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后,她驾机两次冲向蘑菇云1

未来之鹰航空 2024-12-02 10:59:19

张连芳今年88岁,1959年从航校毕业后,成为了空军13师的一名飞行领航员,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方向,被称作是驾驶员的“指南针”。她叱咤蓝天28载,在近4000小时的飞行生涯中,执行过数百次重大任务,她28岁那年接到的任务是她终生难忘的。

高中毕业后,选择加入空军

张连芳出生在东北的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张连芳面临两个选择:公派到苏联留学,或者到空军当女飞行员。张连芳打定主意:加入空军,为国争光!经过严苛的选拔,张连芳进入江苏徐州空军航空预备学校学习。她立志:“一定要让我们国家富强起来,不再受人家欺负。”

1959年,张连芳从航校毕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兵第十三师的一名飞机领航员。在没有定位系统的当年,领航员的作用非常关键,决定了飞机的航向,要求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数学好的张连芳脱颖而出。

空中指挥作战、大兴安岭森林救火、南海空中搜寻难民……张连芳曾经一夜飞行半个中国,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离地三尺,不分男女!”聊起自己的那段“高光时刻”,她爽朗地笑了。

执行任务前,曾拍下“遗照”

1964年,张连芳被选中前往大西北执行秘密任务。到了马兰基地,张连芳才得知,这次秘密任务与原子弹有关——她和战友们要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空中保障以及空中采样工作。

大西北地理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只能靠飞机进行运输作业。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大风天气是家常便饭,全年中最大风力能超13级,天空中连一只敢飞翔的鸟都看不见。

最大的考验来自大西北极其复杂的飞行环境:机场没有完整的导航设施,飞机领航设备落后,在荒无人烟的罗布泊上空飞行缺少地标参照物,航线上的偏流有时高达20多度。

张连芳和她的战友们驾驶着飞机,承担着大量的运输工作,凭借着对航线充分的了解和高超的技术能力,十个月的时间,机组没有出现一次飞行事故,她也因此获得了“老西北”的外号。

和出色地完成工作相比,张连芳还要克服很多生活上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是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在那儿脸不洗、澡不洗,机械员找破席子、破雨布给我搭一个厕所。一刮风他们就说,‘姐,你的厕所又刮跑了’。”

在这片戈壁滩上,先后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基地官兵和技术人员不下10万人。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座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共和国原子城拔地而起。

就在正式执行空中采样任务前,根据组织要求,张连芳和战友们拍下了一张特殊的照片。“准备去牺牲,那是遗照。”照片里,张连芳的脸上依然是熟悉的笑容,坦然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执行任务前,张连芳拍摄的证件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