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皇位传承,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和谐

梨评历史 2024-04-05 12:14:33

从秦到清,皇位的传承永远伴随着血腥和残忍,在一帮兄弟子侄争夺皇位大打出手的汉唐明清,宋朝的皇位传承似乎一股清流一般。

除了开头宋太宗继位有些不明不白之外,之后的皇帝继位似乎很顺畅,也从未听说哪个宗室藩王起兵夺位或者兄弟明争暗斗闹出九龙夺嫡的大戏,看起来相当的和谐。

宋朝皇位传承,看起来似乎很和谐

当然和谐只是假象罢了,事实上从宋太宗之后,宋朝的皇位传承总会出现一些幺蛾子,只是没有汉唐明清那么激烈而已,当然也因为不够刺激,影视剧一般都会选择性的忽略,毕竟既隐晦又没爆点。

宋真宗:要不是吕端,皇位还不知道花落谁家

首先就是宋太宗之后的宋真宗继位,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正牌太子,按照传统,宋太宗驾崩之后理应是赵恒继位。

但宋太宗一朝权势最大的太监王继恩为了继续维持自己的权势,打算和李皇后联合,密谋拥立李皇后抚养的赵元佐继位。

赵元佐是太宗长子,早年受了刺激有点疯疯癫癫,这才失去了继承权。

宋朝宫廷宴会

如果没有宰相吕端,或许这件事就能成了。

至于吕端如何发现这件事的呢?原来吕端例行入宫,却看到身边服侍的居然没有太子赵恒,反而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

嗅到不寻常气息的吕端立即在笏板上写上“大渐”二字,派人出宫交给赵恒,赵恒这才得以入宫。

而太子刚刚驾崩,王继恩就找吕端商议新帝事宜。

吕端大吃一惊,但没有表示反对,只是说太祖有传位诏书,先取出来再说,稳住了王继恩,然后单独寻找李皇后。

没了王继恩在旁,李皇后孤掌难鸣,谋立计划失败,最终赵恒得以登基。

宋真宗

至于宋真宗之后的宋仁宗和宋英宗,其实也有些波折,但整体问题不大。

而他们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子嗣,宋真宗就宋仁宗一个儿子,宋仁宗则没有子嗣活到成年,不可避免的需要过继旁系,而好巧不巧,都是过继的濮王一系。

好在宋真宗后来生下了儿子,但宋仁宗可没这个好运,就这样两代濮王反反复复入宫,最终濮王赵宗实坐上了皇位,是为宋英宗。

当然也因为宋仁宗对宋英宗早些年的冷漠,也让宋英宗对仁宗一朝没有什么好感。

宋英宗之后的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徽宗倒是没有太大的波折,直到宋钦宗成了亡国之君。

时间来到南宋。

宋高宗被金兵吓得不能生育,唯一的儿子又被吓死了,只能找养子了。

而找养子的时候,宋高宗又玩了一个心眼,故意找流落民间的宋太祖一系,这样既可以传承皇位,又可以让他们感激自己一步登天,避免其他太上皇的悲剧。

但宋孝宗之后,皇位传承又开始走向不和谐的地步了。

绍熙内禅:群臣的一次逼迫

宋孝宗北伐失败后也无心政事,索性传位给宋光宗,自己学宋高宗一样当太上皇。

不曾想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是个妒妇,泼辣无比,只要光宗宠幸一个女子,她就借机处死一个女子,比如宋光宗一次多看了宫女手一眼,第二天李凤娘就砍下宫女双手送给宋光宗,让宋光宗看个够。

几番折腾下,宋光宗精神有点不太正常。

除此之外,宋光宗和父亲宋孝宗也有些不和,起因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宋孝宗一生有三个儿子,都是郭皇后所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他应该立老大赵愭为太子,但他一直喜欢老三赵惇,但碍于宗法,被迫立老大为太子。

宋光宗

但赵愭刚立太子没两年就死了,而宋光宗直接跳过老二赵恺,立了老三赵惇为太子,这就是宋光宗。

到了宋光宗这一代,只生了一个儿子嘉王赵扩,作为独子,太子之位无可争议的是他的,但宋孝宗不乐意。

宋孝宗表示当时是喜欢老三才跳过老二的,如今老二死了,但他的儿子还在,皇位应该还给老二一系。

宋孝宗这番操作一是弥补对二儿子的亏欠,二是看出赵扩不怎么聪明,不适合当储君。

但赵扩是李凤娘生的,她可不怕宋孝宗,多次据理力争,把宋孝宗那个气的,多次要求换皇后。

李凤娘一听,自然不肯坐以待毙,暗中挑拨宋光宗和宋孝宗的矛盾,甚至说宋孝宗要废了宋光宗,这下子宋光宗更加不想见宋孝宗了,深怕宋孝宗废了他。

至此父子再也不相见。

当然李凤娘一边挑拨宋孝宗父子关系,一边继续保持妒妇的本色。

李凤娘

绍熙二年(1191年),趁着宋光宗祭天的机会,李凤娘虐杀了宋光宗宠爱的黄贵妃,然后告诉正在祭天的宋光宗,因为祭天,宋光宗不能回宫,也知道李凤娘是什么人,只能哭个不停。

随后几天的时候,先是无端端爆发了火灾,眼看宋光宗就要被烧死,然后爆发倾盆大雨,就在宋光宗侥幸活了下来的时候又下且冰雹。

宋光宗虽然幸免于难,但这么多变故凑在一起,让宋光宗以为自己收到了上天的惩罚,加上梦到满身血污的黄贵妃,彻底疯了。

精神好的时候李凤娘挑拨离间,精神不好的时候到处胡言乱语,在位最后两年半内,和父亲宋孝宗从未相见,被太学生们认为有失孝道。

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驾崩,宋光宗作为儿子却拒绝出面主丧,在礼法大于天的古代,大丧无主,是前所未有的人伦大变。

宋光宗作为孝子,在宋光宗大丧期间居然从未在灵前临哭成礼,不仅不临丧,也不举哀,更不穿孝服,满朝内外都异常愤慨,甚至宫内外各种谣言蜂起,越传越离谱,甚至有兵变的迹象。

比如驻扎在京口的宋军蠢蠢欲动,甚至有人鼓动传缟巾民变,眼看朝廷就要覆亡祸变。

关键时刻,赵汝愚与宗室大臣赵彦逾开始筹划逼迫光宗退位,先让韩侂胄进宫,得到后宫太皇太后吴氏和皇太后谢氏支持,随后让殿前都指挥使郭杲出动禁军,保证禅位得以顺利进行。

一切准备好了后由太皇太后吴氏在宋孝宗葬礼上宣布嘉王即位,尊宋光宗为太上皇。

而嘉王此前却不知晓,得知立自己为帝,吓得在大殿内乱跑,说什么也不肯当皇帝,还是太皇太后吴氏亲手将黄袍披上去,这才接受了百官的朝贺,而嘉王就是宋宁宗。

绍熙内禅本质上群臣的一次逼迫政变

可以说绍熙内禅本质上群臣的一次逼迫政变

宋理宗继位:权臣史弥远的一次废立

当然绍熙内禅还是得到群臣支持的,但史弥远的废立纯属为了自己权势了。

史弥远

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宁宗的太子赵曮去世,他也陷入无继承人的尴尬境地,好在宋朝这种事太常见了,找养子方便的很。

很快宋宁宗挑选了一些宗室子弟入宫,经过一番考察后,打算选择嗣沂王之后的赵贵和为皇子,并改名为赵竑,对于这个选择,史弥远有些反对。

此时史弥远弄权许久,赵竑很讨厌他,不止一次的在私下里和身边近侍说要把史弥远放逐到海南岛上,甚至拿出地图寻找海南岛的位置,早就引起了史弥远的不满。

但对于宋宁宗的安排,史弥远又没法反对,因而来了一个迂回。

说既然赵竑出了嗣沂王,那么需要给嗣沂王也立个后,于是将民间出身的赵与莒推荐了上去。

赵与莒是赵德昭的十世孙,父亲只是九品小官赵希瓐,是史弥远从民间找来的。

对于这个建议,宋宁宗表示同意,并为其改名赵贵诚,这样他就成了宋宁宗的侄子。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驾崩,生前虽然没立赵竑为太子,但他现在是宋宁宗名义上的唯一儿子,是毫无争议的储君。

宋理宗

但史弥远却勾结杨皇后等人,矫诏立赵贵诚为皇子,改名赵昀,封其为武泰军节度使、成国公,这样一来赵昀就有资格继承皇位。

而在宋宁宗的灵柩前,史弥远再次矫诏宣布立赵昀为帝,尊杨皇后为太后垂帘听政,至于赵竑进封济阳郡王。

就这样赵昀成了皇帝,是为宋理宗,而赵竑则因自己的牢骚痛失皇位,自然不满,不肯跪拜新皇帝,还是被殿帅夏震按下了头硬跪。

就这样,史弥远得以继续把控朝政,但对于朝臣来说,宋理宗来历不明,就是一个傀儡,因而不少人同情赵竑,继而引发湖州之变,试图推翻史弥远和宋理宗。

起义失败后,史弥远又逼迫宋理宗下诏赐赵竑自缢,并毒杀其子,彻底斩草除根。

而宋理宗又没有子嗣,立了侄子赵禥为储君,是为宋度宗,而宋度宗已经是南宋最后一个成年皇帝了,之后南宋三帝都是少帝,南宋也已经风雨飘摇。

可以说两宋的皇位传承看似和谐,其实早就经历了一番斗争,只是相对于汉唐明清动不动血腥的动刀动枪,显然两宋这边要文艺许多,也因此影视剧不怎么关注这个,大家也很少关注,造成两宋皇位传承看似和谐的假象!

1 阅读:2312
评论列表
  • 2024-04-07 05:32

    宋明差不多 皇帝子嗣出问题居多,这也导致朝堂政治不稳,皇室、大臣争权内卷,把外敌忽略了或冷处理了。

  • 2024-07-02 23:57

    而太子刚刚驾崩[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7-06 16:38

    任何朝代的皇位继承都不和谐,一朝有一个和谐继位的就很不错了

  • 2024-07-08 12:20

    宋哲宗死徽宗继位猫腻大了去了

  • 2024-07-05 22:30

    不和谐才是正常的。如果你家家产大都给你兄弟,你不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