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的“塑料茅台”,谁的“泡沫玛特”

壹蜂佘 2024-11-01 02:13:07

1

有一个在北京读研的网友,通过倒卖泡泡玛特的娃娃,最近半年赚了两万块。他倒卖的是一些限定款,行话称“尖货”,溢价高,买到全靠抢。最多的时候,一件尖货能赚小两千。

他感慨:

“有时候忙活一天赚150块实习工资,还没有一秒钟动动手指头抢到尖货赚的利润零头多,想想有点无奈。跟朋友开玩笑说,以后上班月薪三千,还不如专业黄牛倒腾一天。”

事实上,小两千的溢价还不算很高。

今年1月,泡泡玛特和VANS联名的一款公仔上市,材质是搪胶,发售价599元,目前在得物平台炒到8800元左右。官方说法是,发行量只有4000只左右。

狗蛋问了其它平台个人卖家,售价在7000-10000不等,全新未拆封的开价上万。

北京保利202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泡泡玛特一款联名艺术家的MEGA SPACE MOLLY,非市售的样品特别版,拍出了23万元高价,创下中国潮流玩具收藏品单品全球拍卖最高成交纪录。

一只娃娃,搪胶、pvc、树脂或者陶瓷材质,价格炒到堪比一部高端手机,甚至一辆汽车,问就是“限定款”“有收藏价值”,狗蛋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像这样能炒作溢价的娃娃,泡泡玛特隔段时间就能爆一款。

发售形式不同,有时候通过“隐藏款”盲盒投放,你得不断开盲盒,买到全凭运气;

有时候通过限量发售,每家店投放一点,你得到处排队到处抢,玩的是饥饿营销。

有人就说泡泡玛特是年轻人的茅台,中年人爱好是喝两口,年轻人爱好是摸两盒。

除此之外,二者都有“炒作”属性,无论是产品还是公司股价。茅台市值2万亿,卖盲盒的泡泡玛特巅峰时市值逼近1500亿港元。

10月23日,泡泡玛特发布第三季度业绩,当天股价涨超18%,总市值时隔三年多重回千亿。

因为诸多相似性,外界把泡泡玛特称为:

塑料茅台。

也有一种非常不看好的声音认为,泡泡玛特应该叫泡沫玛特。

2

创办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一开始定位是潮流玩具企业,也就是卖玩具的。

公司创始人王宁是85后,广告学专业出身,脑子活络,发现卖玩具护城河不宽,就开始模仿迪士尼,琢磨着运营IP。

如果只是玩IP,全世界恐怕没人玩得过迪士尼,也很难出头。王宁想到了“抽盲盒”玩法,果然,饥饿营销+赌博机制加持,2017年泡泡玛特一炮而红。

当年一款小玩偶Molly火遍年轻人社交圈,泡泡玛特年收入从2017年1.58亿元,暴增至2019年16.83亿元。三年时间,净利润暴涨280倍,2019年期内净利润达4.51亿元,毛利润则达64.8%。

虽然比不上以高毛利率著称、动不动毛利率90%以上的茅台,但64.8%的毛利率,可以平视银行业、证券业了。都说台积电是现代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毛利率也就54%左右。

2020年12月,泡泡玛特登陆港股,上市发行价为31.5-38.5港元‌‌,上市首日以77.1港元高开,单日收市大涨近80%‌,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和新三板退市时20亿市值比起来,已是四五十倍的差距。

2021年2月,泡泡玛特股价创下新高,达99.4港元,当年市值巅峰时近1500亿港元,被外界捧为“盲盒第一股”。

巅峰过后很快急转直下,2022年10月泡泡玛特股价跌破10港元,市值只剩130亿港元,堪比高台跳水,一些追高小散户亏得裤衩都没了。

从那之后后至今年1月,泡泡玛特股价鲜少站上25港元。

也就是说,泡泡玛特开始玩IP+盲盒模式后,只用两三年就走上资本神坛,而跌至谷底同样只用了两三年。

过山车般的震荡背后,既有疫情期消费疲软的影响,也有潮流不潮了“消费怠倦”的因素。

另外,在泡泡玛特引领下,盲盒风潮盛行,引发社会广泛质疑,批评盲盒玩法涉嫌赌博,存在诱导消费、炒作涨价等恶劣行为,相关部门开始对盲盒赛道强监管。

为了避险,泡泡玛特开始减少依赖盲盒营销,转而在IP孵化、材质、出海等方面下功夫。

不得不说,广告出身的王宁很擅长营销,或者说炒作。

在国内玩家增量见顶,盲盒退坑潮涌现后,泡泡玛特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目前海外门店布局超过百家,东南亚市场崛起尤其迅速,今年上半年,该区域给泡泡玛特贡献收入5.56亿,占总收入12.2%。

整个海外市场,泡泡玛特实现收入13.5亿,同比增长近260%,远超过内地市场的31.5%。

海外发展迅猛同样仰仗“饥饿营销”+“盲盒”炒作,同时,还比内地多了些非常规炒点。

比如在泰国,顶流明星Lisa在社交账号展示泡泡玛特旗下Labubu“心动马卡龙”系列,明星效应加持;

为了迎接LABUBU空降,泰国文旅局长跑去接机,官方为这只毛绒玩具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被授予它“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

不久前,道教神仙“哪吒”三太子生日,台湾省台南新营太子宫,两个信徒前往拜见时,献上了两个泡泡玛特旗下zimomo毛绒玩偶。

有人觉得这是对神明的大不敬,庙方工作人员表示,三太子本来就是孩童神明,相当于送玩具的概念。

这种情况同样在马来西亚寺庙出现过,带着装扮的labubu游街游街,放置在供奉台,庙方解释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狗蛋看了直呼抽象。

在泡泡玛特多线营销下,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重复了曾经在内地上演过的疯狂:为了抢限量款,玩家通宵排队;售价百元左右的隐藏款,被爆炒到千元。

泡泡玛特在泰国曼谷开出全球首家Labubu主题门店,官方宣称开业当天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

海外市场的走红又反过来推动内地市场翻红,炒娃之风重燃。

问题又来了:

两年前在国内上演过的哑火,两年后会不会海外重演?

3

泡泡玛特本质上是一家卖潮流玩具的公司,加入了IP设计与运营的概念。

王宁想摸着迪士尼过河,他列举过一句自己很喜欢的迪士尼广告语:

全世界都催着你长大,但是迪士尼守护你的童年。

他说,谁规定18岁以后就不能再买玩具,只能去过所谓的“成年人的生活”?

现实是,泡泡玛特和迪士尼完全是两条路上的模式。

泡泡玛特认为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IP创意设计与运营。迪士尼告诉我们,IP运营确实是门好生意,但前提是:

要有故事。

这正是泡泡玛特所缺乏的。

迪士尼公主、漫威超级英雄又或者是海贼王,这些IP的共同特点是拥有强大的故事背景,IP本身带有三观。

泡泡玛特的IP明显缺乏故事感。

要说收藏和可玩性,泡泡玛特又比不过乐高。

不过泡泡玛特也告诉迪士尼们一个道理,做生意不只有一种模式,拿捏人性也是一种。

泡泡玛特的成功关键还在于盲盒和限定款炒作,满足大家的即时满足、从众心理和赌徒心理。让你花500块买个塑料玩偶,你肯定觉得贵,让你花60块摸个盲盒你会觉得,试一试,万一运气好呢?

但人都有厌恶损失和侥幸心理,最终可能还是花500块才摸到自己想要的玩偶。

最开始确实有新鲜感,买个玩偶取悦自己,但随着炒作风气盛行,现在摸盲盒都想摸出隐藏款,就怕摸出个没有溢价的,内心越来越扭曲。

没有了最开始摸盲盒的快乐,退坑的只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种蛊惑人心的话术,说泡泡玛特是新型理财产品,就像文章开头说的,一些所谓藏品款式甚至能有几十倍溢价。现实是,这不过是又一场“郁金香泡沫”,上一场是炒鞋。

能从中赚到钱的是平台方以及低价买入的黄牛,而加价收购的散户,不是今天被套就是明天被套。

10月23日那天,公司发完好看的三季度业绩后,股价大涨18.52%,总市值重回千亿港元。

第二天,泡泡玛特两大股东GWF Holding及Pop Mart Hehuo,通过摩根士丹利配售2170万股,配售价为每股71.68港元至73.20港元,较10月24日收市价折让3.5%至5.5%,交易完成后,可套现约15.55至15.88亿港元。

两大股东,前者是王宁的信托公司全资持有,后者王宁持有41.99%。

拉高股价,创始人第一时间套现改善生活,直接把公司股价又干跌了,重新回到千亿以下。

狗蛋说,卖盲盒的泡泡玛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盲盒,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

是塑料茅台还是泡沫玛特,不同的人摸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对王宁而言是茅台,对铁柱来说则是泡沫。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