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红星;撰文/老刘
过去谁如果说退休了拿着高额退休金,还过得不如意,我一定认为这是凡尔赛。但去年过年时,我回老家见到了久未谋面的二叔,我才得知原来真的有这种事。
二叔是曾经的团职军官,转业到地方公安系统。如今每月拿着12000元的退休金,但他的生活状态,甚至还不如没有退休金的父亲,想想也真的是可气可叹。
1956年,二叔出生于秦岭南麓的一个农村,他只比我父亲小了三岁。3岁时,因为舅爷家里没儿子,最后将二叔过继到舅爷家。
虽说被过继,但二叔和这边的关系并没有断,依然在当亲戚走。只不过,他改口那边的舅爷舅姥为父母,称这边的爷爷奶奶为姑姑和姑父。
相比较这边,舅爷家的条件要好很多,二叔的文化程度也不错,是少有的高中毕业生。而我父亲和三叔,一个勉强初中毕业,一个只上了小学。
1974年,二叔去参军了。凭借高中学历,二叔在部队的发展挺好。一年后当副班长,两年当班长并入党,四年提干为排长。
1978年,二叔提干排长后,专程过来看望爷爷奶奶,还给提了不少东西。我听父亲讲,当时爷爷奶奶还有些后悔,早知道二叔这么有出息,就应该把三叔过继过去。
当然这也是玩笑话,毕竟如果二叔一直在这边,大概率是上不了高中的,自然也就没后来的那些事了。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二叔曾和部队一起上过前线。虽然不是主力参战部队,打得好像都是辅助,但上过战场毕竟多了一份资历。二叔在没有任何人脉关系的前提下,能从一个小兵,到正团职干部,不得不说,参战履历绝对是加分项。
我是1980年出生的,等我四五岁记事时,二叔已经是营副教导员了。每次他回乡探亲,看到他那一身帅气笔挺的军装,我这心里羡慕的呀!恨不得自己也能当上军官。
我后来选择去考军校,一方面是出于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就是幼年时受到的熏陶。
在我小时候,二叔绝对是十里八乡的“明星”。虽然香火归属于舅爷家,但因为和这边没断,关系挺好,走动频繁,无形之中三叔、小姑的婚姻也受了益。
1984年,时年二十八岁的二叔结婚了。因为二叔在部队的升迁顺畅,前途远大。据说,上门说亲的人连门槛都要踩断了。
但二叔心里有意中人,那是他在县高中读书时的女同学。二叔一直暗恋那姑娘,但同人不同命,姑娘高中毕业后被推荐上了大学。
至此两人几无联系。直到1979年,二叔回家探亲时在县城又遇到了那位姑娘。二叔此时已是干部,心里不觉有了些底气,便勇敢和姑娘告白。
姑娘也没拒绝,两人开始谈起了对象。1980年,二叔被提升为副连长后,他跟女方回了家,准备见家长。
而是知道姑娘家背景不简单,但实际情况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这哪是不简单,姑娘的爷爷、外公、父母都是体制中人,特别是爷爷和外公级别还不低。
女方家里倒是没做出棒打鸳鸯,强行拆散那种狗血的事,但还是提了要求,就是二叔成了营级干部之后再结婚。
此后四年,二叔连升两级,从副连长到指导员,再到营副教导员,虽说是副营,但也算营级干部了,于是就答应了婚事。
本来这段婚姻还是算挺好,但二叔后半生过得郁郁寡欢,包括晚年憋屈,归根结底也在于此。
二妈人还不错,虽然平时在县里税务局上班,但周末的时候也会回村里,看望一下舅爷二老,偶尔也会来这边看望爷爷奶奶。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二妈回来了。因为她每次过来,都会带许多小零食,我嘴巴甜,每次都分得最多。大家也都纷纷赞叹说:二叔有福气,找了个仙女般的媳妇,家里条件那么好,对农村还不嫌弃。
1986年,二叔家的堂妹雯雯出生了。这让舅爷舅姥有些失望,但二叔是军官,二妈也是公职人员,在那种环境下,各方眼睛都盯着,也不可能有生二胎的机会。
另外就是到城里去伺候月子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让这段挺好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一件事,舅姥因为有些重男轻女,对待小堂妹不像孙子那般亲热,这让二妈心里有些不舒服。
第二件事则是,二妈坐月子期间,二妈的母亲和舅姥都在那边照顾。但舅姥没什么文化,都是按照老方法,不让吹风,不让洗澡,顿顿都是炖鸡、炖肉等,二妈拒绝又不好,但吃又吃不下,就偷偷给娘家妈说,以后不要让舅姥做饭了。
谁知这话,又被舅姥听见了,她就误以为二妈嫌弃她饭做得难吃,心里也有气。出了月子之后,她也没再待在城里,就回到乡下了。
当然舅姥这话也没跟其他人说过,她把这事一直藏在心里。时间久了,大家也渐渐感觉出了不对。
二妈回村次数少了,每次回来都很客气,就像走亲戚一样。二叔呢,因为长时间待在部队,一年也就回来一次,又有了小孩,回来后待在城里的时间居多。他也没看出来之间的隔阂,渐渐地误会也越来越深。
1997年裁军,已经41岁二叔在正团职参谋的任上,选择了转业回乡,到了市里的公安局任职。
随着二叔的转业,二妈也从县里调到了市里工作。两人聚少离多,终于可以团聚了。他们在市里也买了房子,一切看起来挺好。
此时我正好在市里中学读高一,二叔就经常让我去家里吃饭,二妈对我也很热情。这三年,因为近距离接触,我感觉他们的感情很好,家庭和睦。
在我上大二那年过年时,我听说二妈和二叔大吵了一架,两人闹得不可开交。
二叔因为多年没在家尽孝,他也很过意不去。于是在2000年,没有和二妈商量好,就将舅爷舅姥接到了市里一起生活。
俗话说,婆媳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二妈和舅姥之间,以前就心存芥蒂,这么多年没生活在一起倒还好,但如今生活在一起了,矛盾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出现家庭矛盾其实不可怕,再和谐的家庭都会有矛盾和纷争,此时二叔的角色就很重要了。
但二叔因为心存愧疚,所以在无形中就更偏向舅爷舅姥这边,这让二妈感觉很委屈。这么多年在家当军嫂,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她的付出也很大。
二叔虽然是军官,但他还是属于比较传统守旧的人,父母即使错了,他也会将错归在自己头上,总是和二妈说,晚辈要体谅长辈。
二妈从小就是家里的宝,不管是爷爷奶奶父母这边,还是外公外婆那边,她都没怎么受过委屈。但为了不让二叔作难,她虽然心里不舒服,还是都忍下来了。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2002年夏天,16岁的堂妹提出想学钢琴,二叔和二妈也都欣然同意了。虽然钢琴费用很贵,但凭借他俩的积蓄和工资凑一下也能买得起。
但事后没多久,二叔的姐姐(舅爷舅姥的亲女儿)家里想盖房子,要借9万块钱。
二叔和二妈此时手里并没有多少钱,二妈也不理解为什么表姑住在农村,何必借钱修二层小楼呢,修个一层也就行了。
二妈不理解农村人对修房子的执念。表姑家里有两个儿子,她想一步到位,两个儿子结婚后,一家一边,也不互相干扰。
因为二叔以前在部队,家里他除了给点钱之外,其他事也都是表姑在照料,所以表姑开口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但家里没钱,二叔就想让二妈回娘家借钱,二妈自然不乐意。两人掰扯时,舅姥的一句话更是让这个事火上浇油。
舅姥说:“给雯雯买钢琴花七八万,眼睛眨都不眨一下,都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现在秀女要借钱,却推脱说没有。”
二妈也不示弱,说道:“雯雯买钢琴是为了学习,以后用得上。姐姐家没钱修什么两层楼啊,她要修一层缺钱,我借没问题。但她要修两层,家里没钱,借不出来。”
舅姥此时也有些口不择言,说道:“雯雯一个女孩子,花那么多钱有必要吗?秀女家里两个儿,老大老二要娶媳妇,不修个两层楼,能说上媳妇吗?”
二妈多年积累的怨气,一下爆发了出来,“啥叫雯雯一个女孩子,花钱没必要。姐家里两个儿子,就非要修那么好的房子。娶媳妇靠的是本事,不是靠房子。你们就是嫌雯雯是个女孩,以后要嫁到别家。反正我话放这里了,钱我不得借。”
二妈带着堂妹回了娘家,面对妻子和母亲,二叔也很为难。最后无奈之下,二叔将家里剩下的钱,还向同事借了钱,凑了4万块钱,借给了表姑。
二叔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二妈,此后两人陷入了长时间的冷战。二叔也尝试挽回,但二妈的意见是不和舅爷舅姥住一起,给他们在小区内买套小房子,挨得近平时也能看顾到。
但二叔却不同意,他觉得自己身为儿子,却不和父母住一起,亲戚知道了都会笑话他。
二妈最后还是搬回来住了,但至此家庭气氛就很紧张。哪怕舅爷舅姥去世了,两人的感情也没能再恢复到从前。
2008年,堂妹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上班,毕业后没两年就成了家。2011年,二妈退休后,就去了西安,帮堂妹带孩子。
等到2016年,二叔退休后,他也去了西安堂妹家,却感觉到很尴尬。二妈对他不冷不热,雯雯因为从小就没和他在一起,所以也不是很亲,他在那待了不到半年就回了市里。
后面,他也就是每年过去待一两个月,然后就回市里。每月拿着12000元的退休金,却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看到别人家里其乐融融,他心里总不是滋味。
舅姥那边,因为当年借钱的事,他和表姑的关系也处得一般。除了偶尔回这边找父亲、三叔聊聊天,他也没其他地方可去。
这次二叔也是来找我求助的,他知道我和雯雯关系亲近,和二妈的关系也很好,想让我帮忙从中化解一下。
可我也有些挠头,这事中到底有谁是错到底的恶人吗?舅爷舅姥也就是普通的农村老人,有些传统观念也正常,似乎也不能苛求。
二叔孝敬父母,借钱给表姑,也是想全兄妹之谊,他似乎也没错。
二妈呢?当了多年的军嫂,实属不易。当时表姑借钱时,她说的话虽然有些不好听,但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最后我把解开这件事的线头放在了堂妹雯雯身上,虽然她有自己的感情倾向,但这件事也只有她能解开。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但想要家和,却不是那么容易,其中沟通最为重要。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个成员用心去学习和实践。祝愿各位读文的朋友,都能家庭和睦幸福,事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