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状况的分析,我们从供求匹配程度出发,大体上是无误的。就当前来说,我们说问题是“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这是没错的。
支撑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就是,目前惊人的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观察供求关系的极好指标。失业率高,则意味着供给端过剩,需求端不足。
经济学家凯恩斯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有详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消费边际递减,二是投资边际递减,三是流动性偏好。
消费边际递减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与收入之比是下降的,消费的增加不会与收入增加相同步,而是会递减。
比方说,你原来月薪1万,你可能花掉8千。那么你的消费收入比是80%。但你后来收入增加了,月薪3万,但你可能只用掉1.5万,那么你的消费收入比是50%。这就是凯恩斯说的消费边际递减。
什么是投资边际递减呢?就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行业饱和度的增加,投资收益下降,这导致投资总量跟着减少。
什么是流动性偏好呢?就是指人们偏好持有流动性强的货币,而不是持有流动性差的资产。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供给创造它自身的需求,经济中的总需求必然相等于总供给,因此两者是均衡的,生产过剩是不存在的。
然而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的出现,打破了以上理论。凯恩斯认为供求不均衡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有以上三点。
在凯恩斯看来,以上三点原因导致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减少,与此同时,供给端必然过剩。
打个比方说,人们获取了100元的货币收入,并不完全将这100元转化成为投资与消费,或仅是投资与消费了50%。那么相较之前创造出100元价值的商品供给,便出现了一半的过剩。
凯恩斯给出的解决之道,即是我们熟知的政府扩大开支,创造需求。
然而我在本文想避开他的原有路径,试图就他的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3点原因进行分析,看看能否打开新的思路与办法。
关于第一点,消费边际递减,如何破局?
我想这主要是人们出于对风险防范,加大储蓄的缘故。不想做月光族,而是存钱预防不确定性,这也是正常合理的行为动机。
那么破局之道,在于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即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果人们没有住房、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那么人们的消费收入比就会提高。结果可能就是人们收入了100元,就消费掉了100元,那么总体的消费需求就上升了。
关于第二点,投资边际递减,如何破局?
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更自由宽松的市场环境,更低的行业准入门槛,以鼓励人们摆脱在旧产业中内卷,而是勇于创新开拓新赛道,提高投资收益率。
当市场越自由,创新就越多,新产业就越多,新的利润空间就越大,投资回报率就越高,那么总体的投资需求就上来了。
关于第三点,流动性偏好,如何破局?
货币是流动性最佳的,但是如果人们持有流动性欠佳的其它资产,有部分收益作为补偿,我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也是会减弱的。
比如说,持有货币是0收益,但持有流动性略逊的股票与债券有5%或10%的收益,那么人们就会考虑牺牲一些流动性,而换取额外的收益。
所以,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流动性替代品,也就是那些具有较强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发展与完善好我们的金融市场。
那么由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减弱,则会有更多的货币通过金融市场流向实业,增加货币流速,推动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增加。
当然, 以上只是粗浅的思考,如果深究起来可以更精细,也非常有深究的价值,容日后继续。
然而这只是沿着凯恩斯的路径去找破局的方法。需要知道的是,凯恩斯有关需求不足的三个原因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但很多时候,经济萧条,却是于一两年的极短时间内发生的,所以一定是有一个更有力量的原因尚未被凯恩斯发现。
这个更有威力的原因,在我看来,就是资产价格的突然急速下跌。只有资产价格的急快大幅下跌,才能对市场造成全局性的统一性的破坏,即导致投资与消费的同步缩减,因而才有了大量产能与劳务的过剩与此对应。
博主说的不对,目前的供需不平衡是两个方面,不是单方面。第一个不平衡,劳动人口严重大于用工需求。第二个不平衡,社会生产力大于物资需要。
成年人月最低收入三千,少过这数的全民企业补上。有稳定收入大家自然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