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BMW 中国文化之旅”,是一位挚友回应运河的期许。
奥运已至,中国人的自豪又成为了热点话题。
我曾与一位有过留学欧洲经历的朋友探讨,什么是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他以与同学间的相处来举例,每当与国外同学发起争论,他从不冷嘲热讽来回击,只需搬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那么聊天必夏然而止。但与笔者讨论,那么话题必然要回到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跃迁中。
中国人的自豪,应是极富多面性与从容感的,要全面地了解中国人,需要从数千年深刻却琐碎、沉寂而宏大的历史中,剥离出能够激发自豪情绪的片段作为感同身受的素材。如果要讨巧,那么京杭大运河成为了很好的选择,这一条绵延1700余公里的波涛,打通了中国文化流淌的千年脉络,汇集了中国文明史一半的景观,商业、人文、艺术、建筑等元素与符号,她无所不通,又无所不容。
在运河长达2500年的历史里,她善待了每一位过客,而无私的奉献也使她获得挚友,譬如与她交好已有30年的宝马,从1994年的北京办事处,到2024年宝马再度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保护公益项目”,宝马致力于“家在中国”的理念传承,寻找与中国式自豪共振的契机,并坚持以寻根的方式,去塑造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
始于情感的溯源
大运河的外显,是中国水利技艺的巅峰;但其內延,却是感性无比的人文景观。
唐代诗人曾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在隋之后,即便是以批评为主基调的唐诗,亦不曾否认其浸润万物的功效,并在后世衍生出了独特的“大运河诗词文化”流派,多是赞叹源于古代民众通过智慧劳作创造的丰功伟绩。
30年前的那场“偶遇”,使宝马与大运河结缘,两者的一拍即合,都是源于对技艺、对人文、对自然的朴素情感,是剥离物质表象后产生的精神共鸣。
宝马认为,文化联结人与世界,文化因多样而共荣。因此自诞生以来,就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珍视历史与传承。1970年,宝马成立了汽车行业中第一个环保部门。上世纪九十年代,宝马就已开始着手推广清洁技术和排放控制,旗下斯帕坦堡工厂在1999年成为全球首个获得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汽车制造厂。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宝马汽车可持续战略全面提速,通过对供应端、生产端与技术端等全链路的绿色发展,执行“经济繁荣(Prosperity)、人(People)与星球(Planet)”和谐统一的方针,并创造出包含了电动化、数字化和循环永续三大特征的未来出行方式,让全价值链的节能减碳,成为“蓝天白云”的关键注解。
始于情感,也是2024“BMW中国文化之旅”再次铺开的动机,在扬州至无锡的这一段运河之旅中,汽车有文化似乎遇见了30年前的宝马。
当初,宝马应是怀抱着对清名桥、扬州盆景、扬州炒饭等事物所显露出的中国式憧憬而来,并以异国异客的身份在这些容纳千年历史与万千工序的事物中,感知到了东方艺术瑰宝与宝马品牌精神间的高度一致,并就此衍生出了“家在中国”的美好向往。
由此可见,宝马的“家在中国”,应当是一种更纯粹的情感认同,它以沉寂在中国民众心里的“情理”为出发点,去满足中国用户的喜好与诉求,并通过品牌基因与中国文化对长久持续的共同追求,演绎出属于中国的自豪与自信。
忠于责任的守护
此次的运河之旅,宝马从情感出发,但也带着强烈的目的而来,即以非遗赋能、文化探访和发布旅游攻略的方式,聚焦大运河沿岸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
对此,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唯有责任为先才能行稳。无责任、不豪华是宝马的价值观。宝马非常自豪加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的保护,这体现了宝马珍视传承与文化多样性,并通过文化交流联结人与世界的文化承诺。家在中国意味着,读懂中国,理解中国。”
这是一位挚友在回应运河的期许,亦呈现了宝马以责任感回馈中国社会。
事实上,“BMW中国文化之旅”已有近20的历史。早在2008年,宝马中国就与与华晨宝马建立了中国汽车行业内首个企业公益基金-宝马爱心基金,聚焦于BMW中国文化之旅、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BMW美丽家园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BMW童悦之家四大层面,持续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
通过宝马爱心基金的赋能,“BMW中国文化之旅”18年来长期致力于中国非遗保护,探访了24个省及直辖市,6大国家级生态保护实验区,资助并赋能培训了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并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BMW-清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
通过18年身体力行的坚持,宝马正让运河文化的根基,重新扎根于现代商业社会,使运河在奉献与索取之外,寻找到新的生命源力。
如在2024“BMW 中国文化之旅”中,宝马将选并资助十位来自江苏省、浙江省苏绣、云锦、蓝印花布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与清美教授“一对一”共创具有非遗元素的文创品,助力大运河非遗“美起来,活起来”。
这显示出,宝马不仅在经济和技术层面取得了可持续发展,还在文化和社会责任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样的合作和创新模式,不仅有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强化公众对生态和文化保护的重视,也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也印证出,宝马始终在实现商业成功、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中寻求平衡,推动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传承点亮未来
宝马对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呈现了其对于未来出行的思考,这是源于传承的长久持续,发乎传承的技艺卓越,也是传承赋予的使命必达。
宝马最新带来的BMW新世代车型概念车(BMW Vision Neue Klasse)、BMW Dee数字概念车(BMW i Vision Dee)以及BMW i 循环概念车(BMW i Vision Circular)就是其以“传承点亮未来”的具象化表达。
如BMW i 循环概念车就秉承“再思考、再精减、再循环、再利用”原则,实现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诠释了汽车“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设计理念。而BMW Dee数字概念车集数字化、情感化、体验感于一身,打破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界限,让汽车从得力助手转换为更加人性化的智慧伴侣。
“这就是我们塑造未来的方式:在寻根的同时,摆脱过去的桎梏。”
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所言,通过在中国社会的情感溯源与责任履行,宝马找到了重塑豪华价值的方式,它来源于“家在中国”理念中厚重历史所赋予的人文情怀,建立在中国民众的朴素情感、中国文化的千面万象,以及中国智慧的卓越长远之上,并以“人、社会、星球”的和谐统一,为每一位中国用户塑造出“家在中国”的自豪感。
有文说
“始于情感 忠于责任 传承点亮未来”,共同构成了2024“BMW 中国文化之旅”的主题,通过18年来的坚持,宝马也一手打造了独属于中国的“蓝天白云”。
家在中国意味着,读懂中国,理解中国。在这一场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辩之旅中,汽车有文化不得不重新思考豪华品牌的价值所在。至少,宝马向公众展示了,真正的豪华价值并非是社会少数群体的优待,而是能够惠及每一位中国民众的物质与文化成果。由此延展,“家在中国”,不仅意味着读懂中国与理解中国,更是宝马坚定不移的责任与使命。(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