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读书时没书读,有书读时眼花了;能吃饭时吃不饱,有饭吃时没胃口。

青龙刀笔记 2024-10-22 11:18:34

老了,回首往事,多有遗憾。诸多遗憾,有些自己造成的,有些社会造成的。这些遗憾,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说大点,也影响着社会。本文说说两个我的遗憾,一辈子的遗憾。一个遗憾是,该读书时没书读,有书读时眼花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从小学、初中、高中,读到大学,读什么书呢?当然主要是教科书,以及其他一些可以读到的书。当时不知道,改革开放后,古今中外,书的海洋,可惜,在自己最想读书、最需要读书的青少年时期,没读到,许多书被当成“封资修”禁了,被视为洪水猛兽。禁的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书到用时方恨少”,遗憾终身。改革开放,打开大门,书来了,来了许多好书,当然也有坏书。特别是赶上互联网时代,读到的书更多。如饥似渴,大读特读,要把原来失去的弥补过来。可惜,“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如今老眼昏花,读不下去了。何况,即便我再读万卷书,学富五车,又有何用?谁还要求一个八十岁的老爷子背《三字经》,学《老三篇》,写贾谊、王勃那样的锦绣文章?再说,人应有自知之明,我没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思想境界。于是,一咬牙,一狠心,把家里几书架子藏书当废品卖了,拉走八板车,化为纸浆。为了住房宽绰一些,心情敞亮一些。时时想起我那八车书,心疼!再说另一个遗憾,能吃饭时吃不饱,有饭吃时没胃口。说说我的吃饭史、挨饿史。这个话题,让优雅人士,让肉食者见笑了。不愿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我,难忘挨饿的苦日子,必须写!继续写!在我的公号《青龙刀笔记》里,吃饭史、挨饿史是主角。今天,接着写。小学时吃饭记不清楚了,初中、高中刻骨铭心,记忆犹新。那时是粮票时期,在信阳高中读书时,每月粮食指标大约三十多斤,问题是大小伙子饭量大,没油水,加上食堂的缺斤短两,真正吃到肚里的不足三十多斤。即便给足,也吃不饱。我和我的同学们,上课时盼吃饭,吃半饱,更难受,个个像饿狼。命苦,活在信阳,活在1959至1961“三年困难时期”的信阳,活在“过粮食关”的信阳,活在从15到18岁的信阳,正能吃的三年!吃什么呢?瓜菜代、小球藻、“跃进饭”“忆苦饭”,有的还吃橡籽甚至观音土,如此等等。我饭量大,吃不饱,长得像根细长麻杆。1964年考上武汉大学,伙食费每月13.50元,每天四毛五,比高中强多了。但还是吃不饱,中餐要“加二两”。可怕是,1968年大学毕业后,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劳动锻炼后,从1970到1978年,从26到34岁,我在湖北省郧西县印刷厂整整饿了八年!那八年,每月粮食指标27斤,每天9两,吃食堂,“老三样”,早餐一碗玉米糊,一筷子头腌萝卜樱,中餐三两大米干饭,一勺萝卜或白菜,晚餐一碗清水下面条,一勺酸白菜汤浇头……整整饿了八年!那是最能吃、最需要吃的八年。挨饿时的梦想是,何年何月,大米干饭、白面馒头、大肉片子,能够放开肚皮吃?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取消粮票,老百姓逐步吃饱了饭。如今,挨饿时的梦想成真,大米干饭、白面馒头、大肉片子,放开肚皮吃,我的退休金够吃,吃不完。可是,八十岁的老爷子没胃口了,早餐一片面包、一杯牛奶,中餐半碗米饭,一盘小菜,晚餐一碗汤面条。时而下下小饭馆,吃碗热干面,喝碗胡辣汤……该读书时没书读,有书读时眼花了;能吃饭时吃不饱,有饭吃时没胃口。这是我的遗憾,也不止是我一个人的遗憾,是一代人的遗憾,有人有更大的遗憾。遗憾人人有,遗憾时时处处有,没办法。但愿遗憾少些、少些、再少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