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引研究:痛点,投资方最担心的是不赚钱

风斯若之 2024-11-25 17:14:49

有很多在流行的词汇并没有让人们真的重视起来,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复合型知识的专业领域,因为所牵扯的方方面面要更复杂一些,所以大家只是把一些“术语”只是当作了“术语”,而没有去思考这个“术语”在现实工作当中出现的意义。

比如——“痛点”,就是一个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耳边,但是却很容易被忽视掉的词汇。在招商引资工作当中,所谓的“痛点”有两个:一个是地方招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个就是被招引投资方最关心的问题。关于第一个“痛点”,在之前的文章当中已经写过很多了,本文专门来讨论一下关于投资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从本源上来说,从一个企业一出现开始,所面临的痛点就是“担心不赚钱”与“如何赚到钱”,这与企业是否投资到地方无关,因为企业的注册设立时,投资行为已经发生了,“如何产生投资回报”也就等于被正式提到了日程上面。投资到地方也是如此,问题并不在于“投资”这一行为,而在于“投资是否有回报”。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话术方面还是执行层面,地方招引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并没有考虑到“投资方的痛点”。不从对方的“痛点”出发,等于并没有进行“换位思考”、也就无法产生“共情效应”了——在与商业合作方接触的时候,让对方感觉到“被换位思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增加合作的成功率——这个逻辑其实适用于现实当中的绝大多数事情。

如果把招商引资工作当作是“销售工作”的一种的话,那么需要向说服投资方的并非“你一定要在我这里投资”,而是“在我这里投资你会得到什么回报”。很多招引单位并没有弄懂这两种话术逻辑的差别。第一种话术的根本在于“招引人员只是在为本地方的利益考虑”,而第二种话术的根本则是“我们在为投资方、在为我们共同的利益考虑”。

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之后,地方上能够向投资方提供的“回报”不再是简单的“政策端优惠、补贴”,从表面上看这是增加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但是从本质上而言,“条例”的实施实际上是让投资方的“投资行为”回归到了商业的本质上面。投资方需要从商业的角度思考自己投资落地是否可以获得“超值回报”,而招引工作也应当围绕着投资方的思路和痛点问题展开。

投资,是一种合作行为。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当是始终捆绑在一起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应当是投资行为各合作方产生合作的底层逻辑。而对于地方招商部门与招引工作人员,也必须围绕这一逻辑调整自己的思维,不能够总是“做了自己能做的”,然后只是对投资方的投资行为、项目持观望的态度——有的时候,态度真的可以决定一切——从投资方的“痛点问题”切入招引工作,也许可以引起更多的共鸣,带来更多的投资合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