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接到来自各大通信运营商的推销电话,这些电话中不乏“优质客户专属”、“倾心回馈”、“免费体验”和“免费套餐”等诱人的字眼。然而,在背后,往往隐藏着“自动扣费”的陷阱。一旦所谓的“免费午餐”到期,消费者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扣除了费用。
网络配图
临汾的常平先生(化名)便遭遇了这样的困境。在2023年3月,他接到了一位自称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临汾分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热情地推销了一项为期一年的免费体验套餐。由于对方承诺在体验期结束后,套餐将自动取消,常先生便欣然接受了。但谁曾想,近日在缴纳了正常话费后,他却收到了欠费提醒。经过查询,他发现手机套餐费用中多出了一项名为“通信动力包娱乐版”的收费项目,每月扣费20元。
常先生心中充满了疑惑,于是与中国移动临汾分公司客服取得了联系。经过一番沟通,他才知道原来一年前办理的“免费体验”套餐在到期后并未如承诺般自动取消,而是自动续约,导致了他近两个月的话费增加。常先生感到十分无奈,他表示:“当时那位客服人员明明承诺过体验套餐免费,到期后会自动取消,我才办理的。谁能想到他们会擅自续约并扣费呢?而且这两个月扣费前也没有人通知我,如果不是因为欠费停机,我恐怕到现在都还被蒙在鼓里。”
对于常先生的遭遇,中国移动临汾分公司客服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当时办理业务的业务员已经离职。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退还20元话费。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不能让常先生满意。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免费体验”业务的关注和思考。事实上,类似先“免费体验”后“自动续约”、“自动扣费”的情况在通信行业并不少见。有些运营商甚至在推广正常业务的同时,强制用户绑定其他“免费体验”增值业务。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早已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规范。2018年11月,工信部曾下文要求基础电信运营商按月向用户主动推送通信账单信息,以确保用户能够明明白白消费。此外,《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也明确规定,用户在申请定制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时,基础电信企业必须事先请求用户确认。未经用户确认反馈的,视为定制不成立,且不得向用户收费。
此外,《关于规范部分电信业务收费问题的通知》也明确指出:电信业务经营者在采取免费试用的方式进行业务推广时,应明确告知用户使用和取消该试用业务的方法。在免费试用期满后,如果用户未就试用该业务提出申请或予以明确确认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向用户收取该项业务的使用费。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运营商利用“免费体验”等噱头侵害消费者利益。
然而,尽管有政策的约束,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运营商和代理商置若罔闻,甚至打着“免费体验”的幌子进行欺诈行为。对此,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在接到类似推销电话时,要仔细辨别真伪,不要轻易被所谓的“免费”所迷惑。同时,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对于运营商和代理商来说,更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在推广业务时,要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利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等手段侵害消费者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