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餐饮公司居然成了“外卖杀手”,不仅强行抢夺学生的外卖,还把外卖直接扔进垃圾桶,那嚣张的气焰,仿佛他们就是校园餐饮的“土皇帝”。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对学生和相关人员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学生连点外卖的自由都没有了吗?
10月29日,长春旅游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餐饮公司的工作人员如同“执法者”一般,在校园内巡逻,一旦发现学生拿着外卖,就立刻上前阻拦。
视频中,一名女大学生正准备带着外卖回寝室,却被餐饮公司的人挡住了去路。“你这个餐是哪来的?我们食堂不允许外人进,校内也不允许外人进。”餐饮公司的人盛气凌人地问道。女大学生不甘示弱地回怼:“我是外人吗?我在学校上学,交学费的。”
然而,她的反驳并没有起到作用,餐饮公司的人还是无情地把她的外卖扔进了垃圾桶。那一瞬间,女大学生眼中的愤怒和无奈让人揪心,外卖被扔的不仅仅是一份食物,更是学生的权益被无情地践踏。
这还没完,紧接着,一名男子与餐饮公司的人发生了更为激烈的冲突。餐饮公司的人怒吼道:“给你脸了,是不是,又进来了!”男子愤怒地回应:“报警!”可餐饮公司的人根本不把报警当回事,还嚣张地说:“报呗,车门打开,我还整不了你,揍你寻思啥呢?上车!”双方随即陷入了肢体上的拉扯,近身搏斗的场面十分混乱。
餐饮公司在事后喊冤,声称与他们发生冲突的不是学生,而是餐饮公司小程序的老板。他们称这个小程序联合校外商家,通过做特价活动恶意竞争,一年赚了他们30多万。
可是,就算有这样的情况,这能成为他们抢夺学生外卖、侵犯学生权益的理由吗?学生只是想在不想吃食堂的时候,有选择外卖的自由,他们何错之有?餐饮公司不去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服务和菜品质量,反而把怒火撒在学生身上,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餐饮公司这种“我不赚钱,别人也别想好过”的思维,简直就是强盗逻辑。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正常的,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如果他们觉得校外商家的行为不正当,应该向相关部门举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用这种暴力手段来驱赶外卖。
学校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教育场所,不是餐饮公司的私人领地,他们没有权力限制学生的消费选择。而且,他们说“外面的商家一年挣了他们30多万”,这就好像在说,学校的餐饮市场就应该是他们垄断的,别人不能来分一杯羹。这种想法太可怕了,这不是把学生当成了他们赚钱的工具,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权益吗?
学校在得知此事后,学生工作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责令餐饮公司向学生道歉并赔偿,坚决维护学生利益。这一点看起来是学校在积极处理问题,保护学生权益,值得肯定。毕竟,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公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果学校在这个时候不站出来,学生们该有多无助啊。
然而,工作人员称学生“怂”的言论却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宝子们,你们想想,学生在网上曝光这件事,已经是很勇敢的行为了。他们敢于站出来反抗餐饮公司的不合理行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可学校工作人员却这样说,这不是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吗?
而且,学校说要带着学生去找餐饮公司索要赔偿和赔礼道歉,这难道不应该是餐饮公司主动来做的吗?学校的这种处理方式,让人感觉有点“甩锅”的嫌疑,好像在说,是学生自己不敢面对,而不是学校没有处理好。这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
学校餐饮公司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他们对校园餐饮市场的垄断野心。他们也许认为,只要把外卖赶出校园,学生就只能在食堂消费,这样他们就能稳赚不赔。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满意度。
如果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价格不合理,学生怎么会愿意去吃呢?即使没有外卖,学生也可能会选择其他方式解决吃饭问题,比如去校外就餐或者自己带饭。餐饮公司这样做,最终只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损害自己的长远利益。
这件事也暴露了学校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学校将食堂外包给餐饮公司,本应该加强对餐饮公司的监管,确保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
但从这次事件来看,学校似乎在监管方面有所缺失。学校在选择餐饮合作伙伴时,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考察和评估?在餐饮公司出现问题后,学校是否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这件事情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虽然交了学费,有权享受良好的校园服务,但在面对餐饮公司的不合理行为时,却往往感到无力。他们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比如,他们可能担心遭到餐饮公司的报复,或者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问题。
学校虽然表示会维护学生利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这让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或者通过网络曝光来寻求帮助。但网络曝光也不是长久之计,它只能引起一时的关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权益保障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宝子们,这起学校餐饮公司抢夺学生外卖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校园餐饮背后的种种问题。学生的权益不容侵犯,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