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创建山东纵队,地位与罗帅相当,为何建国后职务断崖式下降?

野史记录 2024-01-15 19:01:08

罗荣桓元帅的威名家喻户晓,他先在山东大力发展抗日根据地,将山东抗日根据地一手打造成华北地区的四大抗日根据地之一。即便后来罗荣桓去了东北,山东根据地依然强大,山东野战军也是出了名的富裕,这些都得益于罗荣桓元帅。

但有一个人,他是山东纵队的创始人,进入山东发展的时间比罗荣桓还要早,甚至可以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他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这个人便是黎玉。

从黎玉当时在山东地区的影响力和职务来看,他与罗荣桓的地位相当,但建国后罗荣桓成了元帅,黎玉却一落千丈,原本发展持续上升的军旅生涯,突然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接连入狱

黎玉是山西人,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也要比许多贫农家庭的孩子生活情况要好很多。由于家境优渥,黎玉自幼得以读书,再加上黎玉性格豪爽、为人仗义,求学期间身边聚集了不少志向相投的同学。

黎玉虽然是富农家庭的孩子,却对国民党的腐败十分痛恨,不屑与之为伍。期间,黎玉接触到革命思想以后,即便是文化程度不低的黎玉也顿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这才知晓,自己所谓的“仗义之心”不过是小道,只有革命才能彻底推翻地主阶级的压迫,这才是光明大道。

此后,黎玉一心投身到革命事业中,经常带着同学们一起读书、学习。黎玉在校期间组织过一个读书会,专门带领同学们读进步书籍,逐渐在爱国同学之间小有名气,因此被我党注意到,将其吸纳为正式共产党员。值得一提的是,罗荣桓元帅还是到一年后才入党,可见黎玉的资历之高。

国共合作期间,革命环境相对稳定,黎玉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身边发展的爱国人士和党员越来越多。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对昔日的战友高举屠刀,时任崞县党委代表的黎玉很快就被特务抓捕入狱,遭受敌人残酷的迫害。

然而,黎玉始终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在狱中积极组织狱友学习马克思主义,向大家宣传进步的革命思想。

在黎玉的不断努力下,将监狱里的狱友们团结在一起,平日里闲聊都在探讨马克思主义,这种景象被敌人看守上报后,令监狱的主事官都震惊了。或许是因为黎玉的影响力太强,敌人不敢让黎玉继续留在这里,他在不久后被敌人押送到山西省“自省院”关押。

黎玉在山西省“自省院”又被关押了两年时间,期间组织积极营救,黎玉的家里也出钱出力,黎玉这才得以出狱。经过几年的牢狱生活,黎玉没有被磨平革命意志,反而在监狱期间积累了大量的革命热情,刚刚出狱不久,便重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黎玉的家人本以为黎玉经过这次牢狱经历之后,不会再继续参加革命,毕竟以他家里的条件,安安稳稳过富足日子还是没有问题的,没必要去闹革命。但是他们哪里能够理解黎玉的格局,他参加革命不是为了让自己过好日子,而是希望让全国贫苦百姓都能摆脱压迫。

因此,黎玉得知家人的意图后,断然拒绝了他们的好意,立刻北上考入北平法政学院,在学校里继续宣扬革命思想。黎玉的革命之路并不平坦,他的革命行动损害了军阀的利益,在阎锡山率部入京期间,被阎锡山的部队抓了起来,再次被关进监狱。

阎锡山是旧军阀,自然不会轻易放过黎玉等人,但北京毕竟不是山西,阎锡山的势力虽然大,却也无法在北京长期立足。阎锡山离开北京以后,黎玉迎来出狱的机会,出狱后继续到河北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

不得不说,黎玉的革命之路实在是太坎坷了,接连遭受牢狱之灾,出狱后又坚定的继续革命,似乎黎玉的革命信念永远也无法被击倒一般。

然而,中国有句话叫“事不过三”,黎玉摆脱阎锡山的魔爪去河北途中,意外遭遇国民党的走私稽查队,发现了他随身携带的进步书籍和手册,再次将他关进监狱。短短数年时间,黎玉反复经历牢狱之苦,这第三次入狱他还能坚持过去呢?

黎玉与那些贫苦之家的孩子不同,他其实是有退路的,经历三次入狱,饱受敌人的摧残,他完全可以知难而退,选择回到家里过普通生活。但黎玉是真正有信仰的革命者,即便是接连承受敌人的残酷刑罚,却依然坚持斗争。

黎玉读大学时的一位老师得知他被捕的消息,动用了自己的人脉,成功帮助黎玉脱困。黎玉再次出狱后,感谢了老师的搭救之恩,但在谈及未来的选择时,黎玉坚持继续革命的理想没有丝毫动摇。

临危受命

此时的黎玉已经算是百炼成钢的钢铁战士,他的钢铁意志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就在他思索如何开展革命工作时,组织突然找到他,交给他一个重任,让他到唐山市担任第一书记。黎玉走马上任不久,又接北方局调令,担任山东省委书记。

可能许多读者朋友见到这个名头,就会顿时长出一口气,认为黎玉革命生涯虽然饱经坎坷,此刻却终于熬出头了。但事实上,黎玉担任此职务堪称临危受命,不仅革命环境万分艰苦,肩上的担子也十分沉重。

彼时,山东的革命形势并不好,日寇侵略山东以后,我党长期尝试在山东建立根据地,却始终没能如愿。一来,日寇对山东的破坏很严重,在残忍的镇压之下产生了许多汉奸,只要革命者稍微发展出一些成果,就立刻会遭到日寇和汉奸的破坏;

二来,山东的革命环境复杂,革命形势严峻,发展根据地时吸收的人员经常会叛变。革命队伍一旦出现叛徒,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瞬间化为乌有,革命骨干也难逃被捕牺牲的惨烈结局。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且不说有没有人能在山东建立起根据地,即便是有人敢于到山东开展工作,那都算得上是勇士。所以,黎玉当时就是这个勇士之一,他只身一人前往山东,与那里的青年革命者们首次开会时选择坟地当开会地点,并选出赵健民和林浩当自己的干部。

这样的开会地点够隐蔽了吧?这样的选人标准也没问题吧?但就是谨慎到了如此地步,还是没能逃过敌人的渗透,革命工作仅仅开展几个月,革命工作初见成效,就有叛徒出卖了赵健民,之前所有的工作几乎全都成为泡影。

这样的场景与以往在山东开展工作的革命者遇到的情况十分相似,但黎玉偏偏不害怕、不退缩,黎玉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对党忠诚,一个是越挫越勇。首次革命工作失利,那就开展第二次革命工作,一个地方被敌人破坏了,那就换第二个、第三个地方开展工作。

此后,黎玉辗转于山东各地,鲁东、鲁南、鲁中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此期间,黎玉几乎与整个山东都建立了联系,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经过两年的努力,黎玉的革命事业在山东初具规模,至少已经有了建立根据地的骨架。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时刻,但也是最危险的时刻,黎玉很清楚,仅凭自己想要建立根据地并不容易,若能得到中央的支持成功率就会大增。所以,黎玉赴延安汇报情况时,希望中央能够派过来一个团的兵力,作为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基石。

毛主席听闻黎玉的消息请求以后,当即表示:“以后给你们调派一个有名的红军将领,再派一支主力部队去。”不久后,八路军115师所属各部相继进入山东。这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是八路军真正的主力部队,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正式率部进入山东,与黎玉并肩战斗。

1942年,黎玉创建的山东纵队在中央的指示下改为山东军区,黎玉担任军区政委,罗荣桓担任军区司令员,两人此时的地位相当。而且,黎玉在山东的影响力很大,很多当地的革命将领和干部都是黎玉一手提拔起来,有着并肩战斗的情谊。

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黎玉只要稳步前进,越走越高应该不难才对。为何后来与罗荣桓的差距越来越大呢?他后来的一次低头是关键因素。

他的选择

1946年,山东进行土改期间,饶漱石要动富农的土地,黎玉反对时遭到饶漱石指责,称他是富农出身,现在维护富农的利益是山头主义。此后,华东局召开内部会议讨论此事,黎玉在会上选择低头,接受了批评。

因为这件事,黎玉和他提拔的干部遭到降职,事后有人对黎玉的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应该据理力争。因为“不动富农土地”是符合当时的土改政策的,这本来也不是黎玉的个人想法,黎玉完全不必低头。

黎玉(左二)陈毅(左三)

黎玉当时没有说明情况,直到多年以后才说明自己做出这样决定的真正原因。当年发生这件事时,正值山东战局紧张时刻,想要应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必须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艰苦战局。

黎玉当然清楚自己做这个决定的后果,同时也明白自己与对方发生争吵的结局。他在山东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在这个时候发生争吵,势必会造成内部不团结。为了顾全大局,黎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此后接连降职,黎玉始终没有半句怨言,即便在农机部主持工作期间,也一样勤勤恳恳,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6年,黎玉终于在经过缜密的调查后得到正名。他听到消息后非常开心,整个人似乎一下子轻松起来,接到消息75天后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6 阅读:2408
评论列表
  • 2024-01-16 13:22

    黎玉为恢复山东地下党组织,去济南拉黄包车搞经费,还专程去延安报告山东去韩后的空虚状态,建议部队向山东大进军发展,功不可没![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1-16 06:41

    一代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