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无限”绝不存在!100万发子弹,在抗战中作用多大?

甲骨堂 2024-11-01 16:44:54

在抗战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炮火齐鸣、子弹横飞的场景,虽然看起来是很火爆,但其实没有多少章法可言。

尤其是为了强调火力,往往还将火炮、机枪等密集地排列在一起,说好听点是大场面,说难听点就是闹着玩儿。

当然也有网友说,战争片不就看个场面嘛,这么较真干嘛呢?但是好的战争片不更应该多加考究?反倒是向戏剧化方向发展,这是什么道理?就比如说子弹这一点,抗战时期并不是什么“弹药无限”,但是现在好多小朋友可能打游戏打多了,觉得子弹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样。要是认真谈谈当时的弹药消耗,他们就会觉得很诧异,认为子弹哪有可能统计得那么详细,这玩意也无须特别强调,最基本的东西嘛!但实际上在抗日战争中,子弹还真就很重要,当然也不可能让你敞开了无限打。下面我们就以100万发子弹为例,讲讲这一级别的弹药量在当时抗战中的作用。首先,在抗战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部队,在弹药的补给上情况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我们就拣选几个时期、不同类型的部队,举例去谈。以全面抗战初期的情况来说,步兵师的建制通常是2旅4团,加上直属部队总兵力一般是1万余人。

中央军的嫡系精锐师,一般来说本部就可以有百万发量级的弹药。以中央军第36师为例,在参加淞沪会战前,仅步枪弹和轻机枪弹就超过了80万发。当时国府是储备有一定量弹药的,当然也会优先发给中央军部队,因此中央军在战役过程中也会得到相应的补充。第36师在淞沪及南京作战期间,除了原有的弹药外还得到了大量补充,最终统计战役期间消耗了近70万发步枪弹、近87万发轻机枪弹和51万余发重机枪弹。而汤恩伯的嫡系第89师在南口战役期间,也携带有大量弹药。其中步枪弹即有近120万发、轻机枪弹122万余发、重机枪弹83万余发,当然这可能是战前以及战中补充弹药的合计。具体在战役中的消耗,没有这么大。要说“子弹敞开了”打的话,那么在1937年的中国军队中,唯有上述这些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可以相对随心所欲。

在这里除了弹药优先供应它们之外,当然还有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这些部队本身有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枪械,如果枪械质量太差的话,也经不起这么打。上面的第36师和89师都是当时基本调配完成的调整师,每个师各有4000多条步枪以及400挺上下的轻重机枪。当然这个配置,大家应该都清楚。而调整师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所更换的武器都是同一型号的崭新枪械,这意味着这些枪械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保证,所以才能这么打。像当时川军的有些部队,机枪都不能打连发,当然也没有几挺,就是摆上100万发子弹,那也根本消耗不了。所以,中央军嫡系部队当时的耗弹量跟其他部队,是有明显差别的。当然,即便是中央军嫡系这种看似很大的耗弹量,其实具体到战役过程中,也不是特别夸张。比如一个步兵团有1000支步枪、18挺重机枪、81挺轻机枪。

在一天的战斗中,步枪平均打30发子弹,就是3万发步枪弹;轻机枪平均每挺打300发子弹,就是2.4万余发轻机枪弹;重机枪平均每挺打2000发弹,就又是3.6万发子弹。如此简单统计,一个步兵团一天就要打掉9万多发子弹。但实际上即便是第89师在南口的消耗,也不能这么打。而且当时的弹药消耗还有战法上的原因,就是日军当时主要是以炮火来组织进攻,所以它的步兵攻击,往往都是小队试探性攻击。可是守军欠缺跟日军作战的经验,往往在日军试探性攻击时就开火了,所以耗弹量比较大。这也是第89师在战后总结中,特别提到的射击纪律不行的问题。因此如果抗战剧中的战斗涉及的是这一时期中央军精锐的话,在火力密度上设置得偏高些倒也没多大问题。但是不要说国军杂牌军以及八路军在作战中,也有这种量级的火力,那就不合适了。

以八路军129师在全面抗战初期的子弹量来说,全师才10万余发弹,一天时间就被子弹都打完了,那后面的仗怎么打呢?所以弹药量就不允许跟日军去打火力对耗的阵地战,而要打近距离的突袭战,一定要速战速决,而且最好还有打扫战场的时间,否则即便速战速决消耗的弹药都不好补充。当然,当时采用近距离作战还有个客观原因就是咱们的枪械质量不行,仅129师的步枪就有多达13种型号,不近点打根本没有准头。而且就这种枪械、这种弹药,都还得省着打。要说100万发子弹够八路军打多少仗?1940年的百团大战大家都知道,整个129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在三个多月时间内的耗弹量,基本就是100来万发,平均每个团每天能打多少发弹?所以,用100万发这个量级来谈八路军的作战,数字都太大了。那么以10万发量级来说,又如何呢?

八路军120师的主力716团,1939年曾在冀中打了16仗,总计耗弹不过10万发,而且这还是主力部队,耗弹最多了,可想其他部队如何。而且在1940年前,八路军的弹药量还算相对充裕些,后来的情况更加艰难。主力部队都得化整为零,以连为单位活动,经常一支枪就只有几发子弹。真有100万发子弹,那几乎就相当于天文数字了。要知道,整个八路军军工部在抗战期间的复装和新制子弹数为223万发,想得到这些复装子弹的供应,那都得拿子弹壳来换呢!相较来说,国军系统的部队毕竟能得到子弹供应,情况多少还好些。但是全面抗战初期的大战消耗子弹太多了,到后来即便是中央军精锐也得省着打。据国府统计,抗战全面爆发18个月时间内,消耗子弹数达到了7.2亿发。后面建制部队越来越多,当然弹药数也就少很多了。

以1938年初的中央军第1师来说,全师子弹不到40万发;上文中提到的第36师,子弹是40多万发。当时一个师能有100万发子弹的情况,不能说没有,但也比较少了。在整个抗战中期,国军虽然在整个战役中消耗的子弹不少,但具体到各部来说基本也就是这样子了。直到抗战后期,随着美援的大批到来以及后方工厂的全力生产,子弹的供应尤其是在滇西、缅北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像第8军打松山,光是子弹就打了485万发,应当说在弹药方面可以称得上充裕了。但是即便这样,也跟抗战剧中那样乱打一气有很大区别。所以与其刻意在剧中强调看似热闹,实则乱七八糟的场面,倒不如多研究些史料,在细节上入手,呈现出类似《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的精品之作为好。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