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爆火背后:鸡娃的父母都太累了!

伊诺育儿成长 2024-07-24 07:56:56

01

带儿子去看了火爆的《抓娃娃》。

剧情笑点颇多,个个笑到前仰后合,儿子也不例外。

笑着看完后,我问:“你愿意这样被养大吗?”

“不愿意,不自由!”儿子摇头。

是的,但凡是孩子,都会感觉人生被控制吧。

先给大家简单捋下剧情:

沈腾扮演的爸爸马成钢是有钱人。

和前妻生的大儿子,是他眼中“被养废的孩子”,

已被送往美国,主打一个“眼不见为净”。

而小儿子马继业幼时,在姥姥家生活。

老人一味宠溺,结果被养成一个小胖墩。

他心想,小儿子,可不能再废了,不然家大业大,谁来继承?

于是,马成钢打算将小儿子接回来,并体验自己曾受过的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秉承这样的理念,他将马继业接回来,开始专业鸡娃。

全家搬到条件极为艰苦的小房子里面,聘请一位高级教师扮演奶奶教育孙子。

与此同时,周围所有邻居全是专人专岗,为的就是给孩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爸爸还打造了一间超大的“造梦工厂”,里面配备众多专业人士,分析孩子的营养状况、心理健康、学科成绩,只为将马继业成功托举。

而孩子跑步上下学的途中,全程有专人护航。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英语,路上、菜市场都安排了外国人陪练。

在家的日子,马继业除了学习,还要晾衣服、买菜、给奶奶熬药、照顾奶奶。

不得不说,在这样的安排下,马继业不再肥胖,还成为了品学兼优、孝顺懂事的孩子。

02

除此之外,马成钢还刻意安排很多苦难。

比如,

将鞋子故意掰坏,让儿子看到自己省吃俭用,引发对方心疼;

出门不拿奶奶的三个鸡蛋,说是专门留给儿子吃,让孩子愧疚;

故意用开水泡坏孩子偷偷用菜钱买的平板电脑,让他陷入愧疚、害怕、不安情绪中,还不得不靠捡瓶子凑钱,并被同学嘲笑丢自尊。

而这,却被爸爸称为“磨炼心志”。

除此之外,他还强行干预孩子的兴趣爱好。

当马继业为自己能训练长跑欢呼雀跃时,马成钢却悄悄给他的脚涂上麻药,生生折断孩子的梦想。

因为,从始至终,马成钢的目的只有一个:

延续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去读清北大学,毕业后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

如果说,小时候的马继业还懵懵懂懂被大人牵着鼻子走。

上高中后的他,却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生长环境。

他总觉得,自己的命运被冥冥之中牵引着。

虽然自己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已生出怀疑的种子。

直到有一天,马继业看到本应坐在轮椅上的奶奶,竟能在体育场上打篮球,而后健步如飞逃走,

到家后又看到一身穿金戴银的妈妈突兀出现在破旧的房子中时,

他便开始了反侦查。

他甚至不惜毁了自己的高考,只为寻找真相。

当他发现了旧房子下面的“造梦工厂”后,整个人都处于不敢置信、不寒而栗中。

原来,自己的人生,一直被安排。

原来,自己的剧本,早已被写好。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只想逃离。

幸好最终,马成钢还是遵从了儿子的心愿——复读考体校,让孩子做回自己。

但与此同时,马成钢认为小儿子也被练废了,并想和妻子生第三个孩子继续造梦......

剧情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限想象。

我们无法得知未来是否还有打造三胎的剧情,但不少观众从一个又一个笑点中,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无视孩子内心的想法,只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人生。

在马成钢眼里,孩子只是一台实现自己梦想的“娃娃机”,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拥有自我的人。

03

虽然剧情非常夸张,但折射出来的东西,却足以让父母反思。

我想,除了电影本身的笑点以外,这部戏呈现出来的教育意义也是火爆原因之一。

而自己最大的感受是,无止境鸡娃的父母,真的太累了!

马成钢夫妇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每天过着穷酸的生活,

有钱不敢花,有乐不敢享,全身心陪着儿子过苦日子。

现实生活中,也许没有这样的剧情。

但不少父母,鸡娃的程度并不亚于他们俩。

认识一家长,每逢双休或节假日,她雷打不动送孩子去辅导班,整天都在各个辅导班间穿梭。

为了支付这些高额费用,她不敢买新衣服,不敢去外面吃一顿大餐,甚至不敢生病。

省吃俭用,只为努力托举孩子。

按她的话说:“大家都补课,我们不补不行。”

是啊,现在的内卷时代,每一位父母都不容易。

你有发现吗?

我们这一代父母,好像生来就特别焦虑。

自从有了孩子,便被焦虑笼罩在阴影下。

吃不好、睡不香,全身心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操心。

我们总在害怕。

害怕孩子落后、害怕孩子没出息、害怕孩子考不上好中学、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人生过不好。

但其实,在这样的焦虑下,我们连自己的人生都过得一塌糊涂。

我们刻意苦孩子,其实也在苦自己。

我们总在逼孩子,其实也在逼自己。

我们总用力推孩子,其实自己也没退路。

我们把自己过得太紧绷了,紧绷到忘记生活本来的样子。

忘记我们到人世间这一遭,本应该不是让自己过得舒坦、自在一些么?

再说,自己都过不好,如何能够理顺孩子的人生?

更何况,孩子的人生,本不应握在父母手中,而应掌握在他自己手里。

我们无法掌控孩子的人生,却自认为靠自己,孩子能够拥有更明媚的未来。

这便是很多父母的执念。

也因此,造就了现在父母一起卷,孩子一起病,

整个社会都陷入紧张兮兮、压力重重的氛围中。

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想想,过度鸡娃对孩子好吗?

这部电影也许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而如果一部影片能够引起父母的一些反思,进而让自己有一些改变,

让自己活得松弛一些,也给孩子松松绑,让他们活出自我,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的梦想。

那我想,这部电影真的非常成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