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女儿失眠抑郁全过程:我最大的错,就是用高期待压垮了她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9-19 16:02:45

01

去年年底,女儿出现了很严重的失眠问题。

她是住校,在学校晚上睡不着,也无法投入学习,效率很低,每天熬夜到很晚,有时只能睡4个小时。

孩子感觉很痛苦,为此经常请假回家。

我跟她说要把睡不着的原因找出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她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睡不着。

我们去看过门诊,做了量表,配了中药,效果一般。

第二天,孩子回学校后一大早就给我打电话,说前一天晚上两点多才睡着,要求请假回家。

我让她坚持在学校上课,不行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下,她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回家睡觉。

我和孩子的班主任交流了一下,我们发现孩子睡不着主要集中在考试前,考试过后会消停一段时间。

孩子也说,从知道要考试的那天起,就会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刷题刷不进,感觉脑子变笨了。

考试的时候,一做题就头晕头疼,脑子一片空白。

将近3个月的时间,女儿的成绩一直不见起色,情绪也处于低落的状态。

话越来越少,脸上也看不到笑容,还常常偷偷哭泣。

直到有一天,女儿无意中露出了手臂,我才看到她胳膊上一道道深深的伤痕!

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呆住了。

我问女儿为什么这么做,女儿却什么都不肯说。

我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看着她一天天憔悴的神情,生无可恋的眼神,我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我开始害怕了。

02

为什么很多小时候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就不行了,出现成绩下滑,情绪消极,甚至是抑郁焦虑行为?

通过和心理咨询师的不断交流,我才明白:

家长过高的压力和期待,往往是“废了”一个孩子的开始。

女儿从上小学起,我就反复向孩子强调:

学习很重要,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要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你才有好的前程。

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你将来只能去干又苦又累又挣不到钱的工作,你会过得很辛苦。

你足够优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优秀的人才能看上你,你才有机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然你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挣扎。

吃不了学习的苦,你只能吃生活的苦。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全家欢呼雀跃,对孩子也非常好,愿意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

当孩子的成绩下降、考的不理想时,我们就会表现得非常失望,不断严肃和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总结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

还会对孩子做出惩罚,比如取消电子产品时间,取消某些权益等等。

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逐渐形成这样的认知和信念:

我学习成绩好,父母就高兴,就会对我好;

我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就不高兴,就不喜欢我,就嫌弃我。

我学习好,我才是一个优秀的人,别人才会喜欢我。

我学习不好,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人,没有价值的人,一个没有前途和未来的人。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获得父母的爱、喜欢、认可是最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孩子渴望达到父母的期望,但内心的不安却消耗了本应用于学习的精力。

成绩的下降,进一步加深了她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孩子又不知道如何摆脱,只能通过划伤手臂的方式,把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转移到肉体上,让自己得到暂时的释放。

我跟老师说,我现在经常跟女儿说,我们对她没有那么大的期望了,上不了期望的大学也没关系。但为什么不能安慰到孩子呢?

老师说:这是因为孩子已经在无意识中内化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孩子会觉得父母对自己连期望都没有了,更加认定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了。

“你从小给孩子设定的目标,一直看得那么重,因为这个目标孩子吃了那么多的苦,现在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不重要了。孩子能接受得了吗?能轻易就这样放下了吗?”

想要让女儿重新找回学习动力,不再被自我怀疑、焦虑等负面情绪侵扰,我们家长一定要学会把控自己的期待值,把期待变成鼓励,陪伴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硬逼着孩子独自面对困难!

03

1、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不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成为孩子的“负面情绪容器”

在孩子出现失眠问题前,其实早有征兆。

她变得不爱笑了,总说物理实在是学不会,情绪总是低落。

老师反映她在学校里看见老师不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而是低头避开,平时总是孤身一身,没有什么要好的同学。

我误以为女儿的抗压能力弱,有些过于娇气。

我以为她考砸了应该加倍努力,而不是自怨自艾。

然而,现在我意识到,在成人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可能意味着极大的挑战。

情绪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孩子情绪低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

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会累积在大脑的杏仁核中。

杏仁核负责情绪调节,如果长时间积累,一旦达到临界点,原本被压抑的情绪可能会以更强烈的方式爆发。

父母此时应该成为孩子的“负面情绪容器”,帮助孩子排泄心理垃圾。

在我的努力下,给孩子办成了走读生,让她每天回家睡觉。

当她因为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我学着用问诊式沟通,一步步共情她的情绪。

“明明自己复习了,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你现在是不是特别难过?妈妈明白你,当自己努力了,结果不尽如人意,总是会觉得委屈和伤心的。”

女儿说:“妈妈,幸好你懂我。”

当情绪被接纳后,孩子的心门也就打开了,后续的沟通和引导也变得更加顺畅。

2、多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

从表面上看,孩子的抑郁似乎源于学业上的挫折,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在心理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没有形成坚实的自尊和自我认同。

健康的自恋和稳固的自尊感是这样:

- 我内心深处对自己充满喜爱,坚信自己的价值,相信我值得被他人所爱。

- 我认识到自己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 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即使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我依然对自己保持喜爱和信任。

- 即使有缺点,即使遇到挑战,我依然珍视自己,相信自己。

这种健康的自恋和稳固的自尊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石,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而女儿心中有太多“必须”和“一定”:一定要最优秀,必须考好。

她的思维就像是默薇老师说的“以结果为导向”,在意结果,在意家人对她的评价。

要想调整这种思维模式,就要用好“10:1效应”。

面对学习焦虑或有考前焦虑的孩子,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过程给出10分的肯定、赞扬和认可,但对学习的结果只给1分的肯定,不表现出过度的兴奋。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想让女儿明白,以后我跟她都要关注努力这个过程本身,而不是只盯着分数和结果。

女儿一旦在学习过程中有做得好的地方,就大夸特夸,甚至物质奖励,但考试成绩出来,我就只是简单的口头祝贺。

因为经常请假,女儿落下很多课程,也许是打心里知道考不好,所以她反而没有了成绩焦虑。

在我和老公的共同努力下,女儿开始专注于学习本身,做对了一道很难的题,思考出了一种做阅读理解的简单方法……

我知道,她开始享受学习中不断突破挑战的乐趣了。

最近也没出现失眠的问题,精力饱满了,学习也更全心全意。

把女儿从“变废”的路上拉回来,我庆幸自己及时作出了改变!

1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