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前面讲的假设型的同步案例之外,对比型案例是另一个能看透或最起码能看出来真相的案例分析方法。
比如COSTCO在美国比山姆经营的好,但在中国却明显不如山姆,至少,COSTCO在中国的人流数和续卡率均不理想。那么,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比之后不难发现,根本的原因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山姆的遍布全国的50家会员店、全国500家前置仓和全城配、全国配,一下子就把中国人非常喜欢的线上消费和外送以及对即时配送的要求的满足感发挥到了极致。相反,COSTCO的仅限8公里内的配送却自己缩小了自己的商圈覆盖范围。再加上COSTCO的店址普遍在城郊等偏远地区,更是直接拒绝了很多没车和车子限号限行的准消费者。
2、山姆的本土化做的更深更宽,比如在中国的传统节假日,山姆几乎从无缺席,人、货、场样样配对到位。
3、山姆的4000多SKU多于COSTCO的3000多个。
4、山姆的母公司沃尔玛在中国的覆盖度、知名度和可信任度明显高于迟来的COSTCO。
5、沃尔玛在中国多年的经营所建立起来的供应链、政府、社区、消费者等关系,明显强于COSTCO。
6、山姆的店址多数是城区内的租房,相比COSTCO的远郊买地建房的成本更低、开店速度更快、换址的速度更快,雇佣高素质员工、员工上下班也更方便。更重要的,方便消费者到达。
7、线上声浪差距很大。按照李维华的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企业的指数之一即“网络表现”,山姆的“网络表现”指数明显高于COSTCO,比如在被国内企业作为对标的模仿对象、在被国内企业碰瓷的关注度、新闻更新、自媒体和公媒体对其的关注与研究等上,山姆被提及的概率和数量明显高于COST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