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的人,冬天一定要避开这些习惯,小心越补越上火越补越伤

黄威科普 2024-12-21 18:10:54

大家好,我是中医黄威。冬季一到,补气血便成了养生的热门话题。

前阵子,我的一位好友向我诉苦:“我买了些补气血的膏方,吃了不但上火,精神还不好;

是不是买错了?还是根本不需要补气血?

其实并非如此。

中医认为,补气血就如同建造金字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得先打好基础,才能逐步往上构建;最后才是使用滋补品。

不少女性朋友在补气血时出了问题,吃了许多阿胶、红枣、桂圆、红糖、当归、四物膏以及各类滋补膏方后;

却越吃起色越差、憔悴、没精神;越吃越上火;

长痘、嘴角糜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焦虑暴躁、腹胀打嗝、便秘等问题接踵而至。

这就是典型的 “虚不受补”,原因在于补的方法不对,身体经络不通,无法消化吸收,只会越补越虚。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正确的补气血步骤。

第一步是停消耗

气血不足往往是因为我们自身过度消耗。

那些饮食规律、睡眠充足、情绪稳定、运动适量且作息有常的人,气血通常比较充盈。

反观那些经常熬夜、焦虑内耗、压力巨大、作息混乱、饮食不节、常喝奶茶冷饮;

依赖外卖、不健康减肥或过量运动的人,这些行为都在大量消耗气血。

前几年流行的朋克养生法就很荒谬,像一边熬夜一边吃阿胶,这就如同一边注水一边漏水,怎么能补得起来呢?

所以只要减少这些消耗气血的行为,气血就能恢复大半。

第二步是清淤堵

气血不足的根源常常是体内淤堵。

许多人出现中焦不通、四肢冰凉、上热下寒的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一个 “堵” 字。

全身气血不畅,吃进去的阿胶、大枣等滋补品无法在体内正常循环。

这种淤堵不只是痰湿脂肪,血液里也可能存在。

从中医角度看,气血不足类似贫血,是阳不入阴。

血管里并非血液量少,而是血液淤滞不流动,注入阳气也就是活血化瘀,让血液循环起来。

有些人一贫血就吃铁片,却不知 “淤血不去,新血不生”,铁元素会堆积在肝脏,还易引发便秘。

所以补血前要先活血,可食用山楂、玫瑰花、益母草、洋葱等,睡前泡泡脚,疏通肝经。

第三步是养脾胃

脾胃可是气血化生的源头,脾胃功能良好,气血才能源源不断生成。

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即便吃再多滋补食物,也无法转化为气血滋养五脏,反而会在体内堆积导致肥胖。

养护脾胃可多吃茯苓、山药、芡实、莲子等,还有小米、南瓜等黄色入脾的食物。

若脾胃受损,可依据自身体质辨证选用归脾汤等方剂。

同时要注意忌口,每餐七八分饱,少吃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完成上述三步后,才是真正的补气血

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冒然大补,否则刚通畅的气血又会堵塞。

其实只要前面三步做好,减少消耗、疏通淤堵、调养脾胃,即便只是正常饮食,气血也能逐渐恢复。

补气很关键,因为气能生血,没有气的血就如同死水。

所谓 “少吃而精能养气血”,这里的 “精” 指食物的 “气” 要足;

像自然生长、未经深加工的五谷杂粮等根茎类食物,就比精抛光大米更抗饿;

应季新鲜果蔬也比冰箱里的食物气足。

养生小妙招:

补气血还需养好心、肝、脾之血。心主血脉,红色食物入心,如红枣、红糖、枸杞、龙眼、花生衣等。

《本草纲目》提到龙眼 “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且龙眼干品补血效果更佳。

黄色入脾,甘味也入脾,像红糖味甜补脾,红枣皮红入心、肉黄入脾,红枣蒸食比直接吃更好,不易滋腻生热。

黑色入肾,黑芝麻、黄精、阿胶等可补肝肾,肾水足能滋养肝木以补血。

最后,冬季主藏,气血不足之人不宜健身或剧烈运动,因其耗气,会使气血流向四肢而致脏腑气不足,越练越喘。

总之,好气血并非依赖名贵滋补品,也不是一蹴而就,遵循正确顺序,规律生活,气血自会充盈。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