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自救指南,告别失眠,从改变习惯开始

白影梅的笔记 2024-02-25 09:19:32

常言道:“春困秋乏”。可有些人在“春困”之时,却被失眠所困扰,甚至陷入深度失眠的困境。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失眠呢?

许多人自认为失眠,对夜晚做梦存在误解,觉得这会影响睡眠质量。这种错误观念常使人焦虑,害怕入睡后做梦,从而加重失眠症状。

但实际上,做梦并非失眠。科学研究发现,无梦睡眠不仅质量差,还可能是大脑受损的迹象。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也可能引发失眠。比如,睡前看惊悚、恐怖视频,可能让人在黑夜中恐惧,难以入睡;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心中焦虑,同样会导致失眠;对某件事过度期待,担心睡过头误事,也会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为了缓解失眠,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多种方法

睡眠时间管理:控制在床上的时间,让它和实际睡眠时间差不多,这样可以增加睡眠驱动力。慢慢调整,过几天或几周,把睡眠时间增加到最合适的长度。简单说,就是提高睡眠效率,让总睡眠时间除以卧床时间的比值保持在较高水平。

睡眠习惯养成:目的是让床、卧室和睡觉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形成规律的睡眠和醒来时间。有睡意了再上床,要是 20 分钟还没睡着,就起来去客厅或书房,在暗一点的地方看些无聊或者没什么感情波动的书;上床和起床的时间要固定。

身心放松技巧:比如进行肌肉放松、冥想等,这样可以减少肌肉紧张和干扰睡眠的想法。大部分放松训练一开始需要专业指导,还要连续几周每天练习。

认知治疗

观念调整:主要是减少对睡眠的过度担心,改变关于失眠和它造成后果的错误想法。这个需要专业的临床训练,别掉进睡眠的误区。

睡眠环境改善:卧室要保持安静、舒适,光线和温度合适;睡觉前别喝太多水、吃太多东西,也别做让人兴奋的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有规律地运动。

警惕!这些睡眠误区,你踩中了吗?

1.提前“酝酿”:早入睡不等于早睡着。有人觉得早睡觉就能睡个好觉,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如果不能很快入睡,就容易胡思乱想,大脑兴奋,反而影响睡眠。

2.“喝酒”助眠:喝酒入睡其实是浅睡眠。酒后入睡容易抑制呼吸,扰乱睡眠结构,使人第二天醒来感觉晕沉。

3.睡前“准备活动”要恰当:适量运动,选对书籍。长期失眠的人不宜过度运动,不然会让肌肉更紧张,大脑更清醒。睡前看书要选合适的,避免看情节紧张的小说。

4.不过度追求睡眠时间: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不同,不必过分担心睡眠不足。偶尔睡眠时间减少,对生活影响不大。过度担忧反而会影响睡眠。

5.白天或周末“补觉”要谨慎:熬夜后补觉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延迟起床时间会打乱睡眠节律,对提升睡眠质量无益。

6.避免控制睡眠:越想控制越难入睡。尝试放下对睡眠的控制,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可能更容易入睡。

矛盾意向技术:患者在床上尽量保持清醒,而非努力入睡。这样可以让患者更加放松,减轻入睡压力,有助于更快入睡。

提高睡眠质量,你需要知道的这些事

1.调好“生物钟”:规律作息,和熬夜说拜拜,建立正常生物钟,为改善睡眠质量迈出第一步。

2.远离“兴奋剂”:睡前记得要避免喝浓茶、咖啡、烟草等让大脑兴奋的物质哦。

3.有病得治:要是疾病影响睡眠,赶紧治疗原发病!特别是会干扰生物钟的重大疾病。

4.运动要适当:身体锻炼安排在睡前合适,剧烈运动可不太行哦。

5.培养好习惯:睡前泡脚或洗热水澡,身心放松效果好。

6.保持“白日兴奋”:白天让自己忙起来,适当午休,时间别太长。

我是精神科白影梅主任,任职云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委员、昆明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从事心理精神卫生临床、科研、带教工作45年有余;曾担任公立三级精神病院危重病区主任、医教科科长;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经验丰富,救治了众多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精神疾病危重病人近千例。

如果你觉得自己状态不对,想要寻求帮助,可随时给我留言,有问必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