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找不到心上人,毛主席给他写信:我看邵华是个好孩子

简史说 2024-11-16 11:56:35

文|简史说

编辑|简史说

众所周知,在毛主席的一生中共有过3段婚姻,共生下10个孩子。

然而,由于这10个孩子大多生于革命岁月的颠沛流离之中,所以在建国后,被确定存活下来的,只有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这区区四位。

毫无疑问,伟人是伟大的。在建国后,伟人的长子却又牺牲于朝鲜战场,毛主席强忍悲痛,只能将自己的爱全部灌注在仅存的儿子毛岸青身上,还说:

“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头,受尽苦难,几次被警察打过,对他的刺激很大。”

当然,话说回来,尽管毛主席关心自己的孩子,但却也曾不止一次地告诫他的后代子孙,一定要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把自己是毛泽东的孩子挂在嘴边唬人。

在一次事关毛岸青婚姻大事的谈心过程中,毛主席还告诫他:你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孩子。那么话说到这儿,毛岸青的童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日后他与邵华女士的婚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倍受苦难的前半生

毛岸青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第二个儿子,1923年11月2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

说起来,当时正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重要关头,毛岸青的父母又都是胸怀满腔抱负的热血青年,因此,在毛主席与杨开慧同样奔波于中国革命的背景下,一家人却难免聚少离别多。

1927年,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第三子毛岸龙降生,夫妻二人也因此终于有了短暂的相处。

在一番属于夫妻之间的耳鬓厮磨之后,毛主席外出组织秋收起义,再度诀别家中妻儿老小,而在这般含情脉脉的分别之时,没有人知道这将是接下来十几年里,他们父子之间的唯一一次相见。

在毛主席离开之后,杨开慧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在湖南地区展开地下斗争。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整个南方掀起的“反革命”狂潮,没过多久,杨开慧便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

当然,失去与党组织的联系并不代表杨开慧就会停止自身的革命活动,事实上,在那之后,杨开慧即便孤身一人,却也依旧在湖南坚持了一场时间长达3年的地下斗争。

可惜“天公不作美”,孤身一人坚持地下斗争的背景下,杨开慧在1930年潜回板仓看望孩子的过程中,其行迹被湖南当地反动军阀何健的密探发现。

而后,毛岸青便与母亲杨开慧,大哥毛岸青等人一起被捕入狱,继而开始了他前半生的磨难。

在被捕入狱后,杨开慧于同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岸英、岸青、岸龙这三兄弟,则在日后被中共地下党暗中运作,得以保释出狱,并在毛泽民的安排下秘密转移至我党在上海开设的“红色摇篮”大同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三兄弟倒是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时间,孰料待到1931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卖,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毛岸青只好被安排至大同幼儿园的创办者董健吾同志家中。

此后,由于董健吾的亲属唯恐这个孩子给家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毛岸青遂又被董健吾转送至其前妻家中。

可问题是,董健吾的前妻本身只是一个薪资微薄的普通妇人,家里也已经有了足足四个孩子,如今再添上岸英、岸青两兄弟,拮据的生活让毛岸青只能“白天扎纸花,晚上盖破被”。

而除了拮据的生活之外,这名妇女在获悉了毛岸青的身份后,亦是陷入恐慌之中,在毛岸青寄宿在她家里的几年时间里,她不是在搬家,就是搬家的路上。

最终,或许是再难忍受这样的生活,在兄长毛岸英的带领下,毛岸青与之一道逃出了这个家庭,然而也正是在这次“离家出走”之后,他们迅速过上了一段宛若《三毛流浪记》般的困苦生活。

按照毛岸英在日后讲给彭老总的话,他们的生活就是:

“除了没有偷人东西,没有给有钱人当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

“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忙推着,推上去了,人家给几个小钱……”

一次,在得知了叔叔毛泽覃壮烈牺牲的消息后,毛岸青在街头愤怒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结果被外国巡捕打伤了脑袋,留下了贯穿他一生的精神类疾病。而其在上海的流浪岁月,也因此可谓历尽了艰辛。

在上海流浪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接到命令的中央特科终于找到了这对兄弟,此后,由于中国的革命形势并不明朗,上海也还面临着来自日本人入侵的威胁,在宋庆龄女士与张学良将军的帮助下,毛岸青便被送往苏联。

到了苏联,化名杨永寿的毛岸青先被安排进入莫斯科市郊的共产国际第二儿童院,学习成绩优异,生活也还算不错。

只可惜伴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他们兄弟在苏联的生活条件再度急转直下,不过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时的毛岸青已经十几岁了,在兄长毛岸英参军上了前线之后,毛岸青也随之积极参与支前工作,后来还得到了苏联官方的嘉奖。

主席之子,婚姻反成难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毛岸青也终于得以在1947年经满洲里返回国内。

在此后的国内岁月中,毛岸青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遵循父亲毛主席的教诲,专程来到黑龙江省的克山县参加试点地区的土地改革,以一种与农民同吃同住同行的方式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深受群众的爱戴。

待到1949年7月,毛岸青则回到北京,凭借自身出色的俄语水平,担任了中央宣传部的马列著作编译室的俄文翻译。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其兄长毛岸英在与刘思齐女士结婚后,未能留下一儿半女便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就让毛主席在万般悲痛之余,将更多的父爱倾注于毛岸青的身上。

比起哥哥岸英,毛岸青本人相较而言更为直来直去,也更为心高气傲,或许正是由于这些脾气,他的婚事渐渐地就变成了毛主席心中的一桩难事。

事实上,毛岸青在生活中也确实遇到过一些好姑娘,但是看来看去,他都没有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中意的人,也一度惹得毛主席劝他:

“你谈恋爱找对象,不可以说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你就对对方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就很好嘛?”

“我劝你找个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女孩,这对你有很好的帮助,毕竟你要求太高了,人家能力强,就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的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

话说到这儿,作为毛主席的亲儿子,如果主席他老人家真的想尽快解决毛岸青的婚姻问题,只要放出风去,不用生拉硬拽,“毛遂自荐”之人也定能如“过江之鲫”般摩肩擦踵。

但毛主席不愿意动用自己的特权,相较于日后某些人大开后门的“选美”举动,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公者千古”。就这样,在一番父子交心的交流之后,毛主席依旧并未干涉毛岸青的情感生活,事情也一直就这样拖着。

亲上加亲的双份亲家

说起来,毛岸英与刘思齐女士结婚是在1949年,而论及两人为何走到一起,背后倒还有这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在1927年的4月,恰逢中共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毛主席在会场遇到了刚刚在昨天结成伉俪的张文秋女士与刘谦初先生。

值此之时,毛主席当即在恭喜二位之后,向他们打趣儿道:“别人祝你们早生贵子,我倒是希望你们能生一对千金,这样我们两家好对亲家,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岸英,一个叫岸青,你们看怎么样?”

张文秋女士闻言,亦是哈哈大笑,忙说好啊好啊。

当然,这原本只是个玩笑,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知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还是命运的巧妙安排,日后,张文秋一连生下三个女儿,其中的大女儿刘思齐也真的嫁给了毛岸英。

毛岸英牺牲后,1955年,为了让刘思齐这位毛岸英的遗孀走出丈夫牺牲的阴影,毛主席专门安排她前往莫斯科大学进行学习,正巧,这时的毛岸青正在养病,刘思齐便顺道与之见了一面。

也正是通过这次与大嫂刘思齐的交流,毛岸青了解到,刘思齐还有着一位名叫邵华的妹妹。

说起邵华,在刘思齐与毛岸英结婚之后,每当他们夫妻俩准备在周末前去看望毛主席的时候,当时年不过11岁的邵华小姑娘也总是吵着要一起去见毛主席,姐姐和姐夫也因此给她起了个“拖尾巴虫”的绰号。

也正是在这样的相处中,毛主席和邵华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也结下了一番不解之缘,之前由于战火纷飞,邵华未曾上学,还是在毛主席的帮助下,她才得以进入了当时的中直育英小学。

就这样,在1957年10月毛岸青在回到大连修养之后,邵华便主动开始与并不陌生的毛岸青通信。为此,毛主席在发现此事后,还专门写信给岸青询问是怎么一回事。

当然,无论如何邵华的父亲都是革命烈士,母亲也是资深党员张文秋,所以仅从成分上来说,毛岸青与之处朋友倒是无可厚非,毛主席便也因此放手让毛岸青去自由恋爱。

就这样,毛岸青与邵华两人之间的关系便愈发亲近起来。之后,伴随着两人之间关系的发展,毛岸青试探性地向父亲毛泽东修书一封,向他询问对自己处朋友的意见。而毛主席则回复道:

“听说你同邵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毫无疑问,“邵华是个好孩子”这句话,点明了毛主席对这段恋情的态度,而毛岸青也在收到这封信后,便同邵华走到了一起。

1960年,毛岸青与邵华女士在大连举办了一场婚礼,不过和兄长毛岸英与姐姐刘思齐那场“最高规格,最低场面”的婚礼不同。

那一次,毛主席只送了那对新婚夫妇一件旧大衣,而这一次,毛主席送给邵华一块手表,还送了一台熊猫牌收音机,这些东西至今也都还珍藏在毛岸青及其后代的家中。

就这样,在大连度过了一段时间的新婚岁月之后,夫妻俩回到北京看望毛主席。而毛主席却对邵华说:

“新婚夫妇应该回去,回韶山去看看那里的父老乡亲,应该回去看望外婆,去给你们的妈妈杨开慧扫墓。”

于是乎,他们又前往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以及杨开慧女士的故乡板仓,也正是在那里,虽然有很多人的辈分还搞不清楚,但那里的父老乡亲们对他们的婚姻,依旧充满了爱护,也说了很多祝福的话。

此后,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和儿媳,两人不仅始终相亲相爱、相扶相携,还为毛氏家族生下了后代毛新宇。

到了晚年,毛岸青的身体尽管不好,但依旧关心国家大事,信念坚定,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并且曾多次与妻子邵华一道,携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路,也就这么互相关爱着一直走到了彼此人生的终点。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陪伴自己的丈夫去世了,尽管邵华的内心十分悲痛,但他还是继承了父亲和丈夫的爱国情怀,在晚年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就好比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当时已然卧病在床的邵华专门找到自己的儿子毛新宇,让他将家中积蓄捐献给灾区群众。

可惜的是,也就在这笔钱捐出去之后不久,邵华女士便因乳腺癌而离世,享年69岁。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