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亮,皎洁而明亮,月光洒照在田地、房屋、山峦、树木之上,一切是那么的祥和、静谧。
万物的线条,都变浑圆了,人、飞鸟走兽、甚至花草树木,都享受着那一片平静安宁。
不由想起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中秋之夜,喝了一晚上酒、大醉,看着天上的圆月,想起了弟弟苏辙。兄弟两人天各一方、参商不相见,团圆日、却不能团圆。
苏轼甚至想起了小时候,和弟弟打架、欺负弟弟,弟弟却是那么和顺,对哥哥不离不弃。
苏轼望着明月,似乎对苏辙说:“亲爱的弟弟,你在那里还好吗?工作顺心吗?生活也美满吧?虽然我们见不上面,但我时时想着你,希望你平安快乐。不要和同僚有冲突,凡事包容、忍让。生活,是有各种烦恼的,也有困难、压力;但是,只要态度端正,坚毅的活下去,事情自然柳暗花明、云开月现。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既然发生了,就得坦然面对,因为那一切也许是‘注定’的。人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个人主观上也是选择不了的,我们只有顺其自然、顺天应命。而且,你已经有了孩子,要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义务,任何事、都要考虑一下子女,他们还小、需要父母的照顾。无论情况怎样,都好好的活下去;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就有希望,也超过了任何人间成就“。
苏轼这样想着,看着月亮、青天;突然想到:苏辙此时也许也正在“赏月”,这不就是“千里共婵娟”吗?
苏轼不由的高兴起来,又喝了几杯,磨墨、铺开纸张,写下:“水调歌头·······”
而我们,看着天上的“婵娟、冰轮”,东坡先生曾经是那样的仰望它、欣赏它,我们难道不是和苏轼“千年共婵娟”吗?正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也许亲人不能相见,也许爱人不能厮守,也许知己在天涯;但是,换个角度,不论是否在一起,总是同处在这个地球上,一起看着月亮、看着太阳、看着星辰,如此,不就是“虽远而近,虽分而合”吗?
“悲欢离合”,是人之常情、是无法避免的。能做到的,也只有相见时,好好的享受那一刻的“欢合”;分别时,尽量不要那么“悲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无论亲人、爱人、还是好友同窗,都有“散”的那一天。唯有好好珍惜,就算“散”了,心中也没有遗憾。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这个“缘”,是奇妙、且难以琢磨的事物;当“缘”来的时候,就是“聚”;“缘”去,则是“散”。人的“离合”,也许是“缘尽了”、“缘来了”。既然这样,也只有“随缘是福”;按照“缘”的安排,顺其自然,而不主观上悲苦、怨艾。
“子欲养而亲不在”,父母与子女,其实也是一种“缘”,今世有缘成为父子、母子。虽然父母也不是那么好、那么正确,有时候还伤害子女、阻挠拖后腿,但是,他们终归年纪大了,可以说“时日无多”。当有一天,他们去世了,子女想关怀、孝顺一下父母,却也不能了、因为他们不在世了。所以,乘着父母还活着,关心一下他们吧,父母也许是普通人,给子女帮不上忙,但至少,小时候父母曾养育过子女。现在父母老了,子女也应该回报一下父母。
兄弟姊妹也是一样,互相之间也有各种“矛盾、纠纷”,但是,就是毫无关系的“路人”,还有结成“知己好友”的。“血亲相连”的兄弟姊妹,怎么就那么敌对?非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翻脸无情?
兄弟,如同手足;当读书时、读到这句话,也不可置否、没有太大的感触。然而,当兄弟相隔万里、无法见面时,才深切感受到这一点。所以,告诫天下的兄弟姊妹,不要互相冲突,珍惜那一段难舍的兄弟姊妹情谊。
夫妻爱人,道理也同;能结成夫妻,真是“千年修得共枕眠”,就应该好好过日子。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以及锅碗瓢盆的烦恼,但是,那就是生活,如果没有烦恼,那是成佛了。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多一些付出、多一些隐忍,而不是动辄“离婚”。其实,夫妻过日子,和谁不是过;无论和谁过,都是有缺陷的、有烦恼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况且,离婚后,是苦了孩子。除非迫不得已必须离婚,年轻人还是不要轻易说什么“离婚”。
这些,是与一个人有密切关系的亲人,另一方面,就算是“外人”、毫无血缘关系,也应该友善对待、宽以待人,视之如亲人,不要有对人的那种仇视、敌视。
人,应该好好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可以“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