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位于中国内陆,人们普遍认为山西是中国的一个贫穷的农业省份。因为山西地处内陆,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思想比较保守。
其实,现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以煤炭大省而著称于世。山西的煤炭生产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来,当胡富国担任省委书记,对山西,甚至是对山西今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作用。后来当胡富国离开山西去往北京赴任,不少人前往车站相送。胡富国眼含热泪说道:我最后死还要回到山西。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的步伐是比较缓慢的。但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大部分内陆省份的经济和沿海省份相比,都比较落后。
而且山西的经济结构也非常不合理,虽然在八十年代中央下放了权力,可是在山西的经济结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家在五十年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下在山西投资建设的国有企业。
中央在山西的企业共有一百多家,这些企业都是大型企业,分布在各个部门。
山西依靠中央投资发展国企给山西带来了一些好处,却也产生了不利的因素。就比如在三线建设时期和八十年代后期,当中央把财力和 投资转移到其他地区时,山西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由于这些原因,山西偏向于重工业发展,导致山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而在山西许多国企的技术也并不先进,由于设备落后和开工不足,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原本在山西发展得很好的国企也开始亏损。
山西许多的重工业产品的价格是由国家控制的,尤其是煤和其他能源的价格都偏低,所以山西也希望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
除此之外,交通原因也是长期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在阎锡山统治时期,他的政策好像是故意要把山西隔绝,再加上山西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可要想发展山西,交通的便利是必备的因素。
胡富国也指出了不少问题,做了不少事情。
山西如何在内陆地区崛起,怎么样尽快脱贫,怎样缩短和发达地区的距离。这是胡富国日思夜想的问题。
在多少个日夜中,胡富国带着山西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动作。
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换脑筋。首先要解放干部和老百姓观念的开放。山西要发展,首先就要有大盘子、大思路。胡富国带着大家先换脑子,后找路子,先找钥匙,后开金库。
随后就是大搞三项建设,这三项就是基础农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山西的三项建设,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
用胡富国的话说,老百姓从牙缝里抠出这么点钱让我们修路不容易,所以要搞一定要搞好。
后来,山西还有全面铺开的“四大重点”:挖煤、发电、引水、修路和12项重点工程建设。
以后的重点就是,让乡镇企业驶入快车道。
胡富国上任后,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国务院在山西召开的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会议。当时前来参会的都是副省长,只有山西是正省长,胡富国也认真的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
就这样,在胡富国的重视下,山西的乡镇企业得到了超常的发展。
1992,山西就有一个亿元村,第二年就有14个。
当然,除此之外,胡富国还非常重视教育和科技。他每到一个地方,最先看的都是学校。他知道,山西的经济发展要靠后代。所以他早已给各地的政府下达了死任务。全部消灭窑洞,更换桌椅板凳。
后来,他还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在三年内拨款1.4亿元,改善全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的的办学条件。
他还建议省内的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山西和贫困县招收学生的比例,扩大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比例。
因为他在山西的努力,山西也走上了发展的道路,成绩显著。而胡富国作为领航人,也被中央调任到北京。
1999年6月,他被调到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担任副组长。在前往北京的路上,胡富国对山西很是不舍,他打开车窗,含泪向山西的父老乡亲道别和道谢。
当他到达火车站时,广场上已经有上千上万名群众前来送别他。
胡富国见此场景也很是感动,他拿着一个喇叭喊道,自己不会忘记这么多年父老乡亲对他的关心和支持。
他在山西还有遗憾,遗憾的是自己做的事情还不够多。山西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他说自己会在新的工作岗位将功补过,他表示:“同志们,我最后还要回到山西。”
多年来,胡富国始终严于律己,给大家做榜样。他下乡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告诫各级的领导干部,我们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一定要为民着想办事,为民做主,不要忘记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后代。
胡富国在山西的许多实事也已经传为了佳话,他的作风已经成为党政干部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