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圳教育正名,击碎拉胯流言!

渔村不良人啊 2024-04-21 23:24:42

深圳因为建市时间短,只有区区40余年,但是取得的成绩和成就又过于亮眼,在网络的世界就总有一撮人见不得别人好,时不时上来踩两脚,好像这样他们就能让深圳如他一般,变得落魄不堪。

当然也因为积淀的不足,发展的过快,在过去是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的,然深圳在变,是持续向好的质变,不能总是用过去的眼光看如今的深圳。今天我要当一把"深吹",为深圳教育"代言"。

废话不多说咱们就聊聊正题,深圳教育从不被看好的短板是如何绽放奇迹的。

先捋一下网上对深圳教育的固有印象或者执拗偏见:

1.深圳人只会搞钱,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2.深圳学校不够,每年只有一半初中毕业生才能读上高中;

3.深圳底蕴差,教育不行是必然的;

4.深圳制造业起家,工厂林立,都是低端移民人口,培养不了优质学生;

5.老家县城的学校都比深圳强;

6.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竟然上不了公立学校;

7.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不匹配,不如北上广,甚至部分二线都比不过;

先不反驳,分析之前要建立一个基本认知,一个城市的教育分两大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即高职、中专、大学。先抛结论深圳高等教育尚有欠缺,基础教育直逼北上。

1.深圳到底缺不缺学位?引发深圳学位不足并口诛笔伐的"罪魁祸首",还要从深圳教育局2019年全国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预警制度说起,2019年深圳各区教育局积分入学前公布了小一初一学位缺口数据,并迅速引起热议,本来是一个利民之举,却无端引来各种黑锅和屎盆子,然当时全国除了深圳,其它大城市学位就不缺口么?时间回到2022年,深圳实行预警制度的第四年,各区已成功解决学位不足问题,没有发布缺口预警。那再看看其它城市,从2020年开始其它城市有模有样也开始陆陆续续实行招生入学预警制度,今年节后已经有诸如上海、广州、成都、青岛、济南等多个城市亮起了学位不足的红灯,然而貌似并没有引起什么舆论洪流。

再回到深圳到底缺不缺学位的问题,相对户籍人口深圳学位一直是绰绰有余,之所以不足,是因为供应了大量的学位照顾倾斜给了非户籍人口,深圳一直保持着全市超过50%学位提供给非深户籍子女,就问其它大城市多少资源给了外来人口?还是说全国大城市就深圳有移民,其它城市就没有?那么为了解决非深户籍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深圳这几年化身学校基建狂魔,贴下近三年的数据,仔细感受下,就问这种力度都不说其它城市的非户籍人口享受了,户籍人口又有多少能享受到?

然而明明入了深户就能轻松入学?明明深圳之前持续多年维持着较为轻松的入户政策,但是依然有大量的非深户一边抱怨上学难,一边却仅仅守着老家的那一亩三分地,深怕户口迁走自身利益受损。

2.深圳中考分流,只能有一半上高中。先上数据:

2022年深圳普高率超过70%,公办普高率53%左右;广州普高率58%左右,公办普高率44%左右;上海普高率65%左右,公办普高率没查到;北京普高率74%左右,公办普高率没查到。

2021年深圳普高率超过67%,公办普高率48%左右;广州普高率66%左右,公办普高率没查到;上海普高率72%左右,公办普高率没查到;北京普高率78%左右,公办普高率没查到。

2020年深圳普高率超过63%,公办普高率45%左右;广州普高率59%左右,公办普高率没查到;上海普高率70%左右,公办普高率没查到;北京普高率68%左右,公办普高率没查到。

北上的信息很难获取,只能多方查阅取中参考,有知道准确详细数据的朋友欢迎补充。普职分流是顶层设计,它不是深圳独有也不是深圳教育的缺失,是不折不扣的国策。再来看非户籍的占比,只以2022年数据举例,深圳2022年中考生中55%是非户籍生,普高录取中27%是非户籍生,甚至发生了非户籍普高录取分数比户籍生还低的怪事;广州2022年中考生中27%是非户籍生,普高录取中13%是非户籍生;北上能力有限,实在查不到数据,有了解的欢迎补充。现在基本清晰了,深圳略低于北上的普高录取率,首先是建立在执行国策的基础上,同时分配了3成的高中学位资源给非深户籍生源从而实现的。

3.深圳人口素质低,不重视学习,培养不了优质生。以七普数据为基础,先看数据:

深圳有更多的人口增幅,更年轻的人口占比,人口大学学历占比虽然距离北京差距较大,但是和上海并没有明显身位差别。再看人才吸引力:

这是深圳建立在高等教育尚有欠缺的基础上取得的人才吸引力成绩。那么深圳无论从大学生吸引力还是从目前和上海广州一个水准的人口受教育水平,怎么就得出了深圳不重视教育,培养不了优质学生的结论呢?

4.深圳教育水平不仅不如北上广甚至不如老家县城。单聊水平这个问题会过于主观,因为个体差异、环境差异、经历差异,我们还是用成绩说话虽然可能维度单一,但是可以管中窥豹,就以大家都比较热衷的高考数据来切入,因为教育改革的原因,深圳从2018年后就没有官方通报过高考结果数据了,我们先看2016到2018的情况:

2016年上海一本上线率未知,本科上线率未知;北京一本上线率33.2%,本科上线率63.2%;广州一本上线率22.3%,本科上线率63.47%;深圳一本上线率24.3%,本科上线率65%;

2017年上海一本上线率28.6%,本科上线率71.3%;北京一本上线率33.5%,本科上线率60.7%;广州一本上线率24.72%,本科上线率67.35%;深圳一本上线率28%,本科上线率68.5%;

2018年上海一本上线率28.4%,本科上线率69%;北京一本上线率34.13%,本科上线率66.3%;广州一本上线率25.7%,本科上线率69.5%;深圳一本上线率32%,本科上线率73%;

可见深圳到2018年整体高考成绩已经和北上旗鼓相当并压住广州一头。再看2022年广深头部高中高考情况:

2022年广东各市清北录取人数

最近四年广东各高中清北录取人数排名

2022年深圳中学高考成绩:2022年一共675人参加高考,其中物理类602人,历史类73人。600分以上500人左右,占比74%左右。物理类:全省前10名2人,前20名5人,前50名10人,前100名20人,最高分708分。历史类:全省前10名1人,前20名1人,前50名2人,前100名7人。清华北大:47人(清华26+北大21),全省第1。155人考上C9(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中国科技大、南大、哈工大、西交大)。中山大学上线率72%,华南理工上线率74.2%。

2022年深实验高考数据:一共12个班,492人参加高考,本科线达标率100%;特控线达标率:99%以上。600分以上:390人,占比 79.27%。物理类690分以上3人,650分以上93人,600分以上363人。历史类600分以上27人,660以上1人。物理类:全省前10名1人,前20名3人,前50名4人,前100名5人。历史类:全省前5名1人,前50名2人。清华北大7人,复旦7人,上海交大6人,浙江大学1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人,南京大学6人,中国人大6人。

2022年深外清华北大保送生拟录取名单中,广东省共有24人榜上有名,其中深圳市15人,深圳外国语学校独占10人,保送清北人数占全省的42%,居全省第一。物理类平均分606。历史类平均分586,历史类全省前50名2人。特控率99%+,中大线70%+。清华北大14人(保送生10人)。600分以上:占比64%。

深高级的高考成绩:高考特控率98%,本科率100%。600分以上占比:60%。清华北大:10人。物理类:全省前10名1人,前100名2人。

2022年高考,学校特控上线率为96.5%,10人进入全省前100名,56人进入全省1000名,共3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省实2022年高考,历史类总分全省前5名(屏蔽)1人,为高三18班陈同学;物理类总分全省前11名(屏蔽)1人,为高三南山2班杨同学。58.18%同学高考成绩超过中山大学投档分数线;61.76%同学高考成绩超过华南理工大学投档分数线。特控线上线率97%。13位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2022年广东理科状元花落广州二中,除两名屏蔽生之外,还有一位考生理科排全省第18名,一位文科第7名。

广大附中2022年高考,创造了高优率96%的历史新高!其中物理方向5位同学总分进入全省前100名,6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2位同学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考取军事院校15人,考上双一流大学人数占比近50%。

说广府头部学校全面被深圳压制毫不为过吧,目前广府的优势是整体优质学校比深圳更多,但是深圳目前后劲十足,后备梯队非常完善。

综上所述,说深圳现在教育水平不如北上广甚至赶不上老家县城的是不是可以偃旗息鼓了。

5.2020年5月,深圳教育局也发布了《深圳市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推动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所有新建义务教育学校,推动集团内部教师交流制度化。可以说这是真正推动全市公办教育提升提优的大手笔,深圳将成立80个教育集团,2022年深圳有至少30所教育集团、2023年深圳新增25所教育集团、2024年深圳新增15所教育集团、2025年深圳新增10所教育集团。

6.2017年至2021年,深圳全市教育支出依次为509亿元、584.4亿元、716.6亿元、851亿元、965.3亿元,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11.1%增加至21.1%。2022年深圳教育支出951.1亿元,虽然相比2021年减少了14.2亿元,仍占当年九大类民生支出总额的27.8%。2022年疫情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减少,教育支出收窄在所难免,然而2023年,深圳计划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计划安排教育领域支出1015.2亿元。照此计算,教育预算在九大类民生支出中占比31.8%。钱多好办事,这是深圳基础教育能狂飙的基础,这时不少眼红病的又开始跳出来挑刺了,说只花钱没有底蕴是不可能办好教育的,老师都没有教书育人的初心。难道内地老师天天拿着微薄的收入和享受极少的福利都能好好上课,深圳高薪招来的高学历人才就天天打酱油?深圳目前招聘的老师大部分都是211以上的本科,部分是硕博,甚至不乏清北海龟,这些已经证明过自己高考成绩的佼佼者,然后去质疑他们教不好学生?

7.最后说下深圳的高等教育,不得不说这是真正需要沉淀和积累的,大学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优势学科的培养,科研平台的搭建,研究成果的输出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砺,更不要说已经功成名就、荣誉傍身的专家学者都是各个地方和高校的香饽饽,想挖墙角难上加难,他们本身大部分因为年龄、家庭的原因也不愿意举家搬迁。甚至目前的发展路子有三条:

(1)加大本土高校的支持和资源投入力度,发力点就是深大和南科大,争创双一流。

(2)加强深港合作,引进香港优势高校资源,目前的佼佼者是港中大(深圳),正在筹办港大(深圳)。

(3)争取985甚至C9创办深圳分校,目前蓬勃发展的是中大深圳校区、哈工大深圳校区。

当然目前深圳依靠自身的经济地位和优良城市环境可以源源不断的吸引全国其它地方高校的优质人才来深建设,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人口拐点的来临,人口红利的消失,各个城市都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加强了本地高校人才的留存率,抢人大战如火如荼,深圳只有发展壮大自己的本地高校,培养优质本地人才,才是长治之策。

总结,深圳教育拉胯的传言一定还会继续流传,但是也一定会在一次次的成绩中把质疑者拍的鼻青脸肿,深圳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