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的悲剧

南北镇抚司品茶 2024-11-20 08:42:43

公建安七子元162年,也就是东汉桓帝延熹五年,年方十岁的天才少年孔融,跟着老爹去京都洛阳临世面。这大概是孔融个人崭露头角的人生首秀。尽情的挥洒才气,这位未来的“建安七子”果然不同凡响。

孔融让梨

当朝的士大夫领袖,司隶校尉李膺名满天下。他不但文才出众,还屡破鲜卑来犯,令羌人闻风丧胆,声名远播,是以被时人冠以“八俊”之首,誉为天下楷模。

当时大凡英俊名士莫不纷纷登门拜谒攀附。可是李膺此人有个原则,要么你有真材实料,要么你是咱家亲戚,除此之外一律闭门谢客。孔融一个小屁孩,既不是饱学之士,又不是老李家亲戚,但是抑制不住拜谒大家的渴望,怎么办办?这点小事当然难不倒他,要不说孔夫子的后代,必有异能。

孔融

小孔上来就一本正经的跟门房说:“我是你家李府君的亲戚。”先蒙进去再说。见着主人后,李膺就好奇地问小孔:“小朋友,我与你到底是哪门子的亲戚呢?”

小孔早有准备,面不改色地回答:“当年,我孔家老祖宗孔老夫子曾向您老李家的祖先老子请教过周礼,曾有一师之谊。师徒名分早定,所以咱俩家也算是世交了。”李膺听完,竟无法反驳,只能愉快地的接受这个“软马屁”。

不过宾客里有不好对付的,太中大夫陈韪就非常不待见老头老脑的孔融,十分不屑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孔立刻回敬:“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把老陈噎够呛。

要是我小时候这么跟大人说话,我老爹八成就大嘴巴子伺候了。不过孔融生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大人们忙着打天下,顾不上修理小孩子。

孔融与曹操

其实分析一下孔融的性格,少年成名,文章甲天下,博闻强记,能言善辩,又是孔子后裔,名门之后。与生俱来的高傲心气和锋芒毕露的行事风格,造就了他说话直来直去,喜怒显形于色的特点。用现代的话来说,有才华的人都任性。

然而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长大了却丢掉了自知之明的初心。善于锦绣文章的他,在地方和朝廷的官场上虽然混迹多年,还是未能参透个中真谛。特别是汉室衰微,与曹操这样老谋深算得政治家打交道,不懂审时度势,收敛锋芒,只一味的直来直去硬刚到底,岂有不撞得头破血流之理?

曹操

孔融后来果然才能早露,引起天下侧目,当然也引起了曹操的不安。彼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一拨又一拨官员向他效忠,至于那些依然抱着汉室牌位不放的人,已经被清洗的所剩无几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类谶语开始发挥作用了。

公元208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爆发的那一年。曹操在出发去讨伐荆州前夕,终于对孔融下手了。身在官场却喜好结交宾客,面对曹操依然言辞激烈,抨击朝政,甚至毫不顾忌的批评讽刺曹操。这样的性格,谁会喜欢? 找个罪名实在是太简单了。

孔融

少年时代的孔融有多风光,人生尽头的孔融就有多么的凄凉和悲惨。一句“覆巢之下无完卵”,逼真地再现了曹操的残忍,也细腻地描述了孔融一家的血腥下场。

时也,命也? 只能一声叹息,历史自有它的定数。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