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半急诊科走廊上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35岁左右的年轻男子被推进抢救室,他面色苍白,右手紧紧抓着胸口,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淌。
"医生我胸口特别疼,像是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呼吸都困难……"小张断断续续地说着。作为某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主管,他已经连续加班一周了。
我快速查看了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小伙子你这是急性心梗,需要马上进行心导管手术。"我一边安排护士准备手术,一边询问病史。
"怎么可能?我才35岁啊!我爸都没得过心梗……"小张一脸难以置信。
这样的场景在我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常见。曾经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的心梗,如今正悄然袭向年轻人。
记得去年接诊的最年轻的心梗患者才28岁,也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那次查房时,我问他平时的生活习惯。他苦笑着说:"熬夜、抽烟、应酬,样样都占。早上喝咖啡提神,晚上喝酒应酬,饮食不规律,运动基本没时间……"
小张的情况与他极其相似。经过详细询问,我发现小张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经常熬夜到凌晨,饮食不规律,压力巨大,还有十年的烟龄。
手术很成功但我依然忧心忡忡。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心梗年轻化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术后我特意找小张谈心。"你知道是什么导致你这么年轻就得了心梗吗?"
"医生说实话,我现在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前总觉得年轻就是本钱,可以挥霍,却没想到身体会这么突然地示警。"小张的眼神中充满懊悔。
我告诉他心梗的发生绝非偶然。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性将会致使血管内皮遭受损伤,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诸如高压力、熬夜以及吸烟等诸般因素,会加快这一进程,令血管提前呈现“衰老”之态。
"你们年轻人总喜欢熬夜,殊不知夜间11点到凌晨3点是心梗的高发时段。这个时间段人体的应激能力最差,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收缩,一旦有诱因就容易发生心梗。"
小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医生,以后该怎么预防呢?"
我拿出纸笔给他列了几点建议:戒烟限酒是首要任务;工作再忙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尽量避免熬夜;保持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运动3-4次;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多吃蔬果;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请铭记,预防心梗并无所谓的神丹妙药,其关键之所在,乃是生活方式的转变。。你现在还年轻,完全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
康复期间我经常能看到小张在病房里认真阅读有关心脏病预防的资料。他告诉我,这次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对健康的认识。出院前,他郑重其事地表示要辞去现在压力太大的工作,换个节奏更适合的岗位。
送别小张那天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内心五味杂陈。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付出了太多,却常常忽视了最宝贵的健康。真心期望年轻人们能够从小张的这段经历中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早早地将重视身体的意识根植于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三个月后的一天我收到小张发来的信息。他已经完全戒烟,每天坚持运动,作息规律了很多。他说:"医生,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拼搏事业固然重要,但更要懂得珍惜生命,毕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看着这条信息,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或许这就是我们医者最大的欣慰——不仅治愈了病痛,更帮助患者找回了健康的人生。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