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娜布里娅从遥远的乌干达来到中国,跟随丈夫谢晓伟落户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她性格开朗,勤劳能干,尽管初来乍到不适应,却凭借一颗真诚的心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没人能想到,这个身材瘦小、勤快的非洲女孩,竟在短短三年后悄悄发生了“惊人”变化——娜布里娅见到亲娘时,竟因圆润的脸颊和丰满的身材让母亲一时间没认出她。
村民们都知道,娜布里娅最爱吃的是婆婆做的红烧排骨,那色泽诱人、鲜香入味的红烧排骨成为她的心头好。几乎每次端上餐桌,她总是第一个动筷,不知不觉地多吃了几块。三年后,当她胖得连自己都没认出来时,她那惊人的变化背后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故事?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
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乌干达坎帕拉到思德培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任务。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至思德培机场之间的交通流通,缩短旅行时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的开展初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便派遣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前往乌干达。他们带着先进的工程机械和设备,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了坎帕拉。
在工程准备阶段,中国团队与乌干达当地政府和社区进行了多轮的沟通与协调。他们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具体规划和预期影响,解答了当地社区关于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疑问。
随着项目的正式启动,大量的建设材料和设备被运送到了现场。巨大的挖掘机和推土机开始在预定的工程线路上作业,慢慢地,一条清晰的路基开始在原本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显现出来。
为了支持工程的持续进行和当地社区的发展,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坎帕拉附近设立了一个临时工人营地,聘请了数百名乌干达当地居民参与工程建设。
娜布里娅与谢晓伟的邂逅
2014年,在乌干达坎帕拉到思德培机场的高速公路工地上,娜布里娅作为帮厨加入了这个国际化的建设团队。她负责为工程团队提供日常的饮食服务,每天都忙碌于准备和分发食物。
娜布里娅在工地的帐篷厨房里,灵巧地操作着炉灶和锅碗瓢盆。她总是能用她那传染性的笑容和丰富的手势与中国工人们交流,她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中文词汇,如“吃饭”、“谢谢”和“好吃”,而工人们也教她一些简单的汉语。
在为工人们提供餐食的同时,娜布里娅也逐渐开始参与到更多的社交活动中。午休时,她常常加入到工人们的聊天和娱乐活动中,她的开朗让她在这个大家庭中显得尤为突出。
谢晓伟,一个负责监督施工质量的中国工程师,初来乍到,对于在非洲的工作和生活还在逐步适应中。他在工地上的一次偶遇,看到娜布里娅在帮助一个新来的中国工人适应环境,她用她那拙劣但充满热情的中文和丰富的手势与他沟通,这一幕让谢晓伟印象深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晓伟和娜布里娅的交流逐渐增多。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工地组织了一次小型的篝火晚会,娜布里娅和谢晓伟都参与了歌唱和舞蹈。在那个星光灿烂的晚上,娜布里娅教谢晓伟跳乌干达的传统舞蹈,而谢晓伟则尝试着教她一些简单的中国歌曲。他们在笑声和歌声中,彼此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许多。
语言的桥梁和文化的融合
为了能更好地与娜布里娅沟通,谢晓伟开始每天坚持自学英语。他利用工地上的空闲时间,在小本子上抄写常用的英语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如“早上好”“谢谢”“你吃了吗”。
娜布里娅发现谢晓伟在学习英语后,给了他很大的鼓励。每当谢晓伟在交流中蹦出一个新的英语词汇,哪怕发音不标准,娜布里娅都会用笑声和掌声回应,夸赞他“很棒!”娜布里娅还会教他一些乌干达方言的简单表达,谢晓伟则回以中文短句,互相学习成了他们之间的日常乐趣。
随着两人交流的增多,工地上大家对这对中乌跨国情侣也越来越熟悉,工友们时不时会开他们的玩笑,甚至有人会在饭点的时候喊一句“谢晓伟,你的女朋友来送饭了!”工地上到处是笑声和祝福。谢晓伟和娜布里娅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感到无比温暖。
2014年9月,在朋友们的支持下,谢晓伟和娜布里娅决定步入婚姻殿堂。他们的婚礼安排在乌干达一间小教堂里,布置虽不华丽,但洋溢着温馨的气氛。当天,娜布里娅身穿一件传统的白色婚纱,笑容明媚,谢晓伟则穿了一身整洁的西装。他们在朋友的祝福声中牵手走进教堂,彼此交换了简单的誓言。
从非洲到中国的文化适应
2015年,娜布里娅随丈夫谢晓伟来到中国。初到时,她对周围的一切既新鲜又陌生,从气候到语言、饮食,都与她在乌干达的生活截然不同。下飞机时,她的手紧紧握着谢晓伟的手,尽管他一直用简单的英语解释沿途的一切,她仍难掩好奇和不安。谢晓伟的家在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很少见到外国人,更别提肤色不同的黑人姑娘。
回到家后,谢晓伟的母亲站在门口,眼里既有期待又带着复杂的情绪。面对这个来自遥远非洲的儿媳妇,她的内心充满了犹豫。但娜布里娅笑容灿烂,主动走上前,微笑着用谢晓伟教她的简单中文打招呼:“你好,妈妈。”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谢晓伟的母亲虽然有些意外,但仍笑着回应,稍微放松了一些。
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娜布里娅开始学习适应新的环境。她不懂得如何使用一些家用设备,比如中国式的煤气灶、热水壶等,第一次用洗衣机时还被机器震动声吓了一跳。
日子一天天过去,娜布里娅开始尝试融入这个家庭。每天早上,她会主动早起帮谢晓伟的母亲准备早餐,虽然起初做的不太熟练。谢晓伟的母亲起初对这个不同肤色的儿媳仍存有疑虑,但她发现娜布里娅对家人非常关心。每次看到婆婆在厨房忙碌,娜布里娅都会过去帮忙,从不让老人累着。婆婆生病时,她细心地照顾,端茶倒水、熬粥喂药,事无巨细。邻居们看到后,也纷纷夸她孝顺,渐渐地,谢晓伟的母亲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甚至开始在邻居面前夸赞娜布里娅。
谢母心里念着娜布里娅的辛苦,总想让她多吃点好东西补一补,特别是那道她拿手的红烧排骨,成为两人关系中的特别纽带。每次端上桌,娜布里娅总是先被扑鼻的香气吸引过来,那色泽浓郁的排骨外焦里嫩,入口鲜咸带着微微的甜,配上白米饭,简直让人停不下筷子。婆婆看着娜布里娅吃得满足,心里欢喜,便时不时多做一份。不知不觉间,在婆婆的“精心投喂”下,娜布里娅竟胖了十几斤。三年后,娜布里娅回乌干达探亲,母亲见到她时竟一时没认出,忍不住打趣道:“你在中国都吃了什么好东西?”
娜布里娅的成长和成就
2018年,娜布里娅和谢晓伟开始琢磨如何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让家里经济更上一层楼。他们发现,杨庄村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花椒生长,家家户户几乎都靠种花椒致富。经过多番考察,他们决定也加入花椒种植的大军,开垦自家的荒地,把地都种上花椒树。
一开始,他们的土地不多,但两人干劲十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带着锄头和种子走到山坡上。娜布里娅虽然以前在非洲家乡种过一些蔬菜水果,但花椒对她来说是全新的农作物。白天,她会细心地在每棵小树苗旁除草、松土,甚至拿着水壶一点一点给苗木浇水。谢晓伟则负责更重的体力活,比如施肥、开沟,或者搬运花椒苗。夫妻俩在地里忙活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家。
为了提高花椒的产量,谢晓伟还专门买了一些农技书籍,晚上在家和娜布里娅一起学习,认真记下花椒种植的技巧。有些地方还需要特殊的管理方式,他们就一一实验,甚至还会邀请村里种植经验丰富的邻居来指导。
几年过去,娜布里娅和谢晓伟的花椒地慢慢长出了高大的花椒树,每到收获季节,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花椒果实。娜布里娅一边摘花椒一边哼着小曲,谢晓伟则忙着将摘好的花椒放入筐里。收获季节,夫妻俩每天都得忙到晚上才回家,把一筐筐的花椒晾晒好,等待买主上门。渐渐地,他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每年几千元,到后来一年能赚几万元,家里的经济状况大大改善。
2021年,村里举办“三八妇女节”活动,表彰优秀媳妇和贡献突出的人物。娜布里娅因为孝顺、勤劳、乐观,成为村里少有的外国“好媳妇”候选人。当天,她穿上红色的喜庆衣服,笑容灿烂地走上了领奖台,接过村干部为她颁发的奖状和小礼物——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为了表示感谢,她特意在现场为大家献唱了一首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活动现场,村民们看到娜布里娅演唱中国歌曲,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甚至有人跟着拍起了节拍。娜布里娅的脸上满是笑容,她用刚学会的中文感谢每一个人。
参考资料:[1]桐溪.中国小伙与非洲新娘的“浪漫情缘”[J].伴侣,2016,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