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之中,然而在诸葛亮去世之前便策划除掉魏延的战略。因为在诸葛亮看来,如果蜀国没了他诸葛丞相,那么魏延一定会出来搞事情,最终走上反叛之路!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乃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川中上将。那么,真的和诸葛亮预料一样,在其死后,魏延一定会谋反吗?
关于魏延是否谋反这个问题其实在史书之中早有记载,在史料《三国志》中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此乃是蜀国史官陈寿先生所写,真实性较高。
除此之外,在史料《魏略》之中也有记载: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综上来看,不管是在《三国志》中还是在《魏略》之中,都没有记载魏延反叛之事。只是在说魏延和杨仪发生了冲突,魏延想要斩杀杨仪以除心头之恨。只不过,当时诸葛亮确实是安排了全线撤军,魏延率军烧毁栈道,的确做得有些过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延他这是公然违背军令。
魏延为何敢公然违背军令?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其实已经给了魏延机会,毕竟蜀国将才太少,诸葛亮也想给蜀国留下可以堪当大用的将才。在《三国志》之中有明确的记载: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此乃是诸葛亮最后下的军令,足见丞相已经给了魏延面子,并且也迫切希望魏延可以遵从军令而行。
然而,当费祎去魏延军营之中打探消息之时,魏延却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最后魏延还补了一句,我魏延何人,岂能给杨仪一个参军断后?
其实从上述史料记载来看,魏延当时虽然没有反叛之心,但是他的言语已经触碰到了底线,试问像魏延这样的“豪放之词”,又有哪个上司会不与其计较呢?
最后魏延率军烧毁栈道,阻止蜀军撤退。魏延凭什么资本敢阻止蜀军撤退,他的底气又来自哪里呢?
很简单,魏延作为汉中太守,并且掌控着诸葛亮北伐的精锐之师,他手中的兵力大概有3万左右。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因此总结来看,魏延手中的兵力大概在3万,如果加上手底下的大将给力,魏延是有能力攻打川中城池的,当然了这是在魏延手中有兵权的情况之下。
魏延手底下的悍将有哪些?魏延作为川中名将,他的手底下有多少战将呢?提到这个问题其实相对来说比较尴尬,为什么呢?当年魏延担当汉中太守之时,其实刘备是没有给他多少兵力的,最多不超过3万,至于战将方面,完全是魏延自己挑选,自己组织。
魏延手底下的第一个战将就是西凉的悍将马岱,马岱乃是马超的堂弟,在马超临死之前深托刘备要照顾好马岱。后来马岱被安排到了魏延帐下,在诸葛亮北伐之时马岱亦跟随魏延左右。
那么魏延帐下除了马岱之外,还有哪些战将呢?第二个就是魏延之子,他就是魏昌,魏昌乃是魏延长子,只不过在诸葛亮北伐之时魏昌表现平平,并没有出色的战绩。
魏延帐下除了马岱和魏昌基本上没有其他得力战将,说难听点魏延和马岱的级别实际上相差不多,而马岱也只不过是临时被安排到了魏延帐中。
在汉中城门之前,马岱出其不意一举将魏延斩杀,从这个举动来看,马岱之所以加入魏延营中,其主要目的很有可能就是监视魏延。而魏延当时并没有将马岱放在心上,因为当时蜀国的大将基本已经去世,能够左右魏延的大将除了姜维和王平之外,似乎并没有人。
更何况,当时姜维和王平的地位及威望远不如魏延,如此一来魏延就更加不会将马岱看在眼里。
魏延妄想夺取兵权,最终被斩杀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将兵权实际上是暂时交给了杨仪,由此一来魏延就更加无法冷静,因为魏延和杨仪本身就有矛盾,甚至他们二人在诸葛亮面前还曾经动刀动枪。而诸葛亮将兵权暂时交给杨仪,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给蒋琬和费祎掌权铺路。
因为当时杨仪只是丞相参军,如果丞相去世,理应由参军代为执掌军权,更何况当时诸葛亮已经安排了王平和姜维等将下达了撤军的军令,杨仪只是充当了工具人而已。
然而,魏延却看不惯杨仪,因此才有了擅自率军烧毁栈道之举,魏延之所以会如此行事,其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想夺到军权,继续北伐曹魏。同时顺便除掉杨仪,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拿到军权,还可以除掉一直和他魏延唱反调的腐儒杨仪,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之事。
然而当魏延率军阻止蜀军撤退之时,便遭到了悍将王平的怒叱,当场便叱散魏延不少兵将。魏延虽然上前和王平交手,但是并没有占到便宜,随后魏延一行人来到汉中城下,希望可以先占据汉中,拿到兵权之后再做行事。
然而,魏延却被身后的马岱一刀斩杀,并且魏延长子魏昌也死于此次乱军之中。随后魏延被蜀国夷灭三族,魏延次子魏荣也被斩杀。
综合总结来看,魏延脾气孤傲,正如蜀国官员杨戏曾经评价魏延:文长刚粗,不协不和,忘节言乱。这9个字其实就是魏延的死穴,如果魏延当时遵从军令撤军,相信马岱也不会斩杀魏延,非但如此,魏延很有可能继续会被重用,继续镇守汉中。
只不过诸葛亮给魏延最后的机会却被魏延无视了,注定了魏延悲惨的结局。
诸葛村夫死了还祸害季汉,把最后唯一能打的军区司令带走
简单理解,就是两个党派争权,魏延这边失败了被杀
诸葛亮不能容忍有独立思维的将领,凡是他难以掌控的将领他都会想办法坑死。这点比刘备差远了。
三国最差就是蜀国 诸葛亮打压所有将领 就关羽一个人可以独立带兵 魏廷和黄忠都是一个很出色的将领 要是他们可以独立带兵 曹操估计早败了
北伐乃先帝之愿,国家怎可因一人之死放弃?
诸葛亮明知两人之间的问题,但还是死后让杨义掌军。故意而为。为姜维扫平道路
魏延狂傲自大,除蜀主、诸葛亮外,没把任何人放眼中,诸葛事先对魏延作了防范,足见诸葛之远见!魏延独断专行,违背军令,烧毁栈道,此等行事理应当斩!但凭其对蜀汉之功,不应灭其三族,杨仪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最后灭了魏延三族,实属公报私仇。不守君臣之礼,不忠于职守,为官为将,即便有才,都会祸国殃民[汗][汗][汗]
作为蜀国的第三号帅才,敢于面对强大的曹魏,魏延死得冤。当时刘备两个强大的敌人,曹操和孙权,关羽对付孙权,最后兵败被杀,魏延镇守汉中,固若金汤。最后国灭都是诸葛村夫用人不当。也是诸葛村夫小肚鸡肠。他不敢压制关羽,但是敢压制魏延,因为魏延入伙比他晚,器重魏延的刘备已经死了,所以诸葛村夫处处针对魏延。
说白了,魏延就是蜀汉的诸葛恪。自有其取死之道。
诸葛亮根本没有遗命杀魏延,是杨仪假孔明之名行复私仇之事,诸葛亮北伐前跟刘禅有过安排:诸葛亮若北伐身死,魏延是荆州派系,可留之镇守成都,借魏延之名压制均衡本地氏族,哪知杨仪如此胆大妄为,皇上有旨:不留。。
大家为什么质疑一下。。诸葛亮最关键的最后军事会议为何第一大将不在现场。。。这就是阴谋会议。。。魏延不知开会内容。只按平常军事操作。但操作与会议内容有抵触。稍有偏差。如同叛逆。。。魏延角度。我没参加会议。却要按会议内容去做。。。。天下没有人这样可以做!!!!!
论识人,诸葛亮不如刘备,汉中为蜀汉门户重要非常!张飞以为非己莫属,而刘备却属意魏延!延对蜀汉之忠诚不下于姜维,而才能犹在姜维之上!蜀中重将中唯延无甚弱点,张飞虐兵卒,关羽蔑视士大夫,赵云掌军机会少,黄忠太老,马超不得重用!惜乎延死太冤!
最后一个能胜任集团军司令的人死了
诸葛亮也许有认为魏延谋反的心理,但正史并无文献指出诸葛亮猜测魏延谋反的语句,如果有,请科普一下。
魏延猜妄自大,不适合统军全,以为诸葛亮死了,他就是天然的继承人,所以恼羞成怒,想要夺军权,给造反没有两样。
蜀国自毁长城灭亡是迟早的事
诸葛亮死后军中不是魏延最大吗?这种安排不知是否诸葛亮有意之。
魏延有勇有谋,可惜了。
刘备败完蜀八十几万人马,诸葛亮收烂摊缺兵缺将可用,但诸葛亮不应该北伐要知道以卵击石的道理
魏廷手下都是猛将精英
一会儿引用三国志的内容装x,一会儿又来马岱杀魏延,一看就知道是只会到处抄的无脑文章而已。
那个严是李严,不是魏延。
诸葛和魏延一直不合,临走特意给他下的套
魏延是叛将 诸葛去世后 曹魏势力强大 他必反
人家刘老板称王时,独领一军的边路统帅只有:关羽,魏延。自家的三弟张飞也只混到个二线腹地领军[呲牙笑],蜀汉本就缺兵少将,唯一的一个领兵多年的统兵大帅,还被自己人搞死了。诸葛亮死前本就应把军权交给魏延,无论从地位和能力上来说,魏延是不二人选。
老子犯什么错了,不就是没按命令突围吗?
诸葛亮只重用荆州派
刘备培养的力量都被诸葛村夫灭杀
诸葛村夫格局就这样
这是诸葛亮的阴谋。
如果魏延去守荆州,关羽守汉中,历史会不会改变
诸葛村夫是蜀国灭亡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