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闰土的叉
编辑|闰土的叉
1992年6月份,美国《世界日报》罕见的刊登了一则中国新闻:
中国考古学家王恒杰,南海勘测首次获得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的出土,证明了中国古代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在南海生活了。
同一时期,王恒杰接受了一个美国记者具有挑衅意味的采访:
“王教授,国家给了你多少钱,让你进行南海研究?”
王恒杰笑了笑,他知道美国记者是在套他的话,他毫不留情的回怼:“没有支持,我的研究经费都是我的积蓄”。
美国记者又问他:“南沙群岛离你们那么远,怎么能说是你们的呢?”
很显然,这是国内外媒体经常问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给人一种错觉:谁离得近,主权就应该归谁。
但在王恒杰看来,这种逻辑不尊重历史,不尊重现实,更不尊重国家。
于是为了寻找历史的印记,王恒杰决定做出最后的努力。
不扛枪的“战士”王恒杰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为我国民族教育和考古付出来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而他和对南海考古的勘探惦记,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一些国家对南海的觊觎。
1951年对日和约会议上,苏联明确表示南海、西沙是中国领土。
那时候的南海局势不如今天这么清晰,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但后来越南、菲律宾等邻国等周边几个国家强行占据岛礁,再加上汽油资源大量存在,使得周边国家露出贪婪面孔。
明里暗里开始对南海资源和岛礁明争暗抢,试图占据。
但那个时候中国海洋技术和南海考古的研究很薄弱,很多历史证据没有被挖掘。
没有证据,主权的争议就很难站住脚。
如此情况下,考古学家的任务就变得十分重要,他们要通过文物,向全世界证明南沙群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
“必须填补中国南海岛礁历史的空白,挖掘更多更有利的物证”。
这是王恒杰去南海之前在日记中写下的豪言壮语。
这个独臂,年过半百的老人赌上自己一生研究南海。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寻找时代的印记1992年5月,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艘小船正艰难的朝南行驶。
站在船头上60多岁的独臂老人,衣服左袖空荡荡的摆动在海风中,就像他心中唯一的信念一样,永远不倒。
看上去他像一个地道的渔民,他带着一顶草帽,身上的白衬衣腌瓒不堪。
海上风大,一阵风吹过刮走了他的草帽,露出他蓬松凌乱的花白头发,没有帽子遮掩,那张被太阳炙烤的脸显得格外执着。
这次,王恒杰乘坐小船去往的目的地,正是我国的南海太平岛。
一年前他跟着船队来了一次南海,但由于风浪太大考古任务无法完成他只能回去。
这一次他重整前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挖掘出什么。
南海约300万平方公里,南沙占了82万平方公里,可想而知南沙考察谈何容易。
王恒杰南下乘坐的一艘渔船在海上颠簸了了整整七天七夜才到了南沙的门户永登暗沙,刚下船王恒杰头晕呕吐浑身难受。
其实这次前来,王恒杰知道危险重重,他甚至都做好了和家人永别的准备,离开北京之前他写下两份遗书。
这一次,他势必要有所收获。
信息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他来不及休整,在当地渔民帮助下他立刻投身到考古挖掘中。
当地渔民潜入水底挖掘出了一件礁沙斑斑,土黄色的碎陶罐,王恒杰当即认出这是唐代的盛谁器,广东的唐墓有类似的出土,同时渔民还找出了元通宝、清代单叶大铁锚。
南沙首行,旗开得胜。
王恒杰日记本中写下这句话,但他来不及兴奋,因为他知道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
出海第二天,王恒杰把目的地定整改了太平岛上,他希望可以登岛考古寻找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勇闯太平岛早在1946年,中国在太平岛设置的南沙群岛管理处。
这片面积仅0.43平方公里的岛屿,被国民党军队守护着,1949年以来从未有大陆人踏足这里。
但其实这次勇闯太平岛,王恒杰没有事先和相关部门做申请,临出发之前他给海南省打去一通电话。
电话那端明确表示:不能上岛。
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他表示自己只是去考古,其他的一概不管。
放下电话,王恒杰一行人还是很纠结,但此时渔船朝着岸边已经在不断靠近。
“嗒嗒嗒”几声开枪示警说明岛上的守军早就注意到了他们,无奈渔船只能先掉头退到警区之外。
是进是退?进,可能有生命危险,退,对于王恒杰的考古之行一定会留下遗憾。
来不及多想,王恒杰下定决心要去,他示意其他几人听自己安排,他表示自己一定要去,其他人担忧可以回去。
陈泽和是当时的一名水手,看到王恒杰如此坚定,他主动表示愿意搭乘舢板送王恒杰上岛。
陈泽和永远都忘不了,当时他驾驶舢板颠簸的穿过太平岛周边水雷区,而王恒杰一只站在船头。
幸运的是她们没有遭遇台湾守军的袭击,也没有像其他人预言那样被扣留。
刚上到,王恒杰讲明了自己的身份,告诉对方自己从北京前来,他以“求医”的名义想见见部队长官。
接待王恒杰他们的是守备区指挥官贾重利上校,王恒杰站在岛上接受了盘问、检查证件。
太阳炙烤这岛屿,地面烫的他们站不住脚,不过在验证了身份后,他们被热烈欢迎请到了接待室。
可以说,祖籍山东的贾重利上校激于民族大义给予王恒杰各种方便,国家与主权,考古与发现把隔海相望的两个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贾重利允许他们在岛上停留5个小时,对于王恒杰来说,5个小时足够了。
幸运的是在岛上他收获颇丰。
他找到了两篇秦汉时期的硬陶,上边米字戳印清晰可见,初此之外,他还获得了明清广东民窑产出的瓷碗等文物。
这些都证明了我国先民在先秦时期就在南海活动,证明了《左转》中记载楚国“奄有南海”绝非虚构。
可以说,王恒杰的发现,为“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提供了无可争辩的事实!
再后来多年时间里,我国先后派出好几拨考古学家去南海考察,收获颇丰。
珊瑚岛的青白釉小瓶、南岛的刻花瓷盘及金银岛的青釉注壶;北礁水下打捞的青釉双鱼洗、南沙洲发现的清代青花瓷器系产自广东地区、福建德化窑和江西景德镇民窑等等。
这些无一都证明南海是中国的!
或许会有人问,一个考古学家为什么要冒死干这种事?
但其实,王恒杰冒死考察的背后寻找的不仅仅是文物,更是中国南海的历史和未来。
他用一只手,为国家捍卫了尊严,他的名字也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尊重!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参考资料:
1.中央民族大学:《南沙考古第一人—王恒杰》
2.北京青年报:《南沙考古第一人 独臂教授王恒杰》
3.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南沙考古第一人”王恒杰,与“传奇教授”一起守护祖国海疆》
4.海口网:《南沙考古第一人,独臂教授王恒杰》
5.荔枝网:《南海纵横之两岸同心》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