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被8名同学打掉牙齿,父亲:不追究,不要赔偿,网友:怂包

还是很少见 2024-10-18 16:13:50
前言

“我要退学,他们欺负我,8个人一起打我……”颤抖的声音,混杂着恐惧和绝望,从一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口中说出,让人心碎,更令人心寒的是,这样的悲剧,就发生在本应充满阳光和欢笑的的校园里。

这起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谴责,然而,随着事件的不断反转,人们的关注点也逐渐从对施暴者的谴责,转向了对受害者父亲处理方式的质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父亲在女儿遭受如此伤害后,选择了“息事宁人”?

7岁女孩遭到霸凌

时间回到2023年10月15日,山西晋中灵石县某小学,本该是平静的下午,却因为一起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变得格外沉重,一名年仅7岁的一年级女生,在放学途中,被同班的8名男生围住殴打。

女孩被打得满嘴鲜血,一颗门牙被打掉,另一颗也已松动,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伤害,据了解,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在7岁左右,事发的原因,疑似是因为女孩拒绝给别人起外号,从而引发了施暴者的不满和报复心理。

施暴过程中,8名男生不仅对女孩进行了拳打脚踢,还对她进行了言语恐吓,威胁她不准将此事告诉老师,否则将会遭到更加严重的报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场长达数分钟的暴力殴打中,竟然没有任何老师或其他成年人出现制止。

学校的监控录像,也成了这起事件的“沉默证人”,记录下了施暴的全过程,这不禁让人质疑,学校方面是否对校园暴力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事件发生后,女孩的父亲在接孩子放学时,发现了女儿的异样,看着女儿满嘴是血、牙齿掉落,听着女儿颤抖着说“我要退学”,这位父亲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心疼。

他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并拍摄了女儿受伤的视频上传网络,希望能够借助舆论的力量,为女儿讨回公道,而这件事也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父亲选择“息事宁人”?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网友们纷纷谴责施暴者、要求严惩不贷的时候,女孩的父亲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删除了之前发布的视频。

同时,他还发表声明称“事情已经解决”,自己“不追究任何一方责任”,也不索要任何赔偿,这一“反转”的剧情,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些网友对女孩父亲的处理方式表示理解,认为他作为一名父亲,在女儿已经受到伤害的情况下,选择息事宁人,是为了保护女儿,避免她再次受到伤害,也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毕竟,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来说,如果因为这件事而被贴上“受害者”的标签,可能会对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但更多的网友对女孩父亲的“息事宁人”表示强烈不满和谴责,认为他的做法是在纵容施暴者,是对女儿的不负责任。

试想一下,如果施暴者和其家长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和教育,他们是否会在之后的时间里做出改变,还是说会将这次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同学身上,继续实施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不是简单的“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更让人担忧的是,女孩父亲的“息事宁人”,可能会让施暴者和其家长更加肆无忌惮,认为校园暴力只是一件小事,只要道个歉就能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只会让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让更多孩子成为受害者,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就会变成校园暴力的“温床”,这无疑是对施暴者的纵容。

真正原因令人无奈

而就在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的时候,女孩的父亲其实也很无奈,他作为一个父亲,看到女儿受伤之后,也十分的心疼,但他之所以不继续追究这件事,也是有原因的。

在事情发生之后,他就开始咨询律师,但得到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施暴者都是7岁的孩子,法律对他们没有任何办法,也就是说,即便女孩受伤了,也没有办法让施暴者受到惩罚。

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对未成年人格外的“宽容”,像这种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即便做出了这种过分举动,在法律相关规定中,也会“从轻处理”。

这件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之后,也迎来了最终处理结果,女孩的父亲接受了施暴者家长的道歉,选择了“息事宁人”,然而,这起事件真的就此“解决”了吗?

或许,对于施暴者和其家长来说,一句道歉,一份赔偿,就足以让他们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已经“改过自新”,但对于那位7岁的女孩来说,却是有很大的影响。

或许身体上的伤痕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愈合,但心理上的创伤,却可能成为伴随她一生的阴影,校园暴力,不仅是对孩子身体的伤害,更是对他们心灵的摧残。

那些目睹暴力事件却选择沉默的旁观者,那些事后轻描淡写地说“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的成年人,都在无形中,成为了校园暴力的帮凶。

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虽然在相关法律规定中,未成年人不用受到惩罚,但法律的边界,不应成为校园暴力的保护伞,我们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起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更要让他们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对于学校来说,更应该承担起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的责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这起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在面对校园暴力问题时的无奈和无力。

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原因,让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而这起事件,也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再对校园暴力问题视而不见。

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和防范校园暴力,更要教会孩子,在遭遇校园暴力时,要勇敢地说“不”,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求助。

校园应该是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而不是充斥着暴力和恐惧的“战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校园暴力的滋生,往往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严惩施暴者”,是公众对这起事件的普遍呼声,的确,对于那些实施校园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才能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然而,仅仅依靠“严惩”,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我们需要做的,是构建一张覆盖家庭、学校、社会的校园安全防护网,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矛盾和冲突,同时,还要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要将预防校园暴力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孩子还小,不懂事”“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这些常常被用来为校园暴力开脱的话,却掩盖了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包庇。

结语

这起发生在山西晋中的校园暴力事件,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校园暴力,不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它会给受害者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也会给施暴者的人生蒙上阴影。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不能沉默,也不能姑息,我们需要做的,是对校园暴力“零容忍”,坚决抵制校园暴力的发生,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和谐的天空。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