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叔被废,老婆被杀,自己傀儡开局,汉宣帝靠什么制衡住了霍光?

品史学家江樵 2023-09-29 06:26:02

十八岁的刘病已,恐怕是历史上最为落魄的皇位继承者。

他受巫蛊之祸牵连,幼年在牢狱中度过。成年后,又混迹于市井之间。直至进入皇宫时,其身份还是平民。

偌大的皇宫里,他似乎有点形单影孤。    

霍光之心,可以说是路人皆知。他就是想将朝政都掌控在手上。刘病已就安心地充当傀儡的角色就好。

但对刘病已而言,他不会这么选。他的曾祖父威加四海,打出了汉家威严;他的祖父宁死不屈,对抗小人直至兵败身死。到他这辈,怎可任人摆布,懦弱无为呢?

当根基不稳的领导遭遇强势的下属时,应该如何稳住局面?

如果说汉文帝应对周勃堪称教科书,那么刘病已的逆袭堪称做奥赛题般的极限操作。

毕竟汉文帝即位时再差也是个诸侯,且周勃并不擅权谋。

而拥立刘病已为皇帝的霍光比周勃要厉害得多。上一任昌邑王刘贺在皇帝宝座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在斗法中败下阵来,被霍光所废。

硬刚打不过,躺平又不允许。刘病已采取了怀柔对抗,通过树立边界,逐渐站稳脚跟,为之后扳倒霍氏家族奠定了基础。他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边界感和分寸感可谓炉火纯青。

刘病已如何克服巨大的实力悬殊进行博弈?如何在霍光的巨大压力下发展自己的势力?职场老油条霍光会善罢甘休吗?

下面让我们走进这场平民天子与三朝元老之间的精彩对决。

逆袭的汉宣帝

昌邑王刘贺即位27天就被废

27天内,昌邑王刘贺就干了一千多件坏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犯下这么多错误,效率实在高得有点离谱。

当然透过这些莫须有,我们还可以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看到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战。

刘贺称帝仅27天,其中仅过了半个月后,霍光便开始讨论怎么废掉他。

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

这样看来,可能刘贺刚称帝没几天霍光就开始研究制定废帝计划了。

这一切似乎有预兆。刘贺虽接受了皇帝玉玺,但是并没有到太庙拜谒。没向祖宗禀报称帝事宜,合法性就有了问题。

而刘贺也针锋相对。在即位27天内,刘贺并没有封赏霍光等一群有功之臣,而是在争分夺秒地想要来一场“闪电战”。

他决定像汉文帝那样干。

只是整个时间和流程要尽可能缩短。

为了尽快继承皇位,他在半天时间里,驱车狂飙一百三十五里,马累得一匹接一匹死在路上。随后,他带着从官、马官、官奴二百多人浩浩荡荡地进入皇宫。

刘贺成批封赏自己从昌邑国带去的亲信,排挤霍光在朝堂上的势力,派出一队自己的护卫将国家名义最高领导人上官皇太后所居住的长乐宫围起来,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此外,还打算重用外戚,在皇宫将姐夫昌邑关内侯召来喝酒,想必宴席上没少谈工作。

甚至刘贺还与亲信们密谋了一个扳倒霍光的计划,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实施。当刘贺的两百多名亲信被拖出去处死时,他们还在不服地叫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一切都马不停蹄地进行着……

但为何很快就失败了呢?问题出在哪呢?

他没料到,霍光也察觉到刘贺的搞法很像汉文帝,便逆推了汉文帝的成功之路,破坏了刘贺关键条件,从源头堵死了他的翻盘。

汉文帝之所以能成功夺权,得益于两个强力人物:中尉宋昌及郎中令张武。这两个人,一个是负责军队系统,一个负责行政系统,能够迅速控制局面。汉文帝入主未央宫后,让宋昌掌握南、北军,统管长安防务;让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中事务。这样,汉文帝便夺取了对长安和宫廷的掌控权。

但到了刘贺这是什么情况?王吉和龚遂,作为昌邑国的中尉和郎中令,竟然建议刘贺远离昌邑国大臣,亲近霍光。

显然,刘贺的中尉和郎中令已经是霍光的人。

此外,霍光还打出了上官皇太后这张牌。因为西汉时从吕后到窦太后,太后都有提议废立皇帝的权力。

就这样,论控制能力,刘贺的干将都已是霍光的人;论权力架构,有皇太后存在,就随时可以让刘贺下课。

所以在27天中,刘贺始终无法确立优势,一直处在被压制状态。最后霍光发起一轮反击,就轻易就废了刘贺,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随后霍光拥立刘病已即位。

霍光废帝

傀儡的开局

上班第一天,汉宣帝就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霍光的强大气场,竟让汉宣帝感到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汉宣帝还发现,身边都是霍光的人,他简直活在霍光给他编织的人际关系网中。

一、立后之争

霍光想更好地控制汉宣帝,通过立他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对汉宣帝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视,顺便还生个皇子,这样霍氏在下一朝的地位都稳了。

可汉宣帝不愿意。因为他在民间时就娶了许平君为妻。

汉宣帝没有与霍光硬刚,而是来了一出“故剑情深”的感人举动,下诏书寻找过去在故居中的一把旧剑。大臣们一看,汉宣帝对过去的一把剑都念念不忘,何况是老婆呢?于是大臣们上书请立许平君为皇后。

这事让霍光为难了。

汉宣帝这招很高明:霍光本可以以罪人之女不可为皇后的理由反驳汉宣帝。可汉宣帝通过一波舆论造势,让大家都同情支持汉宣帝。霍光总不能反对所有人吧?

汉宣帝这个小年轻,很有想法啊!

二、霍光的反扑

在谋略上输了,但在资源上霍光具有绝对优势,他迅速反扑:

1、在封皇后的当天,上官皇太后突然离开汉宣帝居住的未央宫,返回长乐宫。这就象征着汉宣帝失去了上官皇太后的支持和祝福。

2、拒绝封许广汉为侯。一般在立皇后或皇太后之后,要将其父封侯。霍光以“刑人不宜君国”为借口不封许广汉,显然是想动摇皇后的合法性。

3、霍光在其执政时,常宣布一些异常天象,自主解读“天意”,并用来影响时局。这次,霍光又老是让太史令发布一些异常天象,利用占辞来恐吓警告汉宣帝。 

一系列操作,让朝局鸡飞狗跳,汉宣帝疲于应付。霍光夫人趁机指使女医淳于衍将许皇后毒死。

许皇后的死,让汉宣帝闻到了危险的气息。现在还是毒死皇后,谁知道他接下来会干些什么呢?

这一轮过招,汉宣帝明白了,和霍光对抗,他的实力还远远不够!汉宣帝不吃眼前亏,也顾不得皇后怎么死的,赶紧服软示好:

皇后辇驾侍从甚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许后时悬绝矣!上亦宠之,颛房燕 。

通过表面上对霍皇后的宠幸,来消除霍光的敌意,求得自身平安。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如静待时机吧。

故剑情深

霍光的测试 

汉宣帝迎娶许皇后的表现,让霍光很满意。

但汉宣帝究竟服了没有,他还得测试一下。

公元前73年春,霍光假意提出年事已高,要归政汉宣帝,回家养老。

这显然是故意提出的。真想回家养老,要么远离是非在废立皇帝前就隐退,要么就将新皇帝扶上马再送一程。在汉宣帝刚即位不久提出养老,这不明摆着将汉宣帝一军吗?如果汉宣帝一高兴,批准霍光养老了,估计他这个皇帝就做到头了。

汉宣帝没上当,他不仅不批准霍光养老,反而对霍光更加恭敬。

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此外,汉宣帝还下诏褒美霍光,益封霍光食邑一万七千户,前后赏赐霍光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

汉宣帝各种说好话,各种好态度,各种赏赐,让霍光倍有面子。

反正借这些行为向老爷子表态:我服,我真服了。

飞扬跋扈的霍家人

确立边界

要想摆脱被打压控制的局面,最好的方法是树立边界感。

当然树立边界感并不是全靠拒绝。刚则易折,如果太强硬也会招致反击。具体可以参考萨达姆和卡大佐。

边界感是在不断试探中形成的。所谓敌进我退,敌疲我扰,主打一个灵活机动。

前面霍光对汉宣帝进行了试探,明白汉宣帝顺从的想法。而通过这件事,汉宣帝也能反向逆推出老爷子好哪一口。

一、极力褒扬

通过隐退测试,可以得知霍光的痒点:好面子,好实际利益。如果把这方面做到位了,汉宣帝就能更容易得到老爷子的肯定和认可。这对于根基不稳的汉宣帝,极其重要。

既然在这方面是霍光的刚需,那么不妨虚与委蛇。

于是汉宣帝频频赏赐。本始元年春,封赏霍光等二十五位有拥立之功的大臣,并益封霍光等十二位功臣侯的食邑。

本始二年五月,汉宣帝下诏令群臣议武帝庙乐。因为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之臣,尊崇汉武帝,也便是充分肯定了霍光代掌朝政的合法性。

在这方面汉宣帝可谓投其所好,极尽讨好之能事。

霍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渐渐认可了汉宣帝。

二、划出边界

地位稍稍稳定后,汉宣帝也发现了霍光的软肋:  

汉宣帝即位没多久,侍御史严延年就上章弹劾霍光“擅废立,无人臣礼,不道”。

这次弹劾犹如一枚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

自从除掉上官桀等对手,大肆安插亲信,接连废立两帝,让霍光的公众形象持续下滑。严延年的弹劾,让霍光颇为忌惮。

汉宣帝不在具体利益上与对方纠结,通过务虚的道义讨论,抓住对方真正的弱点,大做文章。

霍光虽然手握重权,但终归年岁已高,而汉宣帝却风华正茂,日后霍家要保持富贵,还得需要汉宣帝的关照。

纵使霍光再强势,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本始二年,霍光提议提拔昭帝时期曾被自己逮捕入狱的河南太守魏相为大司农;本始三年,霍光提拔自己亲信韦贤为丞相,同时又提拔魏相为御史大夫,竭力表明用人公正。

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博弈了解了霍光的痒点和痛点,在把握了对方心理的情况下,逐步为自己争取话语权。

汉宣帝开始掌握主动权

拓展权力空间

既然霍光出现退缩,汉宣帝便进一步试探,谋求扩张自己的势力。

汉宣帝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一、笼络宗室

在极力尊崇霍光之后,汉宣帝不断赏赐宗室,期望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在即位后的前四年中,汉宣帝集中将十多个宗室后代封为王侯。在即位后第五年,汉宣帝下诏善待宗室,恢复了一批犯罪宗室成员的属籍。

封赏宗室本就应该,并且宗室实力已经很弱,霍光并没有反对。

于是汉宣帝便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二、争取一批霍光亲信的支持,从内部分化瓦解霍氏集团

因为拥立有功,汉宣帝特地将张安世的食邑增加到一万零六百户,任命张安世的三个儿子张千秋、张延寿、张彭祖为中郎将侍中。张彭祖为张安世哥哥张贺的继子,幼年时曾与汉宣帝一起读书,便成为了汉宣帝与张贺、张安世兄弟联系的纽带。张安世渐渐更亲近汉宣帝,“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太仆杜延年的儿子杜佗与汉宣帝关系很好,汉宣帝即位后,很快结交了杜延年,对其十分信任:“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

此外,汉宣帝还获得杨恽、侯胜初、丙吉等一批大臣的拥护。

汉宣帝封赏这些大臣,表面上看是重用霍光心腹,支持霍光的工作,所以霍光也没法反对。

于是这些大臣很好地充当了缓冲器的作用,在缓和汉宣帝和霍光关系,避免双方撕破脸决裂方面,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客观上是维护巩固了汉宣帝的地位。

上面两个举措实施后,汉宣帝的实力有了很大增强。

于是他顺势实施第三步计划。

三、扶持外戚和宦官势力

汉宣帝即位之初,就将其妻子许平君立为皇后。接着又恢复了史、王两家的外戚名分。  

此外,汉宣帝还重用宦官。将石显任命为仆射,将弘恭任命为中书令。宦官势力由此在西汉朝堂上强势崛起。

从上面可以看出,汉宣帝的权力拓展范围都远离权力核心,属于霍光触及不到的边缘地带。此外,汉宣帝的拓展也极其有限,谈不上拥有了一支多强势的力量,顶多也就算是搭建了一个权力框架。所以霍光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犯不着为了这点事大费周章。

但正是这个权力框架,构筑了汉宣帝掌权的基础。

哪怕是霍光多次干扰,但汉宣帝抓牢了霍光的痒点和痛点,让霍光虽然不满,但仍心存期望。此外争取霍光的手下周旋、缓和关系。即便双方斗争激烈,但是依旧没有彻底破裂。

汉宣帝在等待一个机会。

一旦条件合适,他的权力布局就能快速发展成型。后来霍光死后,霍氏集团试图作乱,汉宣帝也是靠着布局中的几拨人控制了局势,将霍氏族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汉宣帝一举逆袭

2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