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示】是不是你读道德经时总感到莫名其妙?这上下章之间总是莫名其妙。这33章与32章到底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为什么讲完了“知止可以不殆”会接着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一套磕?还有,老子不是一贯主张“无为”,“不言”,守柔,守弱,守雌吗?怎么这里突然在高调宣扬“智”,“明”,“有力”,“强”,“久”and“寿”这些不道的玩意?多少年,只有我,给大家解开了这些谜团。请看……凭栏处,潇潇雨未歇……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第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了解人性的人,或能看透别人的人。人,大多被解为“他人”。我以为也可以理解成全人类的代称,人类的人性。
智,老子对智的态度,人人皆知。
自知,或可做知己,了解自己。这才是个体。人是全体整体,自&己才是个体。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所谓“明智者”能不能知止?能不能“臣道”?了解人性的人是聪明人;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者。
【不充说】
紧接上一章,“知止可以不殆”,那就看看人类到底能不能知止呗。不用说,万物有灵,毕竟人类社会得天独厚,情有所钟的,人类拥有其他万物很少有的极端顶级智慧,人类还创造了顶级的制度体系,相较于动物猴群社会,狮子社会,狼群社会或蜜蜂社会来说,似乎要更完善一些,为什么人类也不能驾驭役使臣服道呢?
还是紧接上章,还是为了论述“为什么道看起来如此不起眼,全天下却没有能使之臣服的?”人类都已经建立了文明制度,那么,人类到底能不能真正的使道臣服于人类的?
老子总共列举了三组六种人类普遍存在的自以为“美德,很有才能,美好未来”的情况,看看哪一种情况是人类可以“止于界”,或停下来的?
再看,老子列举的这三组六种情况,都是人类文明直到现在还极力推崇的人类社会顶级完美的能力或者堪称伟大的目标。
智。
明。
有力。
强。
天长地久。
万寿无疆。
智,最基础的理解应该是智力,智商高,聪明,机智,聪明伶俐,知道很多知识,富有智谋。这好像,从我们现在的三观来看,都是好事啊!聪明,智商高,上清北,好专业,好成绩,好单位,好工作,高工资,好老婆,好孩子,一辈子一辈子地传下去,我的基因DNA就可以发扬光大了呗!
这就是“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老子在这里讲的还真不是智力智商水平,而是“知人”,了解他人的七七八八,那才是睿智的机智的明智的人。即使我把“人“提升为全称的“人类”,依然还是这样,充分了解人类优劣长短环境面临的局势……(说到底是人性)等,这样的人绝对是智者,堪称大智慧者。
明,自知者明,知己者明(为了文本对仗所以我主张后者)。老子对明的态度可是跟“智”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老子并不推崇智,甚至有些贬低或者反对的话,那老子对明的态度那是赞扬的赞美的甚至是推崇备至的。
问题在于,无论老子反对的“智”,还是老子推崇的“明”,能不能知止?能不能“臣道”?
历史的经验昭示似乎并不客观。智者不能知止,明眼人也未必能做到;智者不能驾驭役使臣服道,明眼人也未必能做到。
知止可以不殆。
不知止则必殆。
这样岂不是得出了一个极为可怕的结论,智者明者,明智者,似乎在把人类导入一种危险的境地!到底有多危险,难道现在的人类还不够如大患在身,犹大祸降临吗?
#秋日生活打卡季#
#秋日好时光#
#头条创作游园会#
#记录我的2024#
#东部战区为何凌晨夜间发起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