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青楼里的艺伎,也是中国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她的画作,被收藏在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就连革命家陈独秀都惊叹于她的才华,她就是潘玉良。
潘玉良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老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普通人想要逆天改命,扭转运势,基本上就依靠这5点。而潘玉良的一生,只因遇上了潘赞化,便一路逆袭,走向了世界。归根结底,是因为她开局虽惨,却永不放弃,抓住了机会。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位青楼女画家凄苦的前半生以及后半生的逆天改命。
凄苦的身世潘玉良,原名姓陈秀清,她从小父母双亡,是个孤儿。那时候正是清末民初,烽烟四起,孤苦无依的陈秀清只能投靠自己的亲舅舅,希望能在这乱世中有一口饭吃,让自己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奈何舅舅并非善类,刚开始他还顾念她身世可怜,又是亡妹的孩子,勉强收留了她。陈秀清在舅舅家里,每天都勤勤恳恳,烧火做饭,基本上把家里的脏活重活全包了,就是希望舅舅不要把她赶出去。
然而事与愿违。
5年后,舅舅家越过越艰难,自家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基本上每天靠喝点米汤过活。日子实在没有办法了,一天,舅舅冒着大雪,把陈秀清带到街上,两人吃过一顿饭后,舅舅就把她带到妓院老板娘面前,想把她卖到青楼,换点钱给家里买米吃。
老鸨看陈秀清大长脸厚嘴唇,心里估摸着这姑娘就算养几年,长开了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并不想要她。舅舅看老鸨犹豫了,就说:“实在是没办法了,她当不成姑娘,当个烧火丫头也好。”老鸨笑着说:“烧火丫头?那价钱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了。”最终,老鸨以两石米的价格把陈秀清带回了青楼。舅舅拿过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陈秀清看着舅舅远去的背影,心如刀割。从此,她心灰意冷,给自己改名为张玉良。
初入青楼时,张玉良年纪还小,被安排到干粗活,每天起早贪黑,端茶倒水,有时候还要承受来自老鸨和客人的打骂。尽管她是个打杂丫头,但是在青楼这种风月场所,男人都是来找乐子的,时不时还会对张玉良动手动脚。青楼里的姑娘见状,非但没有阻止,反而还趁机欺负和羞辱可怜的她。
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是张玉良最痛苦的时候,男人寻欢作乐,女人谄媚奉承,再加上老鸨的辱骂和身体上的折磨,张玉良每天都过得生不如死,她想逃,她想离开这个“吃人”的地方。
这孩子很倔强,三年间,她一有机会就想逃出去。但是每次出逃总能被抓回来,私自出逃的后果就是一顿棍棒。她逃了几十次,也被打了几十次,身上布满了了淤青和鞭痕,让人不忍直视。久而久之,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使得张玉良开始慢慢接受自己的身份,以及即将成为青楼姑娘的命运。
在青楼的这段时间,每天听着姑娘们在台上给客人唱小曲儿,听得久了,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段。老鸨发现了张玉良会唱曲儿,就打算把她培养成一名艺伎。老鸨花重金从外面请来了一位老师,专门教导张玉良唱曲儿。经过名师的点拨,张玉良唱得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没多久就成为芜湖城内小有名气的艺伎了。
她厉害就厉害在这里。虽然长得丑,却倔强。逃不掉,便好好学习技能,摆脱最底层的身份。
意外的人生转折随着张玉良的名气一天天的水涨船高,身价也开始往上涨,老鸨开始让张玉良接待一些重要的“贵客”,给那些“贵客”唱曲儿。殊不知,张玉良人生的转机也悄然而至。
1912年,本地乡绅为了迎接即将上任的海关监督,特地在青楼请客,还专门点名让张玉良来接待。张玉良心有不情愿,但人在屋檐下讨生活,也只能更加卖力地唱曲儿。也就是这一场宴会,让留学归来的潘赞化认识到了才华横溢的张玉良。
乡绅看到潘赞化似乎对张玉良有意思,在宴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便联合老鸨,把张玉良送到潘赞化的府上。潘赞化看到门外的张玉良,羞愧难当,随即给张玉良身边的伙计几个银元就打发走了。回到房间之后的潘赞化,觉得自己方才的行为很是不妥,她肯定是被老鸨和昨晚那几个乡绅逼着来的,现在被自己拿钱随便打发回去,她的处境就更难了。想到这里,急忙找人送信给张玉良,说是明天约张玉良一同出来游玩。
第二天,张玉良如约而至,两人无话不谈,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张玉良第一次感受到关爱,触景深情,便把自己的悲惨身世和盘托出。潘赞化听后,非常心疼眼前的女子,他动了恻隐之心,要把张玉良从青楼里救出来!
没多久,潘赞化就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放到老鸨面前,让她放人。老鸨也很识相,收钱之后就把张玉良的卖身契撕了。逃离了青楼的张玉良无处可去,只能搬到潘赞化的家里。这时候的潘赞化只是把她当作是妹妹,以礼相待,他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给张玉良住,自己则搬到书房去住。
闲暇时,张玉良也没有荒废自己,她总是捧着一本书去请教潘赞化,潘赞化看到张玉良的勤勉好学,便开始教她读书写字,教她知书达理。每天对着这样一个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潘赞化,张玉良心里种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
当然,比起恋爱脑,她的求知欲更令人着迷。正因为她与众不同,潘赞化才会对她另眼相看。不然,那么多女子,为何潘赞化独独救了她呢?
靠婚姻重生逆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潘赞化决定要了张玉良。
1913年,18岁的张玉良和29岁的潘赞化在陈独秀夫妇的见证下喜结连理。婚后的张玉良,决定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潘玉良。她说,这个潘,不是潘张氏的潘,而是潘赞化的“潘”,希望以后的她,以潘赞化为榜样,迎接全新的自己!瞧瞧,多会说,这是天赋,也是能力。
幸福时光一晃而逝,婚后的潘赞化,工作越来越忙,两个人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面。尽管如此,张玉良还是坚持学习,她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艺术绘画,而潘赞化看到她的画作之后非常惊叹。
1918年,在潘赞化的鼓励下,潘玉良报考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拜在朱屺瞻、王济远门下学习画画。她的画作天赋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可惜树大招风,学校开始流传关于潘玉良曾经当过青楼艺伎的消息,此话一出,学校里流言四起。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自己和妓女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开始对她进行语言和身体上的攻击。
那时候潘玉良每天都要被迫接受来自社会,来自学校的侮辱和谩骂,她心里很痛苦,流落青楼的经历不是她自愿去的,在那样的条件下,她不是就没有反抗过,只是她没得选。这些人就只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俯视她曾经的艺伎身份,攻击她的作品,诋毁她的清白,她受不了,潘赞化也受不了。
潘赞化的确是一个开明的人,不然也不会把潘玉良从青楼接回来,还她自由,教她知识。但是人言可畏,潘玉良对画画的执着胜于她自己,为了保护潘玉良,潘赞化决定送潘玉良出国留学,去更高的学府提升自己。
这么一来,潘玉良就因祸得福,去了更大的舞台上。
接受出国留学,也体现了潘玉良的魄力。要知道,那可是远赴异国他乡。那时候,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女生都敢做的事。她敢接受,无疑是又一次抓住了机会。
学习绘画并走向世界1921年,潘玉良从学校毕业之后,潘赞化为她争取到出国留学名额,把她送去法国念书。与她同行去法国的,还有苏雪林、罗振英、杨润余等人。刚抵达法国的潘玉良,马不停蹄地开始学习法语,然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国立里昂美专。1923年又去巴黎国立美专学习,与她一同求学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徐悲鸿。
这就是潘玉良,不断为自己创造机会,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潘玉良。
1928年,潘玉良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在美术专业上学习,边学习边创作,对自己在艺术上的创作要求越来越高。她把自己的画作小心收藏起来,开始举办自己的画展。而她的那幅名为《裸体》的作品,获得了意大利国际美术展览会金奖!这无疑是对潘玉良最大的认可!
潘玉良开心极了,她想要马上回国,想要和她最爱的潘赞化分享这份喜悦!她获奖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传回国内,她被誉为“中国西洋第一流人物”。
原以为潘玉良从此便可以摆脱年少时期流落青楼带给自己的伤害,没想到流言蜚语再次找上了她。1936年,她正在举办她的第五次美术展览会,在结束此次展览的时候,有人在她的画作上贴上了一张讽刺她出身的纸条。贴纸条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潘赞化的原配妻子。
虽然潘玉良受过高等教育,但面对潘夫人的指责,以及社会的影响,她的才华与经历都不值一提,因为外人看来,潘玉良不管再优秀,始终还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潘玉良的独立自由不允许她妥协,所以潘玉良最后选择回到法国。
1937年,潘玉良参加法国巴黎的“万国博览会”,同年举办了了自己的艺术展览会,从此,她便一直在欧洲生活,直到逝世。
纵观潘玉良的一生,她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之处在于童年太过悲惨,遭受了一般人不会遭受的凄苦。幸运的是,她遇见了潘赞化,将她从青楼的泥潭里解救了出来,还给了她追求自由,追求理想与事业的机会,还给她成为她自己的机会。
不过,对于潘玉良而言,幸运与不幸并不是生命的主旋律。她最令人敬佩的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她一生都在不断地重生与开始。年幼时,这个倔强的女孩子即使不能做什么,也要给自己改个名字,意思就是重新开始。
有机会时,她跑。即使被打得遍体鳞伤,她的目光里也尽是不服输。
正因为如此,潘玉良才会遇到贵人,改变人生。
嫁给潘赞化后,她本可以靠男人,可她却选择靠自己。她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她热爱画画,就要画到极致。
最终,画画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也成就了她。她成了从青楼走出来的一代画魂,令人另眼相看。
潘玉良的一生,看似是被救赎的一生。可仔细一想,她何尝不是一直在自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