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反游击战的核心,细谈米-24武装直升机在帝国坟场的起起伏伏

意智说历史 2024-09-26 03:13:43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86年炎热的高原上尘土飞扬,巴格拉姆基地内,几架米-24“雌鹿”武直正准备起飞,去附近山区清剿那些隐藏其间的游击队。

驾驶舱内的飞行员紧张地检查仪表盘,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毕竟,他们曾经雄霸天空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暗处埋藏的众多危险让每一个飞行员心头都蒙上一层阴影,比如美制“毒刺”导弹,曾让无数“雌鹿”瞬间坠毁。

米-24的辉煌与初期表现

1986年的阿富汗,早上气温已经蹿升到了40度,空气中夹杂着沙尘和干热的风,几乎让人窒息。米-24整齐地排列在跑道上,像一群准备出发的钢铁怪兽。

这可是苏联引以为傲的“空中坦克”,是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对付游击战的主力。1979年苏军决定介入阿富汗时,米-24便成了空军的得力干将。

它装备了强大的火力系统,包括23毫米机炮、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等,仿佛是为战场上的全面作战设计的。

在初期的战斗中,这款飞机的表现得相当出色,每次出动都能给游击队造成不小的损失。当地的游击队只要一见到“雌鹿”来袭,就纷纷四散奔逃躲藏起来。

那时的米-24,俨然是空中霸主,谁敢轻易挑衅?

当然,任何一种装备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米-24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的甚至是需要飞行员以身试险,在设计师面前亲自驾机展示可能出现的故障。

比如,阿富汗的地形可不是苏联那边平坦的草原。这里的高原、山地,加上极端的温差,对直升机来说简直就是地狱。

米-24虽然强大,但它的发动机在高原环境下性能明显下降,再加上高温天气,使得它的表现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夏季,飞行员常常面临油温过高,发动机出力不足的问题,飞行难度陡然增加。

就像这一天,基地的飞行员们在起飞时就已经感受到飞机的无力,油门一加到底,可升力却让人着急得牙痒痒。飞行在4000米高的山谷之间,稍有不慎,直升机就会失去控制。

这种技术上的瓶颈,直接影响了战斗效果。面对游击队的灵活战术,米-24庞大的身躯反而成了累赘。

但总而言之,米-24的性能既在实战中得到了认可,又不断根据需要而进行优化升级,成为了苏军的代表性装备之一。

游击战的挑战

其实,一开始苏联空军对付游击队并不是什么难事。游击队的装备简陋,行动也没有什么组织性,苏联的米-24每次出动,往往都能带来不小的胜利。

正所谓盛极必衰,任何事物都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阿富汗这样复杂的战场上。游击队不是吃素的,他们学得很快,尤其是在美军的支援下,战术装备日益精良,米-24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可慢慢地,局面就发生了变化。阿富汗游击队得到美军的援助,尤其是获得了“毒刺”导弹之后,战场的天平迅速倾斜。

“毒刺”是一种便携式防空导弹,游击队员可以轻易躲在山谷、树林中,等米-24飞来时,直接锁定发射。这东西的命中率极高,让苏联飞行员一听到“毒刺”两个字就心惊胆战。

有一天,一架米-24在完成任务返航时,正准备通过一个狭窄的山谷。突然,机尾被一枚“毒刺”导弹击中,几秒钟后,巨大的机身失控坠毁,所有飞行员全部遇难。

这样的悲剧在阿富汗屡见不鲜。到战争后期,苏联每年损失8-12%的米-24直升机,成为了战争的沉重代价。

苏联方面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们迅速进行了战术调整,采取了所谓的“死亡葵花”战术—多架直升机同时出动,交叉火力覆盖目标区域,希望通过强大的火力压制游击队,减少被“毒刺”导弹命中的风险。

然而,这种战术效果有限。游击队越来越擅长利用地形躲避攻击,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让苏联空军疲于应付。

尽管苏联还对米-24进行了升级,安装了更先进的干扰系统和电子设备,但终究无法完全解决高温、高原以及“毒刺”导弹带来的致命威胁。

战争的结局、遗憾的“雄鹿”

到战争的尾声之时,出任务对米-24来说早已不再是“轻松”的代名词,反而代表着危险重重,预示着死亡与牺牲。

比如去“清剿”,先不说那些游击队员狡猾得很,他们会藏在高山峡谷里,打完就跑,根本不给你机会回击。

更可怕的是,那些从美国手里得到的“毒刺”防空导弹,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家伙”。这东西精准得吓人,只要锁定目标,米-24这种曾被称作“空中坦克”的家伙也只能成了废铁。

每次出发之前,飞行员在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别碰到“毒刺”。毕竟,米-24再硬,也顶不住这玩意儿的致命打击。

尽管米-24在阿富汗战场上拼尽全力,但它终究没能扭转战局。随着战争的深入,苏联逐渐意识到,这场战争耗费了太多资源,付出了太多生命,最终选择撤军。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曾是苏联的骄傲,但在埋葬了数个帝国的阿富汗,它的命运却注定多舛。因为这一战的胜败,并不是一款装备所能够解决的,或者说,从它开始的那一天就已经写好了结局,只是苏联人不甘心一定要以身试险才肯罢休。

面对游击战术、复杂地形和强大的防空武器,米-24尽管顽强作战,却依然难以避免战争中的失利。这场战争不仅是苏联军队的失败,也是米-24这款武器的终极考验。

米-24的传奇故事在阿富汗画上了句号,但它在战争中的起起伏伏,也成为了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参考资料:

死亡葵花——米-24在阿富汗的使用及其典型战术.凤凰网.2009-12-18

长满獠牙的雌鹿——米-24直升机史话.凤凰网.2009-12-21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