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反击,宣布断供盾构机!终于轮到欧美被“卡脖子”了

霸苍笙客栈 2024-06-24 08:55:05

盾构机是建设铁路和地铁等基建项目必不可少的装备,在上世纪时我国还不得不高价买进德国二手设备。

更过分的是,外国专家不仅索价高昂,还吝啬分享核心技术秘密,对中国嗤之以鼻,声称"再过百年也学不会智造"。

而如今,国产盾构机性能远超海外产品,售价低廉,市场占有率已逼近七成。我们不仅全面自主可控,更引领了世界盾构潮流。

这不仅是展现了我国的威风,更是狠狠地打了国外的脸。面对曾经对于我们不认可的许多国家,中国做了哪些事情才到达今天的地位呢?

“中铁一号”横空出世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期,但在盾构机等关键装备领域严重依赖外国技术。1997年,为修建连接陕西和四川的秦岭隧道工程,中方不得不从德国购买两台二手盾构机,价格却高达7亿元人民币。

这显然是德方狮子大开口的价格,可是当时我国由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不仅如此,德国厂家还吝啬分享专利技术,不允许中方工程师在现场观摩学习。他们的心理其实显然可见,就是不希望中国掌握先进技术,从而扭转被垄断局面。

有的德国技术人员更是嘲笑中国企业"百年内也无力仿制盾构机"。这无疑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的无知蔑视,更体现了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存在人为遏制的险恶用心。

令人遗憾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尚未完全觉醒,不得不暂且忍气吞声。但是,从那时起,自主创新的决心就已在国人心中渐渐成形。

面对如此质疑,我们自然不能善罢甘休。2002年,盾构机研发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此后6年,攻关团队600多人日以继夜苦干,刻苦攻坚只为早一天实现盾构机的自主。

直到2008年,"中铁1号"这台性能媲美国外产品的全地质盾构机才终于面世。它不仅解决了当年涉及的上百个技术难题,造价还比外国同类产品低几十倍。

这台标志性的"第一台",宣告着中国盾构机事业拨开了云雾,重新踏上征途。紧接着,更多国产盾构机型号不断问世,性能节节攀升,快速赶超并取代了进口品牌。

到2017年,中国盾构机销量首次超越欧美,登顶全球第一,彻底扭转了过去被"卡脖子"的被动局面。

征途从未止步

但是仅仅做到自给自足远远不够,中国人的理想不应止步于此,我们要在这一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所以自主研发的征途并未就此止步。

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没有躺平于昔日的辉煌,而是保持着永不停歇的创新步伐。正因如此,在盾构机领域,国内企业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将技术指标一次次推向新高度。

2019年,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春风号"泥水盾构机震惊世界,凭借15.8米的最大直径,刷新了世界盾构机纪录。让人震撼的不仅是简单的一个数字,更多的是背后蕴含的顶尖科技实力。

盾构机作为一种高精尖装备,其直径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隧道开挖的效率和能力。想要突破常规直径,需要对盾构机的整体设计和各组成部件进行全方位创新,这是一个涉及面之广,技术难度之高都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

以"春风号"为例,仅其刀盘部件一项,就耗费了研发团队数年时间精心打造。他们通过优化材料组成、改良整体结构、优化机体尺寸等多管齐下,最终研制出一款质量轻、强度高、通过效率佳的大型盾构机刀盘,并借助创新工艺保证了其在制造环节的精度把控。

而且为了应对超大直径盾构机的超高掘进扭矩,设计团队还着力解决了"转矩传递"和"操作稳定性"等世界级核心难题,确保盾构机在超长隧道、高地应力等特殊地质条件下依然能够安全高效作业,不受任何影响。

可以说,"春风号"是中国创新实力的集中展现,充分印证了我国盾构机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而"春风号"并非是个例,其后我国技术人员又绞尽脑汁,攻克一个又一个顽疾,于2020年制造出直径高达16.07米的"京华号"盾构机,将世界纪录进一步刷新。

面对这样的成绩,外国同行再也难以继续怀疑中国的创新实力和引领地位。

数据固然重要,但盾构机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从"中铁1号"到"春风号"再到"京华号",每一台国产盾构机身上,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和执着追求。我们毫不动摇地朝着技术自立自强的道路阔步前行,全面攻坚,不断突破自身极限。

正是源于对创新的不懈钻研,我们才能不断在原理领域实现理论突破,将创新成果落实到产品实践中,从而塑造出了"春风号"和"京华号"这样的精品力作。面对时代赋予的新挑战,我们总有创新应对的勇气和智慧。

更值得自豪的是,2020年9月,中国第1000台盾构机"中国中铁1000号"顺利下线,标志着国产盾构机的产业规模已经实现了整体跃升。

这个里程碑式的时刻,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了覆盖各种地质条件,满足各种施工需求的全系列盾构机产品线。

在如此庞大的产能支撑下,国产盾构机的性价比更上一个新台阶,其低廉的售价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更是站稳了脚跟。

改革助力腾飞发展

依靠创新技术、过硬质量和高性价比,中国盾构机如今已经延伸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事实证明,我们不但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更有能力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

这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功不可没。多年来,国家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大力振兴制造业,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正是在这一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才得以不断升级,国产盾构机等高端装备产品纷纷问世。

具体到盾构机领域,国家不遗余力地投入资金,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同时还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为新技术、新工艺提供融资支持。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新一代盾构机性能节节高升,紧跟并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

当然,成绩的取得还离不开有识之士的艰苦付出。从中铁隧道局攻关团队,到地质勘探专家、材料学家、数学建模人员等,无数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进行研究攻关。如今,我们拥有了一支规模庞大、实力过硬的盾构机科研队伍,可以为下一代产品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和新动力。

科技强国捍卫权益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科技实力越来越强,在一些尖端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完全有能力对某些产品和关键技术实施"禁运",维护自身利益。而盾构机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盾构机技术持续领先于国外同行,为了防止核心技术泄露和被他国盗窃剽窃,国家已明确将大型盾构机列入禁止对外国出口的清单。也就是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如今想要购买中国先进的大型盾构机已经无缘了。

这既是对自主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的有力维护,更是基于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需要的审慎考虑。毕竟,盾构机作为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关键装备,一旦核心技术泄露给潜在对手国家,将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隐患。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在加快迈向科技强国的进程中,摒弃了过去的忍气吞声,开始以主动维权和反制的自信姿态应对外部威胁。这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也标志着中国正在从跟随者、加入者转变为引领者、制定者。

反观曾经压制中国、垄断核心技术的那些发达国家,如今反而陷入了被"卡脖子"的困境。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科技已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如今的中国,不仅具备了快速迭代创新的独立能力,更能凭借自身的产业规模和市场潜力,牢牢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结语

追根溯源,我国科技昔日落后,固然是由于曾经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所致。但主因还在于长期被西方列强压制和打压,甚至存在有意遏制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图。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今,依靠自力更生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迎来了振兴的伟大历史时刻。

放眼未来,科技自立自强并非是中国要走向闭关锁国的老路,而是努力实现与世界科技共享、互利共赢。

当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定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推动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相信通过创新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方案。

信源

周到客户端:2023-12-21 《全球市场占比达70%,出口海外40余国家盾构机技术正在成为新的“国家名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