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春风海上来。在我国,约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对沿海城市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凭借营造优良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可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依托与保障。拥有882.92公里海岸线的青岛,一直把发展海洋经济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恰逢青岛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作为山东的经济中心、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青岛在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贡献力量。
今起,由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逢时科技共同发起的“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正式启程,全媒体采访团将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港出发,沿着蜿蜒的海岸线自西向东行进,用直播、视频、文字、图片等全媒体形式,带领市民丈量黄金海岸线,探寻“碧海银滩”背后的青岛实践。
从空中俯瞰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美丽岸线。聚焦青岛斑斓岸线
关于青岛的海岸线,你了解多少?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局获悉,截至去年年底,青岛市所辖海域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82.9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60.02公里,海岛岸线122.9公里。青岛拥有海岛120个,其中有居民海岛7个,无居民海岛113个。近年来,青岛市组织实施1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入资金130亿元,整治修复受损岸线110公里,修复滨海湿地2300余公顷,修复海岛5个。这一举措极大改善了海洋受损生态功能,拓展了海洋空间,“海蓝、岸绿、滩净、湾美、岛丽”成为青岛常态。
灵山岛。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意义何在?放眼全国,三亚、厦门、温州等地均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在浙江温州东岙沙滩,随着清淤、沙砾滩修复、海洋生态廊道岸线修复等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开展,直接带动了旅游业发展。蓝色海湾整治成为发展的转折点,周边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最美岸线对美丽经济的杠杆撬动作用,并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通道。在青岛,黄金岸线回归天然,让金色沙滩熠熠生辉。坚持河海共治,已累计对11条入湾河流50余公里河道进行治理,河流水质全部达标;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新增海岸带植被面积24.8公顷,增殖放流3000余万尾,本土物种大叶藻等逐年增多,湾内海域栖息着260余种动物、28种植物,鱼鸥成群,生机盎然。灵秀海岛风情也更加凸显。灵山岛森林覆盖率达80%,岛体及周边2500公顷海域生物多样性丰富。通过海岛生态修复,开展垃圾集中处置、污水集中处理及蓄水涵林、岸线整治、陆岛交通码头改扩建工程,完善了岛上的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便利性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新改建城市绿道22.4公顷,新增亲海广场2.85公顷,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1.17公顷,“车行观海、骑行慢道、亲水步道、观景平台、休憩驿站、视觉通廊”的沿湾要素在青岛的岸线上集中显现。随之而来的便是带动产业繁荣,生态经济结构初见雏形。如今,影视、会展等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东方影都、世界博览城等百亿级项目成功入驻,“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成为青岛落实经略海洋战略的重要支点。据悉,2023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达到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居全国第三位。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铁世界博览城。
唐岛湾人工岸线被评为山东最美岸线。
走进海洋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凸显了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也体现了我国深化对海洋资源价值的认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加速海洋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坚定决心。近年来,青岛聚力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海洋经济,向海图强、逐浪前行。此次“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将用融媒视角,见证青岛在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崛起。
位于唐岛湾畔的西海美术馆。
在海洋渔业方面,“国信1号”首创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掀起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智能网箱“深蓝1号”成功收获我国首批深远海三文鱼,开创全球温暖海域三文鱼养殖先河。船舶海工方面,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等大国重器完工交付。落地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总部,海工装备进一步向“高端、深水”迈进。海洋生物医药方面,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两个来自中国、来自青岛,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BG136完成一期临床试验,抗乙肝病毒药物LY102获得临床试验批准。海洋交通运输方面,青岛港常年“不冻不淤”,是国内外不多见的天然深水良港。2023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第四位,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位于灵山湾畔的东方影都。
在山东省公布的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中,深海极地开发产业集群作为未来产业集群落户在青岛。南极磷虾产业作为典型的深海极地型产业,是山东省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由于青岛云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海所)、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对南极磷虾的研究与应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产业端,逢时科技等企业则深耕南极磷虾产业,为产业的深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也将作为本次采访活动的重要一站。
汇科创资源与智库同行
55家涉海科研机构、61个部级以上高端研发平台、海洋高端科创平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青岛雄厚海洋经济发展的背后,海洋科创“大脑”可谓功不可没。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在海洋高端科创平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基础上,青岛正进一步推进一批海洋高能级平台建设,通过支持崂山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国家深海三大平台,努力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将前往崂山、即墨等地,进一步了解海洋科创领域的“青岛智慧”。
近年来,青岛市推进“海创计划”“沃土计划”“硕果计划”,加快科技创新,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2023年,青岛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8家,同比增长27%;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35亿元,同比增长约70%。同时,制定出台《青岛市海洋人才集聚行动计划(2023-2025年)》《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试行)》,全市海洋人才总量达37.65万人,拥有涉海“两院”院士23人,海洋创新综合能力位居全国首位。专家智库是“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的中枢大脑,记者将邀请青岛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一道,把脉海洋经济发展,前往灵山岛触摸独特地貌,以前沿学术研究解读未来蓝色海岸发展,为此行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扫码可看“最美海岸行”直播采访。
深读新区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瞧,碧海蓝湾“绣出”亮丽海岸线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的首个目的地。坐落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有着309公里绵延曲折的海岸线,2129平方公里陆域和5000平方公里海域相互辉映,沿海分布23处港湾、42座岛屿,赋予了这里海、滩、岛、湾浑然一体的浪漫滨海风情。
岸线景观是新区一张亮丽名片。驰名中外的金沙滩、银沙滩、城市阳台砂质岸线风景如画,凤凰岛基岩岸线与市区隔海相望,海天一色浑然天成。唐岛湾人工岸线被评为山东最美岸线。岸线景观是新区提升城市品质和发展旅游经济的良好基础。
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获悉,自2016年开始,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围绕“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六大任务,在新区全面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通过持续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强化陆海统筹的“城、湾、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在大力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如今,绵长的海岸线是新区最不容错过的景致,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已让生态生金效应显现:蓝色海湾旅游定制专线成为新区的“最美公交线路”;凤凰山公园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房车露营地;“嘉年华彩虹桥”“后岔湾观景台”“石雀滩野花组合”“连三岛栈道”成为新区市民的“第一会客厅”、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凤凰音乐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均因魅力蓝色海湾增色添辉。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还实现了生态升级、产业升级和居民幸福感升级。新区把生态转化为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聚焦“车行观海、沿海步道、滨海慢道、观景平台、休憩驿站、视觉通廊“六要素”,按照“注重自然、依托原貌”的原则,实施慢道、绿化、景观、节点建设,让蓝色海湾绿道不仅是一条生态大道、景观大道,更是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道、旅游大道,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将用镜头记录新区的蓝色海湾绿道,从不同维度展现这条岸线玉带和新区的城市之美。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于波 璩骊儒 实习生 王祉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