到了十余次,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也对其演出效果感到十分满意。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直到2004年的时候,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才脱去了“代国歌”的帽子,正式被明确规定为我国的国歌。

截至目前,这首作为国歌的曲目已经沿用了70多年之久,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国歌。

见证了这些年来中国崛起与发展。

自1949年中国开启新篇章之后。

尤其是在1978年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不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收入屡次突破新高,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而且在高铁、航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面也多次取得进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成绩。

除此之外,在社会民生方面,中国也花费了不少精力。

由传统的社会管理转变为现代的社会治理,强调系统、科学、高效的综合管控,从而使得人民的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像是在大国外交上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全球发展的倡议,均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而正是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得以在世界各地响起。

像是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发生时,每当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场上都会响起中国国歌。

又或者是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外交活动或者国家领导人的访问中,国歌的演奏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么多年,《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国歌,已经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和尊严的象征,代表的是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无论中国人民身处何处,只要国歌响起,就会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尤其是当时备受争议的那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更是无数次地提醒人们勿忘国耻,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和牺牲,激励大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事实证明,周总理当年选择极力保留下歌词的举动,是无比正确的。

参考文献:

周恩来提醒居安思危,国歌中留下了这句词 来源:周恩来纪念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年05月09日

国歌确定始末:徐悲鸿建议《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一锤定音 来源:中国政库,2017-09-30

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人民观察) 来源:海外网,2023-06-09

毛泽东为何同意《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且不必改歌词? 来源:人民政协网,2019-10-29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 2024-08-29 19:09

    刚才仔细回想了一下,在我知道的国歌里,只有我国的国歌是歌颂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