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这个被骂了一千多年的皇帝,真有那么“十恶不赦”吗?
提起隋炀帝,许多人反应就是“暴君”。唐朝的史书,尤其是《隋书》,把他写得一无是处败家、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但如果我们剥开这些充满政治色彩的记载,仔细看看他的一些政策和行动,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隋炀帝虽然性格张扬,好大喜功,但他在位期间做的几件事,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是功大于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他改革兵制,靠职业化部队打破了旧军制的弊端
隋炀帝的改革眼光,其实比很多人都要超前。当时的府兵制虽说看起来经济实惠,但问题也很明显士兵是农民兼职,种地就够累了,打仗还指望他们精锐?尤其是隋朝三次征高句丽,府兵的弱点暴露无遗打几天仗就想家了,战斗力根本跟不上需求。隋炀帝看得很清楚,于是推行募兵制,直接招募一批壮实、能打的职业士兵,国家包吃包住,专职打仗。虽然这项改革没能在隋朝完全推开,但唐朝后期的军制改革,几乎是照搬了隋炀帝的思路。职业化的军队,后来成了中国古代军事的主流模式。可以说,隋炀帝在这方面是开了先河的。
2. 他对西域的经营,为唐朝的“盛世”铺平了道路
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在对西域的治理上,倒是起到了正面作用。当时的青海、河西一带,吐谷浑占据多年,隋文帝时根本不敢动。隋炀帝一上台,直接把吐谷浑打得远遁青藏高原,重新控制了青海和西域走廊。更厉害的是,他还在河西设置了四个郡,并成功让西域诸国来隋朝朝贡。这些地方的开发,直接让后来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有了基础。换句话说,唐朝能在几十年内打到中亚,靠的就是隋炀帝留下的“家底”。他这一套操作看起来是有点“炫耀”的意思,但从国家战略角度看,却是非常有远见的。
3. 他开凿大运河,奠定了中国经济的南北格局
说到大运河,很多人反应就是“劳民伤财”。确实,隋炀帝为了开运河,动用了几百万劳动力,很多农民因此家破人亡。但换个角度看,运河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把南方的物资输送到北方,解决了中原地区经济难以自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直接连通了五大水系,这条“水上高速公路”对中国南北经济的整合意义深远。后来的唐、宋两朝,甚至明清,运河依然是国家经济命脉的一。隋炀帝的问题在于过度使用民力,但运河本身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隋炀帝确实有很多问题,比如喜欢铺张浪费、过度追求个人享受,甚至死在了荒唐的南巡途中。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并非一无是处。他的军事、经济、外交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唐朝的强盛,某种意义上是踩在了隋炀帝的肩膀上。被骂了一千多年,他可能也该“平反”一点了。
隋文帝建长安城用时超过十年,元代挖京杭大运河用时十多年,而隋炀帝同样规模的几个“超级工程”全都在一年左右就完工了,看起来效率高得惊人,但代价是无数平民百姓死去,就算苟活下来的大多数也破产了……经济核心地区人民大规模破产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隋炀帝真的完全没把百姓当人看,在他看来百姓和牛马一样都应该为他的“宏图伟业”无私奉献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