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驱动+择时,精确的波段交易法则

牛前研究 2024-03-26 09:12:00

导读

市场风口是变化的,方法也会逐渐钝化,我们要做的是在市场里找到原理性的机会,并不断设计方法去识别、捕捉,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优化更新自己的系统。

核心观点:如果你是纯技术分析交易者,是很难做好择时的,因为你只能识别价格的突破,而不知道内在的因素,价格的突破有很多都是假突破,假突破是避免不了的,只能不断尝试,直到抓住真的突破。

正文

方向和时间,如果你掌握了这两个判断方法,你就可以在市场上叱咤风云了。如果是技术分析的表达,就是情绪和共振,情绪的好坏决定了涨跌,共振的强弱决定了启动的时机。

情绪其实也是共振的结果,是资金的共振结果,所谓见兔撒鹰,资金闻不到血腥味是不会厮杀的,这个血腥味就是市场里的信息有没有给足安全感。

契机有了,方向有了,还差启动点,启动点是共振合力产生的,因为力量都是各自为战,只有共振了,大级别的行情才会来,安全性和趋势幅度都会给你,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的行情。

驱动在哪?

商品的整体驱动力,在于全球的货币方向,要么是印钞的多少,要么是利率的变化。商品跟着CPI走,跟着美元指数反着走,可以说明商品整体性是货币的反应。很多朋友都会说,我只做一两个品种,盯着品种的大机会就行了,问题是,安全的大区间的行情没有整体驱动力的话是很难成形的,单个品种不会孤身犯险。

谁能在熊市的时候抓到股票黑马?千股跌停你还会打板成功吗?不管你的思路是什么,我个人吃过大亏,目前是选择了在大方向里顺流而下,没有大趋势我不会做单个品种。

当然还有产业信息、数据信息,我不做消息行情,我们看到了消息,机会已经没了。我之前玩过炒作概念股票,满身伤,期货也是一样的。一来我没有消息优势,二来我的认知也达不到专业化,谈何精准择机?

国家级别的政策是商品大方向的指导!这些信息不是短期影响,而是以季度为单位指导的。我们没有信息优势,但是这种信息给了我们很大的平等机会,因为公布的时间和内容是一致的,没有差别,而且延续性很强,谁看都是一样。

交易的朋友们可能会质疑,政策这种东西模模糊糊的,难以量化,时间跨度又大,怎么指导当下的交易啊,简直天方夜谭!

说得没错,我们在识别交易契机的时候,肯定是政策+资金反应的,有资金回应的行情才是情绪共振行情,如果二者只有其一,肯定没有安全机会。

比如去年6月到9月,原油需求好,去库行情拉动,形成了周线级别的反弹。其实追根究底,是中美消费的反弹共振,政策比较少,但大级别的数据很容易捕捉。从技术的角度,看看外盘原油、铁矿石走势就知道了。

别怕这些宏观方面的研究很难,我只做三个工作:

1,每天盯着重要的金融信息提示,不以此为交易理由,但要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并且去理解,即使是AI一类产业信息,我也有兴趣去查阅弄明白;

2,中国和美国的一些月度数据我有跟踪,特别是货币端的。比如M1、M2、CPI、利率、就业率、制造业指数、社融……月度数据很好统计,要自己统计哦!研究两年,多看宏观研报,会有感觉出来;

3,比对政策、重磅数据和资金的关系,共振就操作。

如果不看政策,能不能感受到驱动?完全可以,但是看你有没有跟踪资金和情绪的方法了。

行情的启动,一定是自由因子逐渐向合力团体演绎的过程,比如美国要降息+国内两会利好政策——政策上共振——橡胶、铜受到以旧换新等刺激,单个品种反弹——油粕板块触底反弹(棕榈油利好。外盘日线级别启动。看看国内油粕的持仓)——养殖板块反弹(成本支撑)——原油反弹——化工板块日线级别上涨——黑色进入超跌反弹。

政策驱动——品种启动——板块启动(资金进入)——整体情绪被点燃。这就是驱动生成的整个过程,我们要盯住个个品种和板块上资金的反应,有没有对驱动产生兴趣,这个兴趣就是资金的倾向,最后到价格的表现。

这样观察也需要量化的,不是看看就好,凭感觉可不行。我会对各种现象进行打分评级,比如单个品种受刺激,根据资金量情况+1分,油脂板块启动+2分,外盘启动+1分,化工日线启动+3分……只是打个比方,当然也要注意利好的兑现,兑现后分数就会降低了。

如何择时?

其实刚才说的驱动打分本身就是一种择时行为,因为当分数达到某个临界值的时候,就形成了介入的时机。

当我们有了驱动,就有了方向,但是需要承受震荡和回撤,在回撤的时间和幅度达到自己的心理极限,就会对自己判断的方向产生质疑,质疑方向是最可怕的。

择时是一种力量的识别,可以说我的择时是独立于驱动判断的,所以即使驱动判断不对,择时也会提供切入和停止交易的信号。这样就不会迷茫,不迷茫,交易就会很顺利,这是很多交易者梦寐以求的状态,提供给你自信的一定是精准的切入和安全区间保护。没人可以在大回撤和时间煎熬里保持安全感。

如果你是纯技术分析交易者,是很难做好择时的,因为你只能识别价格的突破,而不知道内在的因素,价格的突破有很多都是假突破,假突破是避免不了的,只能不断尝试,直到抓住真的突破。

价格是力量共振的产物,而不是说力量共振是价格的产物,这个因果关系要明确。共振之后,择时信号出现,我操作是不看形态的,因为形态是价格是衍生物,无法指导和预测力量,至少不能预测我想要的共振力量。

刚才说了打分的判断驱动力的方法,这里再介绍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具体,我会选择沉淀资金比较大的几个代表品种,计算好它们的影响比例,根据它们的资金和价格的表现形成情绪指数,再加总起来,这样就形成了资金倾向指数。

注意这里的品种情绪指数不是简单的价格表现,如果只是价格,你可以直接使用商品指数,准不准试试就知道了。我的指数是资金覆盖法,大体的思路是价格对资金增量的认可程度,比如增仓了,价格是涨还是跌,后续对增仓区间的表现如何,也就是这笔增量有没有在市场上打出效果。

资金指数达到临界点,就是择时信号启动了。择时比择价更加有优越性(个人见解),因为价格高低不可知,选择性价比还是惯性,都会遗憾。但是共振择时会解决这个问题,信号一出,我不会考虑价格的高低,只要不在超买的情况介入单个品种就行了。

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一直收割市场,其实程序化中有很多类似我这种统计的,也没有见到表现一直很亮眼的。市场风口是变化的,方法也会逐渐钝化,我们要做的是在市场里找到原理性的机会,并不断设计方法去识别、捕捉,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优化更新自己的系统。

■文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机构观点,据此入市风险自负。期货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6 阅读: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