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5日夜,赫赫有名、不可一世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十二兵团全军覆没,黄维本人也我军生俘。
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刻黄维、胡琏以及吴绍周(时任国民党军第85军军长)分别乘坐三辆坦克突围、临走之前,胡琏还特意发扬了一下风格,让黄维乘坐新的坦克突围。
可没想到就是这辆坦克半路抛锚,黄维自然难逃命运。
从被俘的那天开始,黄维便十分抗拒改造,一度谋求寻死,甚至同解放军官兵大吵大闹。
黄维此举恐怕未必没有存在激怒的意思,当时中野打完双堆集战役后,不少战士们都被他下令释放的毒气毒倒,毒瞎,刘帅后来到野战医院看望战士,战士们都咬牙切齿,希望能制裁黄维,好为他们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报仇。
只是黄维自诩的这一“英雄举动”,并没有换来同僚的理解,原国民党军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就数次挖苦他:
“你乃国民党的罪人,共产党的功臣。”
黄维面对指责,也只有苦笑。
一要说起来,黄维与杨伯涛都是出身陈诚“土木系”,过去还是他的老首长,为什么杨伯涛这么不给黄维面子?
归根到底算起来,杨伯涛不是黄维提拔起来的,而是胡琏一手提拔起来的。
杨伯涛的资历比绝大多数在功德林的国民党军将领都要浅的多,因为他是黄埔七期毕业,像黄维黄埔一期自然是不用多提,老上司胡琏是黄埔四期,十四军军长熊绶春是黄埔三期的,就连淮海战役期间,与杨伯涛同列十二兵团军长的覃道善都是黄埔四期的。
当年,杨伯涛在黄埔军校(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未及毕业就被分配到了钱大钧的教导第三师任排长,不久后该师划归18军。
可杨伯涛资历太浅。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时任军长的罗卓英才提拔杨伯涛为营长,后来因缘际会之下,更是被胡琏看中。
到1943年时,杨伯涛已经升任18军11师师长,这可是土木系发家的部队。
杨伯涛提升如此之快,一方面是因为战争年代,二方面自然也说明他能力出众,三方面有老上司胡琏的看中,自然得以顺水推舟的发展。
只是这么一来又出现个问题。
杨伯涛晋升的太快,军衔跟不上了。
有关国民党军军衔的问题,一直以来有个段子,说什么“上校不如狗、少将满地走、中将随处有”。
事实上,这里的军衔可能只是职务军衔。
国民党内部军衔体系有两套,一套就是职务军衔,一套就是铨叙军衔。
职务军衔字面意思,就是跟着职务走,而铨叙军衔就不一样,在国民党内部,早期评定铨叙军衔不仅看功绩,军还要看龄、军职、停年、资历等几方面,不熬够一定的时间根本晋升不上去。
尤其是上将军衔,那更是缺一个补一个。
1946年初,冯玉祥申请出国考察,结果蒋介石搞暗箱操作,悄悄给冯玉祥办了退役手续,而当时冯的一级上将军衔,就是递补给了陈诚。
不过,从抗战爆发后,铨叙军衔这套体系基本上就停了,因为战争年代下,搞这套复杂的晋级制度不切合实际。
杨伯涛六年多的时间,从营长蹿升师长,进步的相当快,但他的铨叙军衔基本上没怎么动。根据1948年9月22日国民党当局晋升了一大批将领的铨衔军衔,其中就有杨伯涛的名字。
当时,杨伯涛的铨衔军衔是从步兵中校晋升陆军少将。
总不能让一个师长一直挂着步兵中校的牌子,所以这时就体现出职务军衔的好处。
从1943年,杨伯涛升任86军参谋长开始,他的职务军衔就已经是少将了。
后来杨伯涛升任11师师长,在土木系所有人看来,这是非同一般的,这就相当于宣布,杨伯涛就是下一任18军军长。
二1946年,第十八军改称整编第11师,胡琏任师长,原下辖的第11师改称整编11旅,杨伯涛任旅长。
从时间上来看,杨伯涛受胡琏的影响颇深,对这位老长官自然也是心存敬意。
1948年7月,杨伯涛接替离队的胡琏任整编11师师长。
不过胡琏早在1947年冬就被蒋介石提拔为整编十八军军长,虽然还兼任着整编11师师长,但杨伯涛在其中代替指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杨伯涛在后来回忆录中,用了大篇幅笔墨讲了他在胡琏麾下的事,其中包括在洛阳战役期间,胡琏和他率领整编十八军驰援,期间还忙里偷闲的游览了嵩山少林寺。
1948年9月22日,杨伯涛铨叙军衔晋升至陆军少将,也就是这个月,国民党军下令正式组建兵团,原来整编十八军的番号取消,改称第十二兵团。
原本正常情况下,原整编十八军军长胡琏当仁不让的任十二兵团司令,杨伯涛就能顺理成章的接任十八军军长(当时整11师已经改回十八军)。
可国民党内部派系众多,各方势力都想插手,白崇禧坚决不同意胡琏任十二兵团司令,蒋介石也无奈,后来只能在陈诚推荐下,让黄维来出任,胡琏一气之下以患牙病以及父亲病危的借口回了武汉老家。
也许是出于对老长官的尊重,杨伯涛当时也离开军队回了原籍。只是,在组建十二兵团之际,蒋介石还是把胡琏、杨伯涛都叫了回来。
既然胡琏已经出任了兵团副司令,那么杨伯涛理所当然的应该继任十八军军长。
1948年9月22日,杨伯涛以步兵中校的身份晋升陆军少将,这是铨叙军衔的晋升,应该说是属于特别提拔,而且可能确实在为杨伯涛接任十八军军长做铺垫。
不过,当时解放战争已经逐步推进至尾声,淮海战役在即,蒋介石在这一时期大搞晋升,不外乎是为了让这些将军们更好的为他卖命。
当时,国民党军搞了一次大规模的晋升军衔,光是陆军少将晋升中将,就有114人之多,包括后来在淮海战场上的李弥、邱清泉等人,那时两人都已经是兵团司令。
而晋升陆军少将的人则更多,有486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抗战时期停止铨叙没能晋升军衔的人,像廖耀湘,他的铨叙军衔仅是骑兵上校,但他当时已经是第九兵团司令。
对比如此庞大的晋升军衔的人,杨伯涛反而显得更默默无闻些(相比于廖耀湘)。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类似杨伯涛这样以步兵中校晋升陆军少将的人,还有五个人。还有个出身川军系统的师长徐正刚,他是步兵少校直接晋升陆军少将。
不管如何,等到老上司胡琏走后,杨伯涛继任十八军军长基本上是板上钉钉,而且级别上也绝对够格。
应该说当时蒋介石为了打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确实是下足了功夫。
据杨伯涛后来回忆,他在被俘后确实是自称过十八军少将军长。
可事实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三可杨伯涛到底有没有真得当上十八军军长呢?
杨伯涛被俘时,肩上挂的是少将的肩章,如果以铨叙军衔来讲,完全无问题,但不要忘记,当时国民党军中,军长一级基本上都是中将军长的职务军衔。像同属十二兵团的85军军长吴绍周、覃道善以及14军军长熊绶春都是中将军衔。
按理来说,杨伯涛铨叙军衔已经是陆军少将,挂一个中将军长的肩章是不成问题,可为何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少将军长呢?
理由也很简单,他没有正式的任命书。
胡琏升任兵团副司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兼任着十八军军长职务,杨伯涛其实只是一个副军长,只是因为胡琏不在,所以杨伯涛以副军长的身份代行军长职务,负责十八军的指挥。
尽管杨伯涛以陆军少将的铨叙军衔,确实可以挂高一级的中将肩章,但他没有蒋介石的正式任命中将军长文书,故而肩章只可以挂少将军衔。
这里也能看得出,即便是职务军衔,也不是随便乱挂的。
杨伯涛被俘时也自称是十八军少将军长,说明他一直到双堆集战役被俘,也没有接到正式的任命。
有意思的是,杨伯涛后来在功德林积极改造,抗美援朝期间还写了一篇《美军战术之研究》,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作战起到了积极作用,自此杨伯涛笔耕不辍,后来还洋洋洒洒的写了数十万言的回忆录,写了不少他在“土木系”时期的秘辛,比如之前我们提到过的洛阳战役期间,他和胡琏偷空游览嵩山少林寺的故事。(据说杨伯涛后来在功德林,还把这件事告诉了邱行湘,气得邱行湘大骂胡琏)
也许是爆“土木系”的黑料太多,让黄维很不高兴。
一次,黄维看到杨伯涛写的《陈诚军事集团纪要》,认为夸张太多,心里很不高兴,还特意撰文批驳,称杨伯涛只是个副军长。
黄维提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在双堆集战役结束前,即11月29日,他曾口头任命杨伯涛为十八军代军长,并在11月30日发电给南京,请示任命杨伯涛为十八军军长的电文。
“(一)本部副司令官兼第18A军军长胡琏请免兼职,遗缺查该军副军长杨伯涛战绩卓著,请予升任该军军长。”
应该说在黄维心目中,杨伯涛在双堆集之战表现还算是不错。
因为就在同一封电文中,黄维还反映时任国民党军14军军长熊绶春作战不利,请求撤职留任,以观后效。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是如此。
双堆集战役末期,熊绶春的确是有起义的想法,特别是陈赓还给他写了封信,但熊绶春犹豫再三,以至于错失良机,被胡琏察觉,最终落了个兵败身死。
杨伯涛早在十二兵团进击蒙城,就察觉出我军的不对劲儿,他根据以前同我军交手的情况,发现我军改变了战法,当即认为,我军是想整个吃掉十二兵团,因此还曾跟黄维示警。
黄维一开始确实采纳了杨伯涛的建议,3个军(缺85军)以蒙城为核心,收缩部队,釆取守势。只是黄维后来又仓促下令北进,杨伯涛后来才得知,当时国民党当局考虑到黄百韬兵团覆灭在即,一味催促北进,黄维不敢违令,只好出击,结果被我军诱敌深入,直至陷入双堆集死地。
也难怪杨伯涛后来指着黄维的鼻子骂。
黄维给南京的电文并没有得到回复,所以杨伯涛直至被俘仍然挂着少将军衔,而且他也没有正式担任十八军军长,只是代理军长。
当然,此刻人都到了功德林,再争执也无济于事。
黄维之所以要同杨伯涛争执这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也是因为他不满杨伯涛在文章里爆陈诚“土木系”黑料,仅此而已。
黄维小心眼死硬派居然还能高寿,胡涟在石牌村战役时也是准备以身殉国的
国民党最会打仗的十大将领:10黄维,9顾祝同,8孙元良,7汤恩伯,6蒋鼎文,5陈诚,4唐生智,3桂永清,2刘峙,1蒋介石
黄维应该教书而不是指挥一个兵团,杨伯涛指挥作战经验远比他丰富。
胡链老家是陕西华阴的[笑着哭]
杨伯涛无愧于军人的身份,敢做敢为顺应大势!
杨伯涛到死不能原谅黄维,黄维葬送了他的10军王牌军
吾观黄维特之事,乃是一位忠诚于国家的将军。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为国家付出了许多。然而,他所受的待遇却不尽如人意。
杨在书里黑了黄不少。
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
12兵团只有熊绶春是黄维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