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4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将会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这话是不是每年都有人说,特别是劝你买房的中介说得最多。但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据彭博社透露,中国计划为全国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至少 1 万亿元人民币(1370 亿美元)的低成本融资。
什么意思呢?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为什么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因为还有很多在一线城市奋斗的刚需们买不起房。那肯定有人会问,买不起房的人不买不就行了,这么多年不是一直都这样过来的么?
以前确实是这样,因为市场在上行,一、二线城市买不起房的人有很多,但是能买得起的人更多,房地产一直可以吸纳资金,刺激经济。现在不一样了,买不起的人变多了,买得起的人压力变大了,市场开始收缩了,经济开始下行了。一旦“蓄水池”枯竭了,那么市场上能流动的钱就更少了,经济压力将直逼08年次贷危机。
所以,从我们目前的房地产改革方向来看,不能让楼市一直凉下去,价格可以不涨,但是成交量一定要涨,小换中、中换大、大换豪,成交量一定要增加,这样房地产行业才不会失去流动性,才能让新的土拍继续,才能让经济持续受到刺激。
未来的市场结构很可能是30%的保障性住房、40%的一般商品住房、30%的改善性住房。
那么,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有没有买房的必要?特别是刚需群体。答案是,趁保障性住房大规模供应之前,尽可能去买一个容易出手的房子。
金融端与政策端全部松绑
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对房地产风险和债务风险已经替我们做出了评估,并且在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里,把压力给到了银行这边。债务的风险让银行规避,你尽管出钱,央妈永远在你身后。
房地产的风险让房企规避,还没死透的别担心,马上帮你盘活。
监管部门拟定50家房企“白名单”,有望入围的民企有龙湖、滨江、新城、金辉、卓越、大华等未公开暴雷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房企包括万科、绿城、金地等,再加上一些国央企,未来这50家房企,将是商品房开发的主力军,如果现在打算买房,也尽可能去找这些开发商开发的楼盘。
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回归
未来的市场,甚至可以用泾渭分明来形容。一半是保障性住房,兜底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另一半是改善型住房,盘活市场,刺激经济发展。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再次回归,房住不炒的总体思路依然会贯彻执行,但是对象将会变成保障性住房。未来的商品房可能会贵的让现在的你怀疑人生。
那么现在这个阶段,有购房打算的人,一定要去看品质好一点的楼盘,或者是品质盘里面的刚需房。如果还在纯刚需社区里摸爬滚打,那就要做好未来不换房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