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西班牙并奠定其成为老牌“日不落帝国”基础的伊莎贝拉女王

乃澳聊历史 2024-08-21 22:02:36

本文较长,约1.8万字,内容涵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大家可以先收藏,再慢慢阅读。

这一篇是传奇女性的篇章,相关更多的文章可以在合集中了解。

每一篇文章小编都详细的、严谨的了解了人物的历史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查阅资料相当繁杂,力求做到符合每位读者的要求。

谢谢大家支持!

说到欧洲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历史,其从葡萄牙的航海探索,并建立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殖民帝国开始,欧洲的航海活动逐渐繁荣起来,海外殖民和贸易活动的兴盛,催生了众多的殖民帝国。

最早的便是葡萄牙殖民帝国、西班牙老牌“日不落”殖民帝国,以及随后的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尼德兰(荷兰)殖民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大英帝国等。

西班牙紧随葡萄牙开启海外殖民和探索活动,而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建立则源于一代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伊莎贝拉一世奠定了西班牙从分裂到统一的基础,其通过对哥伦布航海活动的资助,使西班牙在统一之后迅速进入对外扩张和殖民的帝国主义阶段。

可以说,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建立和其早期在世界上的成就,大多受到伊莎贝拉女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她也是西班牙近代、乃至其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今天,我们对这位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进行全面的了解,来感受一下这位欧洲历史上的传奇女王。

“白衣女王”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一世也称伊莎贝尔女王,她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卡斯提尔)女王,其统治时期正处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势力重新崛起、阿拉伯伊斯兰教势力衰退的时期。

在伊莎贝拉一世时期,整个欧洲几乎很难有能与之对比的国王,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是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半个世纪后的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但相较于对宗教持宽容政策的伊丽莎白一世,伊莎贝拉女王则以果敢、勇于创新、和对宗教政策的严厉而闻名。

伊莎贝拉一世也不像伊丽莎白女王那样,为了避免宗教矛盾和国家分裂而坚守独身主义。

她与丈夫费尔南多二世被封为“天主教双王”,而其在婚姻问题上也极有主见。

她拒绝了同父异母的哥哥、当时的卡斯提尔国王恩里克四世的多个联姻主张,并在之后通过与费尔南多的秘密订婚而获得阿拉贡王国的支持,以此在卡斯提尔王位继承权的争斗中获胜。

对于伊莎贝尔而言,爱情还是婚姻、宗教信仰或者国家统一、乃至王位的继承和国家管理方面,她都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更加重要的是,她的坚持都获得了完美的结果。

可以说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是欧洲历史上,少有的能在各方面兼顾并取得较成绩的女性统治者,只有19世纪时期缔造了极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女王维多利亚可与之媲美。

在不久的将来,伊莎贝拉女王和丈夫费尔南多二世统一了西班牙,为后来西班牙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

她还在完成驱逐摩尔人的势力之后,力排众议,支持哥伦布的航海探索计划,使西班牙迅速超越较早开启海外航海探索和殖民活动的葡萄牙,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世界上第一个老牌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伊莎贝拉一世是坚定地天主教信徒,但其并不愚行于当时欧洲天主教徒的生活习惯。

尤其在个人身体清洁方面,当时欧洲虔诚的天主教徒们认为肉体与灵魂是相对的,这方面也源于柏拉图的思想,人们认为肉体的洁净程度与灵魂恰恰相反,因此当时的天主教徒很少清洁身体,以此表明灵魂的纯净。

加之十四世纪时期欧洲的“黑死病”传播,人们认为洗澡会引发毛孔张开,导致病毒侵入身体,洗澡更是受到当时欧洲人们的排斥。

而伊莎贝拉一世却不同,虽然她与丈夫笃信天主教,并多次参与天主教的对外战争,甚至在海外探索活动中也将传播天主教信仰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但她一生却比较注重自身清洁,其每天要沐浴4次,而且总是穿一身白色的衣服,也正因为此,她又被称为“白衣女王”。

(当然,也有传言说伊莎贝尔曾自称一生只洗过两次澡,一次为出生之时,一次是结婚时。但这种传言并无实际依据,相反,伊莎贝尔的日记中明确提到,其在对格拉纳达作战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条件洗澡,而不能脱下战袍。这也反驳了关于女王常年不洗澡的传言的不可信。)

幼年丧父,童年的坎坷成长

1451年,伊莎贝拉出生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牧歌镇。

但在3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卡斯蒂利亚的胡安二世去世,伊莎贝拉已经结婚的26岁的同父异母的的哥哥恩里克继位为凯斯蒂利亚王国国王,是为恩里克四世。

此时伊莎贝拉与年仅8个月的胞弟和母亲葡萄牙的伊莎贝拉一同被哥哥驱逐出了王宫,她们来到位于偏远乡村的阿雷瓦诺城堡住了下来。

地位上的一落千丈、生活上与平民无异的贫困生活,使伊莎贝拉的母亲逐渐变得精神失常。

母亲的精神失常和生活的困难,使得伊莎贝拉从小就锻炼了坚韧的性格,她不得不在年幼之时便担负起照顾弟弟和母亲的责任。

同时,伊莎贝拉的母亲在清醒状态之时,也会非常尽责的教导她,包括对文化的学习和宗教上的训练。

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锻炼一个人的精神,而人在困苦之时,精神上的信仰往往也会变得无比重要。

后来,成年的伊莎贝拉对天主教的坚定信仰和支持,也正是源于她在年幼之时的经历,和那段时期对天主教的信仰来作为唯一精神寄托的影响。

1462年,11岁的伊莎贝拉及幼弟和几乎完全失去清醒状态的母亲被恩里克四世接回了王宫。

这并非是恩里克四世改变了心意,而是由于此时已经37岁的恩里克四世在经历了两次婚姻后才生下了唯一的女儿,但由于不是男性子嗣,加上同父异母的幼弟阿方索的存在,国内大贵族与国王之间就继承人问题产生争执。

为了缓和国内的矛盾,恩里克四世不得不暂时将继母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与妹妹接回了王宫进行照顾,关于这件事,实际上恩里克四世也有对阿方索和伊莎贝拉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毕竟两人开始逐渐长大,而国内贵族对于王位继承人选又有着争议。

伊莎贝拉和家人在阿雷瓦洛城堡度过了8年艰苦的生活,不得不说,这段经历造就了她坚韧的性格以及对宗教的虔诚,而这些又对她日后的非凡成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事实证明,伊莎贝拉的人生经历正符合了中国古代的那句名言“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伊莎贝拉日后的成就也完全配得上她这段年幼时的苦难生活。

但生活对伊莎贝拉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从她进入王宫,被继兄看管那一刻起,她不得不在年仅11岁的时候游走在各种政治斗争和阴谋之中,并从中分辨对错和进行选择,这段生活经历又进一步锻炼了伊莎贝拉的性格,使她在日后的政治生活中更加地坚韧而果断。

在介绍伊莎贝拉的政治生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她的这位同父异母的兄长恩里克四世,客观上是他造就了伊莎贝拉的坚毅的性格和对天主教的虔诚信仰,尽管他的本意并非如此。

饱受争议的卡斯提尔国王恩里克四世

恩里克四世是卡斯蒂利亚的胡安二与第一任妻子阿拉贡的玛丽亚的儿子,是伊莎贝拉的异母兄长。

说到恩里克四世,比较重要的是他的婚姻问题,以及由此导致了卡斯蒂利亚的王位继承战争。

恩里克四世出生于1425年,比伊莎贝拉年长26岁,他在十五岁时便娶了他的表姐、纳瓦拉的布兰卡二世,她是恩里克的舅舅阿拉贡的胡安二世的女儿。

但二人的婚姻并不圆满,两人结婚13年,但一直没能诞下子嗣,在恩里克的要求之下,教会允许二人离婚。

但问题便出在这段婚姻结束之时。

当负责的官员检查布兰卡时,竟然发现她仍是处女,而教皇以“巫师阻止了恩里克的房事”为理由,正式宣布二人离婚。

这导致了阿拉贡的胡安二世颜面扫地,当布兰卡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封地纳瓦拉时,他便将女儿囚禁了起来。

布兰卡与她的胞兄维亚纳亲王卡洛斯、胞妹埃莉诺都是纳瓦拉的继承者,她们的母亲是纳瓦拉女王布兰卡一世。

但他们的父亲阿拉贡的胡安二世并不想在第一任妻子死后让出纳瓦拉的控制权,这也导致了他与卡洛斯和布兰卡二世之间的矛盾,而埃莉诺则表示支持他们的父亲。

为此,阿拉贡的胡安二世联合莱昂诺尔先后毒杀了长子卡洛斯一世和长女布兰卡二世,纳瓦拉则由埃莉诺管理。

再说恩里克四世,他在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又和葡萄牙公主若阿纳结婚。

有意思的,若阿纳的母亲为莱昂纳尔,她是阿拉贡的胡安二世的妹妹,其嫁给了葡萄牙国王杜阿尔特一世。

因此,严格来说,恩里克四世与第二任妻子若阿纳是表兄妹的关系。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王室、贵族之间的联姻极为频繁,但也造成了近亲结婚的现象很常见,而这又导致很多王室的后代遗传了各种家族疾病,甚至最终导致家族绝嗣、王朝灭亡。

如同曾经称霸中世纪欧洲几百年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其崛起于家族联姻,但也亡于频繁的联姻引起的近亲结婚,在家族绝嗣后也随之灭亡。

言归正传,恩里克四世与第二任妻子若阿纳的婚姻同样不完美,但好在两人在结婚六年后终于有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日后的胡安娜公主。

但此时,部分卡斯蒂利亚贵族联合起来抵制恩里克四世立胡安娜为王位继承人,他们声称胡安娜并不是国王的亲生女儿,认为年幼的公主实际上是第一任阿尔布开克公爵贝尔特兰·德·拉库伊瓦的女儿。

基于这种情况,恩里克四世将继母与年幼的妹妹和弟弟接回了王宫,一方面抚平贵族们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加强对伊莎贝拉姐弟两人的看管。

伊莎贝拉和年幼的弟弟阿方索自此成为恩里克四世稳定统治的政治筹码,说白了,伊莎贝拉姐弟成为了人质,自此失去了自由,生命也将不在自己掌控之中。

残酷的政治斗争,没有任何亲情可言,而伊莎贝拉想要平静的生活的愿望也成为奢望。生在帝王家,若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或许连普通人都不如。

而年少的伊莎贝拉应该有很深的感受,她不得不在错综复杂又诡谲的政治局面中首先生存下去,并保护她精神失常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

很多后世学者认为伊莎贝拉一世在继位后,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继承者的位置,在编撰关于恩里克四世的历史资料时,进行了抹黑,尤其是对恩里克四世的女儿胡安娜的真实身份。

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客观地看到一件实事,就是恩里克四世或许真的在生育问题上有自身的问题。

后世学者甚至猜测其有性取向的问题,或者在婚姻生活的生理上有某方面的困难,这也导致其与第一任妻子始终未能圆房,而和第二任妻子结婚六年后才生下一个女儿。

由于若阿纳与阿尔布开克公爵的私情传的沸沸扬扬,加之恩里克四世和妻子的感情也不如意,这也加深了他对女儿胡安娜身世的怀疑。

不久后,恩里克四世便将若阿纳逐出了王宫,其不得不移居古柯,居住在恩里克的支持者丰塞卡主教的城堡内。

但让恩里克四世恼火的是,还未离婚的王后若阿纳很快就爱上了丰塞卡主教的侄子,并为他生下了两名私生子。

这更坐实了恩里克四世在生育方面的问题,而这也进一步加深了贵族们对胡安娜是否具有作为合法继承人身份的怀疑。

1468年,备受婚姻问题困扰而遭到反对派贵族嘲讽的恩里克四世宣布与若阿纳的婚姻无效,理由是王后与丰塞卡主教侄子的私情。

关于胡安娜身世的猜疑进一步加深,其背后或许有卡斯蒂利亚王国内部反对国王的贵族在背后推波助澜,但这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

王国内部贵族的反对日益激烈,使恩里克四世不得不面对王国分裂的危局,他只得在继承人问题上进行妥协。

很明显,这场继承人风波中最大的得利者是伊莎贝拉的弟弟阿方索,而伊莎贝拉利用了大贵族和国王之间的矛盾。

虽无实质证据,但其身份也根本不可能在这场王位继承的纠纷中置身事外。

我们不知道伊莎贝拉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这场政治斗争初步锻炼了伊莎贝拉,恩里克四世已经很难彻底掌控这个比他年轻的妹妹。

回到王宫,年少时被掌控的人生

在恩里克四世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六年后,终于诞下了他唯一的子女——女儿胡安娜。

但与此同时,关于王后的私情传闻和胡安娜身世的猜疑越来越多,大贵族不断提出反对意见。

恩里克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将伊莎贝拉和阿方索接回王宫,但这并没能安抚反对派的大贵族们。

大贵族们坚决要求国王取消胡安娜的王位继承权,虽然恩里克四世坚称胡安娜并非王后的私生女,但矛盾仍然难以调和。

1464年,反对派贵族联合要求恩里克四世让位,它们组成的联军以武力威胁国王的统治。

无奈的恩里克四世不得不进一步妥协,两个月后,其取消胡安娜的王位继承权,并立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阿方索为王储。

同时,恩里克还宣布让伊莎贝拉成为他在阿维拉的继承人,条件是要把她嫁给葡萄牙鳏居的国王阿丰索五世。

阿丰索五世是伊莎贝拉的叔叔,而实际上伊莎贝拉在三岁时便已经与阿拉贡的王储费尔南多二世定有婚约。

但恩里克四世在1460年主导反悔了这段婚约,他希望将伊莎贝拉嫁给费尔南多王子的兄长纳瓦拉亲王卡洛斯以达成战略婚姻,但这遭到了亲王的父亲阿拉贡的胡安二世拒绝。

此时,恩里克四世很明显已经与阿拉贡王国处于对立状态,他驱逐了布兰卡二世,使阿拉贡的胡安二世颜面扫地。

进而又毁掉了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储的婚约,使阿拉贡王国和卡斯提尔王国百年来的亲近关系陷入紧张。

其又试图联合与阿拉贡的胡安二世有矛盾的长子——纳瓦拉亲王,而这时的卡洛斯由于与父亲的政治冲突而遭软禁。

从中可以看出,恩里克四世的政治能力实在一般,他先是羞辱了布兰卡二世,使其不得不在离婚后被迫返回封地,而她也因此被与之政见不合的父亲软禁。

卡洛斯是布兰卡二世的胞兄,二人都与他们父亲阿拉贡的胡安二世在继承纳瓦拉封地的问题上政见不合。

恩里克与卡洛斯的暗中联络,进一步激怒了阿拉贡国王,这也是卡洛斯在当年被软禁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恩里克四世既与阿拉贡的胡安二世处于对立状态,又使卡洛斯在政治上失去了回旋余地,而他的父亲又怎么可能同意其与伊莎贝拉的联姻。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胡安二世更加忌惮卡洛斯对自己的政治地位的威胁,其不仅借机废黜了卡洛斯好不容易争取而来的王储之位,更使他在一年后遭到胡安二世的毒杀。

在接下来,恩里克四世又想同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联姻,可爱德华已经与伊丽莎白秘密成婚,伊莎贝拉又被动的遭到求婚拒绝。

最终,恩里克与葡萄牙国王,他鳏居的叔叔阿方索五世达成一致。其将伊莎贝拉嫁给他,以此获得政治上的盟友。

但这显而易见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因为葡萄牙的阿丰索五世也试图趁着卡斯提尔国内动乱,谋夺对卡斯提尔的掌控。

恩里克一系列愚蠢的政治举动,加上他婚姻上的失败,为他赢得了“无能者”的称号。

1465年6月,卡斯蒂利亚王国爆发内战。

同时,反对派贵族们在阿维拉召集会议,宣布废黜恩里克四世,改立阿方索为卡斯蒂利亚国王。

为了威胁反对派的大贵族集团,恩里克四世直接将伊莎贝拉抓入皇宫,并囚禁了起来。

但战争的进展对恩里克四世越来越不利,他竟然又愚蠢的想到让妹妹嫁给卡拉特拉瓦军团的团长帕切科,以此来稳定自己的王位。

此时的伊莎贝拉显然成了恩里克的政治工具,而恩里克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变伊莎贝拉的毁约,也导致他的信誉尽毁。

与阿拉贡王储联姻,脱离掌控

1468年,伊莎贝拉逃离了皇宫,回到了弟弟阿方索的营地。

同年7月5日,阿方索突然去世。

随后,反对国王的贵族们打算以伊莎贝拉取代恩里克四世。此时,卡斯蒂利亚的内政基本被大贵族们所严重影响。

伊莎贝拉正是看到这一严重问题,在关键时刻选择拒绝取代兄长恩里克四世,并与其达成和解。

这一年的9月,伊莎贝拉与恩里克四世签订《托罗斯·德·吉桑多协定》,她承认恩里克四世为国王,恩里克四世立伊莎贝拉为王储,并强调伊莎贝拉的婚事必须由他本人亲自决定和安排。

但是,关于个人的婚姻问题,伊莎贝拉有着自己的主见,她对王国的未来发展显然有自己的计划。

同年秋天,伊莎贝拉派人秘密越过边境,与阿拉贡王国的王储费尔南多暗中进行谈判。

可以说这一年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在将来会影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走向的历史事件。

1469年1月7日,伊莎贝拉与费尔南多签订了婚约。费尔南多在婚约中保证遵守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法律,永不背叛妻子,并与妻子协商确定担任军职和文职官员的人选。

但是,由于伊莎贝拉与费尔南多是堂姐弟的关系,两人的婚姻必须得到教皇保罗的允许。

而没有取得证明的伊莎贝拉通过阿拉贡的大主教伪造了一份证明,以此完成了两人的婚姻,而正式的证明直到多年后由西克斯图斯四世颁发。

两人的结合被恩里克四世知晓,他立即强调,伊莎贝拉的婚姻必须由他亲自作出安排,否则将取消她的继承权。

恩里克仍然希望将伊莎贝拉嫁给他们的叔叔葡萄牙国王阿丰索五世,这显然不利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利益,但为了掌控伊莎贝拉,恩里克四世选择忽视王国的利益。

但伊莎贝拉还是找到机会秘密潜出王宫,她在当年8月份抵达巴利亚多利德。

10月19日,伊莎贝拉与费尔南多在巴利亚多利德的胡安·比维罗宫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在恩里克的多重阻挠下,伊莎贝拉仍然突破重重难关,达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与阿拉贡王储费尔南多联姻。

由于恩里克的反对,加上母亲精神失常,年轻的伊莎贝拉自己做主,完成了与费尔南多的婚礼,这为她在随后的王位争夺战中获得了坚定支持力量。

在艰难之中成长,在困境之中寻找和把握机会,伊莎贝拉的坚韧性格和果敢的作风获得了更多国内大贵族的支持。

恩里克去世,伊莎贝拉继位

1470年10月25日,对伊莎贝拉与费尔南多的婚事非常愤怒的恩里克四世废除了伊莎贝拉的继承权,宣布胡安娜是他的亲生女儿,恢复为王储。

同时,他还要求伊莎贝拉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兄弟。

伊莎贝拉则以恩里克排除她的继承人资格为由发出文告,谴责国王背弃双方签署的协定。

此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伊莎贝拉表示不会屈服,这使得卡斯蒂利亚王国陷入分裂的危险,国内贵族也因此分为两派。

随着事态发展,伊莎贝拉和恩里克之间的对峙陷入僵持。

1473年,眼见事态发展愈发脱离掌控的恩里克四世不得不选择妥协,其亲自前往塞戈维亚与伊莎贝拉重新和谈。

但是恩里克并未宣布恢复伊莎贝拉的继承权,双方的谈判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导致了恩里克去世后,卡斯蒂利亚爆发了王位继承战争。

1474年12月,恩里克四世去世,虽然恩里克的个人能力一般,但他的存在客观上使王国内部各方势力之间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

恩里克斯的去世让卡斯蒂利亚王国陷入动荡的边缘,尤其葡萄牙王国对其觊觎已久。

更不巧的是,在得知消息的当天,费尔南多恰好回阿拉贡去平息叛乱。

面对稍纵即逝的机会,伊莎贝拉当机立断,于两天后迅速在塞戈维亚举行了登基加冕仪式,宣布自己为卡斯蒂利亚王国伊莎贝拉一世。

同时,伊莎贝拉宣布丈夫费尔南多为共治国王,称卡斯蒂利亚王国费尔南多五世。

费尔南多与伊莎贝拉一世都是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成员,这对堂姐弟都是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王国胡安一世的后代。

伊莎贝拉的加冕迅速在国内引发一部分人的反对,与当时反对恩里克四世的情况类似,保守派的顽固封建大贵族们勾结葡萄牙国王阿丰索五世,让其与胡安娜公主结婚,他们支持胡安娜继承王位,以对抗伊莎贝拉一世。

争夺王位,巾帼不让须眉

随着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的爆发,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迅速形成。

伊莎贝拉一世联合丈夫费尔南多,并在国内支持她的大贵族之下迅速组建一支4万人的军队;而她的侄女胡安娜则受到葡萄牙国王阿丰索五世的控制,联合保守派贵族,组成了2万人的军队越过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边境,占领帕伦尼亚。

1475年9月,法国与葡萄牙结成联盟,战争对伊莎贝拉一世开始不利,卡斯蒂利亚王国陷入两面作战。

随后,葡萄牙军队占领了埃斯特雷马杜拉和加利西亚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并进一步攻占了托罗和萨莫拉。

卡斯蒂利亚国内的反对派贵族们则控制了布尔戈斯等地。

同时,王国北方开始受到法国的入侵。

由于阿拉贡王国作为卡斯蒂利亚王国在北方的屏障,伊莎贝拉一世马上赋予她的丈夫费尔南多极大的权力,北方战事指挥权完全交由费尔南多。

1476年3月,费尔南多在托罗战役取得胜利,葡萄牙军队受到打击。

而阿丰索五世在红衣主教门多萨的努力下也宣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双方都在争取支持。

可是,葡萄牙的军队开始不可避免的走向衰弱,因为大量原本支持他的卡斯蒂利亚贵族开始转而支持伊莎贝拉,包括原来恩里克的重要支持者丰塞卡主教。

不想放弃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阿丰索回到葡萄牙,试图打开局面,他将在阿布兰特什的并未完婚的妻子胡安娜与他的表姐兼继女若阿纳安置在阿威罗。

为了让法国快速投入军队,并配合葡萄牙在卡斯蒂利亚的军事行动,阿丰索亲自前往法国和勃艮第公国,并让儿子若昂二世摄政。

而与此同时,阿拉贡王国宣布放弃对罗塞永管辖权,将其让与法国,而这里原本是阿拉贡王国和法国之间长期的争议地带。

其通过拉拢法国,使法国军队陷入观望之中,葡萄牙军队受到进一步的削弱。

保持观望状态的法军使阿丰索的努力陷入尴尬,而他的表弟兼最牢靠的盟友“大胆的查理”在南锡战役中战死,使得阿丰索的法国之行几乎没有收获。

之后战争向着有利于卡斯蒂利亚转变。

随后,伊莎贝拉将首都从巴利亚多利德迁至托莱多,并举行了紧急王国会议,明确了战事进程和军队指挥权等重要问题。

1477年,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封臣和贵族关系的整饬,伊莎贝拉对卡斯蒂利亚南部的统治得到巩固。

这得益于丈夫费尔南多在军事上分担了女王大部分的压力,并以阿拉贡王国牵制了法国对葡萄牙的支援。

可以说,伊莎贝拉一世不仅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和超越常人的政治谋略,她在选择人生伴侣上的智慧也独具慧眼,费尔南多更是她一生最重要的事业伙伴。

次年,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联合签署了一份与路易十一的和平协议,从而完全解除了来自法国的军事威胁。

第二年,战争取得了重要进展,费尔南多在阿尔布埃拉战役歼灭了卡斯蒂利亚国内反对派贵族的主要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阿拉贡国王胡安二世去世,费尔南多继位,称费尔南多二世,并宣布伊莎贝拉为阿拉贡的共治国王。

1479年9月,眼看大势已去的葡萄牙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阿丰索五世与伊莎贝拉双方签署了“阿尔卡科瓦斯条约”。

根据条约,阿丰索五世被迫解除和胡安娜公主的婚约,双方战争结束,葡萄牙军队撤出卡斯蒂利亚。

此战进一步巩固了阿拉贡王国和卡斯蒂利亚之间的联合,其逐渐向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势力发展,而此时双方仍各自保持着独有的议会、政府、法律、军队和财政。

在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卡斯蒂利亚王国在伊莎贝拉一世时期之前的历史。

卡斯蒂利亚王国

卡斯蒂利亚王国原属于布尔戈斯省最北部坎塔布连山脚下的一座城堡之地,从九世纪中叶,其发展成一些分散的小的县郡的集合体,属于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和莱昂王国管辖。

费尔南·冈萨雷斯是统一全卡斯蒂利亚的第一代伯爵,他在931年聚集了来自布尔戈斯、阿斯图里亚斯、圣地亚那、兰塔伦、阿拉瓦、卡斯蒂利亚与劳拉的士兵组成一支强大军事劲旅。

冈萨雷斯将卡斯蒂利亚从莱昂王国中独立出来,使这里成为家族的世袭领地,他也是王国独立的奠基人,虽然当时的卡斯蒂利亚仍属于半自主的王朝。

11世纪时,卡斯蒂利亚王国逐渐形成并建立。

1029年,卡斯蒂利亚从莱昂王国中正式独立出来,其与阿拉贡、潘普罗纳和索夫拉韦-里瓦戈萨成为莱昂王国的重要领地。

1035年,桑乔大帝去世,他将以上四个地区分别分封给四个儿子,其中斐迪南一世成为第一代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

1037年,斐迪南一世吞并了莱昂王国。

1212年7月16日,以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为首的五万基督教联军及以阿尔摩哈德王朝埃米尔穆罕默德·纳西尔领导的十二万伊斯兰军在西班牙托洛萨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战。

此次战役,基督教联军大获全胜,伊斯兰教势力在伊比利亚半岛开始衰落。

1230年,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

之后的十年中,卡斯蒂利亚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穆尔西亚和塞维利亚,将南部疆界推进至大西洋沿岸,确立了其在西班牙的政治霸权。

到阿方索十世统治时期,卡斯蒂利亚的科学、文化获得巨大发展,西班牙人的民族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而西欧各国也开始将卡斯蒂利亚宫廷与西班牙视为一体。

1385年,卡斯蒂利亚吞并葡萄牙失败后,开始着力于对内统一,并与阿拉贡王国关系日益紧密。

直到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的联姻,使得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王国走到一起,并开启了对西班牙的统一之路。

击败摩尔人,奠定西班牙的统一,从卡斯提尔女王到西班牙女王

在伊莎贝拉一世完成镇压国内反对势力和化解葡萄牙的入侵之后,其首先面对的便是整合国内势力,并进一步收复从718年开始被阿拉伯帝国占有的伊比利亚半岛其他地区。

实际上,在伊莎贝拉着手进一步驱逐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势力之前,这里已经被阿拉伯人统治了700年左右。

在此期间,历代卡斯蒂利亚王国君主,乃至整个基督教势力,包括半岛上的其他法兰克人建立的政权,都在持续的与阿拉伯人进行战争。

其中以最早的纳瓦拉王国、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莱昂王国、葡萄牙王国为主,直到卡斯蒂利亚王国建立,并逐渐发展强大,其与阿拉贡王国合作,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统治区域不断向南方压缩。

到1479年,费尔南多继承阿拉贡王国王位后,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及其附属领土组成了共主邦联。

这也是自八世纪以来,伊比利亚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单一的西班牙王国。但此时的西班牙并未彻底统一,而其政治上仍然处于融合过程中。

“西班牙”这一名称来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当时的伊比利亚半岛作为古罗马的行省,被称为“Hispania”。

此时的西班牙仍是政治各自独立的邦联政体,各王国在名义上拥有共同的君主。

而在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进行共治的第一年,他们便开始寻求对占据着南方的摩尔人统治的格拉纳达王国的征服。

甚至更早在1475年和1476年,伊莎贝拉便已经和格拉纳达的国王埃米尔签订了停战协议,这位极有远见的女王在继位之初便已经预见了未来的战争,并为同一国内的战争提前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来自格拉纳达的威胁。

刚刚继位的女王展现了远超常人的智慧和政治谋略,这也是欧洲众多国王在受到阿丰索五世的游说时纷纷拒绝的原因之一。

虽然与格拉纳达签下的协议规定双方之间五年内不得开战,但边境上的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摩尔人虽然没有严格遵守协议,但也错过了最佳的开战时机,而伊莎贝拉与阿丰索之间的战争很快结束,卡斯蒂利亚王国获得了短暂整合的时间。

1481年年底,眼看失去一切时机的格拉纳达国王阿布·哈桑终于采取行动,其突袭了萨阿拉,并屠杀了当地所有居民。

在此之前的一年,伊莎贝拉通过收回部分恩里克四世时期分封的土地和租金,暂时缓解了战争带来的财政紧张局面,这为其与摩尔人的战争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1482年,新上任的女王趁着格拉纳达王国发生内乱,发动了收复失地的战争。

这次战争的主要军队来自卡斯蒂利亚北方和一些高原城镇,另外王国还招募了一些阿拉贡和瑞士的雇佣兵。

所有军队全部聚集到麦地那,等待与摩尔人的战争。

但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仅有的资金远远不足以维持,伊莎贝拉甚至用她的珠宝作抵押向瓦伦西亚的大教堂贷款来筹集战争资金。

这场收复失地的战争进行了将近10年,真正的考验了刚刚建立统一邦联的西班牙,而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是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战争是残酷的,它磨合了女王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更对新的政权充满了挑战。

但其客观上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西班牙内部的各自为政的王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国内人民的民族意识也进一步觉醒,国家变得更加团结,为以后西班牙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国内众多大贵族,在这场战争中受到更多的挑战,包括对女王的支持和对国家的忠诚。

而女王的丈夫费尔南多则像一名英勇的勇士,战争虽以伊莎贝拉一世为主导,但冲锋在前的永远是费尔南多,他的军事能力不仅体现在击败葡萄牙入侵和镇压保守派贵族的反叛之上。

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收复失地的战争中,伊莎贝拉更像一位军需官和财务官,为全体将士提供后勤保障。

费尔南多就是伊莎贝拉最忠诚的骑士,为她冲锋在前。

而女王则不断前往各个部队的营地中慰问士兵、安抚伤员。

1485年,伊莎贝拉一世建立了欧洲第一所军事医院,以加强军事后勤工作。这座医院被前线的士兵们亲切的称之为“女王医院”。

女王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繁杂,其中还包括联络西欧各国,以取得对穆斯林战争的支持。

因为这场西班牙的统一战争更是从8世纪以来延续的基督教和伊斯兰势力之间的较量,当时以罗马天主教为中心的西欧国家都责无旁贷。

更加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伊莎贝拉甚至经常亲临前线,她虽没有取代丈夫的军事指挥,但却以身作则,鼓舞着前线的每一位战士,让士兵们知道他们的女王一直与他们在一起。

伊莎贝拉的气魄折服了军中的将领和参战的大贵族们,她的名声更是传到了欧洲各国。

除此之外,伊莎贝拉还经常采取分化瓦解的战术来削弱敌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士兵们的伤亡,屡屡奏效的策略使得战争也能进行的更加顺利。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伊莎贝拉寸步不离前线,战场上的恶劣环境使每天保持沐浴习惯的女王打破常规。

但伊莎贝拉仍对此记忆深刻,她几乎没有条件脱下战衣,更遑论沐浴,这被女王在日记中记载了下来。

1492年1月,在围困格拉纳达王国都城一年多后,格拉纳达王国的末代君主穆罕默德十二世“博阿布迪尔”开城投降。

随着阿尔罕布拉宫陷落,阿拉伯末代王朝奈斯尔王朝灭亡,近七百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结束,西班牙完成了基本的统一。

另外,我们想要了解伊莎贝拉一世女王,除了她的成长轨迹,以及在王位争夺和统一西班牙、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之外,还有两件非常重要、但影响了西班牙的历史走向的事件。

这两方面一个是她对西班牙宗教领域的改革,另一个则是其对哥伦布的航海支持。

驱逐犹太人,打击异教徒,建立西班牙的天主教统治

伊莎贝拉对天主教的虔诚源于她童年的艰苦经历,但她信仰天主教,却并非盲目跟随,女王对天主教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对于西班牙境内的天主教会,伊莎贝拉不允许教皇和教廷直接参与管理,而其各地主教也只能是中产阶级的卡斯蒂利亚人。

排除了贵族和外国人,并使教皇不能干预当地的教会运作,使西班牙的天主教会只听命于她的管理。

1479年,伊莎贝拉就专门拒绝了教皇对昆卡主教的任命。

一年后,其正式禁止外国人在卡斯蒂利亚任主教的情况。到1482年,其与教皇签署协议,将所有在王国内的主教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

伊莎贝拉将教会视做强化王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并因此提出建立独属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宗教裁判所。

1478年11月1日,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允许伊莎贝拉在所有的教士里选出2至3名教士任职审问员,赋予了其审查犹太人信仰改宗者或新近皈依基督教徒真伪的合法性,宗教裁判所在卡斯蒂利亚建立了起来。

随后,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宗教法庭。

虽然这个宗教法庭看起来具备一系列的职能,但实际上它只有一个主要功能,即抓捕被认为的异教徒,且不给被抓捕者以申诉的机会。

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使得大量无辜者遭难,其中以犹太人居多。

而宗教裁判所的首位大审判官是托马斯·德·托尔克马达,她是女王的告解神父,还是西班牙圣殿骑士团的负责人。

当时的卡斯蒂利亚经过多年战争,财政日益枯竭,而王国内富裕的犹太人很快成为了目标。

1492年3月31日,伊莎贝拉发布“犹太皈依或驱逐”法令。

西班牙国内的犹太人被迫纷纷逃离,但其财产被没收,大部分收入王室之中,这其中还有部分原本被承诺允许在西班牙境内生活的摩尔人。

宗教裁判所的迫害直接导致大量商人和手艺人流离失所,虽然女王特意要求对一部分有着良好手艺的外国人和信仰其他宗教的异教徒宽容对待,但在实施上的结果仍差强人意。

宗教裁判所为伊莎贝拉在之后的收复失地战争中提供了足够的财政支持,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信仰者对国家的认同也越来越明显。

资助哥伦布,开启西班牙海外殖民之路

关于哥伦布的航海探索,可以说伊莎贝拉一世的支持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收复格拉纳达王国之前,西班牙的主要任务是国家统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哥伦布并未取得女王的支持。

为此,哥伦布又先后前往英国、法国等国寻求赞助,但也以失败告终。

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伊莎贝拉一世的眼光非常长远。

她在前两次接见哥伦布时的国内时机并不成熟,但却将哥伦布纳入皇家供奉之中,使其享受王国的特殊津贴,不至于因没有生活来源而很快离开。

1492年,完成收复失地后,西班牙国内财政也消耗一空,急需寻找新的经济来源。

伊莎贝拉女王再次接见了哥伦布,她排除反对者的声音,其中包括丈夫费尔南多的意见,通过出卖自己的部分首饰,为哥伦布筹措了一半出海航行的资金。

另外一部分资金则由女王的犹太财政部长路易斯·德·圣坦杰尔和拉斐尔·桑切斯提供,正是他们促成了女王对哥伦布航海探索的资助。

随后,女王和哥伦布签署了“圣达菲协定”,哥伦布在次年1月开始在扬帆出海。

此后10年间,伊莎贝拉一世共资助哥伦布进行了4次寻找新大陆之旅。

哥伦布无意中发现了美洲,成为新大陆的发现者,美洲被纳入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中。

随着西班牙在海外殖民中的扩张,其与葡萄牙的利益产生冲突。

1494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签署了历史上著名的“托德西里亚斯条约”,两个最早的殖民帝国以此将世界进行瓜分(虽然当时很多国家并不承认)。

在美洲的殖民中,西班牙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据记载,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

甚至到了16世纪未,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被西班牙占有。

西班牙由此称霸世界,欧洲海外贸易的路线也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贸易迅速壮大,西班牙则由此建立了世界上第二个殖民帝国(第一个殖民帝国被葡萄牙建立),也称老牌“日不落帝国”。

女王统治时期的成就

伊莎贝拉一世在继位初期便展开了各项改革,而这毫不影响她在此期间的对外战争。

鉴于长期以来卡斯蒂利亚王国内部大贵族对王室的影响,这点在恩里克四世时期尤为明显。

为此,伊莎贝拉一生都在致力于建立西班牙的君主专制制度,而政治改革成为最重要的和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在伊莎贝拉的改革措施中,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四个领域。

一、政治领域

政治领域是伊莎贝拉一世改革的重要领域,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议会改革

1480年,伊莎贝拉在托莱多召开议会,并进行全面改革,主要是对议会的权力进行限制。

改革之后的议会所讨论的问题被局限于王室的议案,其被剥夺了最重要的立法权和财政权。

另外,针对长期以来大贵族对王位继承人的干涉,伊莎贝拉对议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仅仅被保留了公布、通知王储的职责,议会成为国王的实质上的助理。

而关于议会召开,其也只有在得到国王允许时可以进行。

2、为了加强王权,伊莎贝拉还组建了只被国王控制的内阁。

内阁的职能涵盖五个方面,并以此分为五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均由女王的亲信担任。

①处理王国与其他国家统治者、教皇的事务,是国王的秘书机构。②处理司法事宜的部门。③负责处理与阿拉贡、加泰罗尼亚、西西里和瓦伦西亚的商业部门,由骑士和律师组成。④伊莎贝拉组建中世纪第一支“警察”——神圣兄弟会,其建立于1476年,是她在阿维拉的马德加尔行宫中整合了自11世纪以来便存在于西班牙各个基督教王国中的各种武装兄弟会成员组成。⑤由康塔多、市长和管理财政及皇家财产书籍的官员们组成的预算部门,其负责评估国家的年收入,从而安排来年的支出。

二、经济领域

经济领域的改革涉及三个方面:

1)限制和安抚贵族

贵族们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导致王室对大贵族的约束越发困难,因此,伊莎贝拉着重削弱了部分贵族,以此增强王室经济实力。

除了收回部分恩里克分封出去的王室领地和租金,对于当初没有支持伊莎贝拉的贵族也被要求返还了从1464年以来获得的部分王室租金。

但经济手段并不能过于激烈,确保贵族们的经济利益和地位也是安抚王室支持者的重要手段,这些方面伊莎贝拉给予了足够的保证。

2)改革货币

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合作实施了“金本位”的改革,其严禁金银货币出口,再通过自身货币贬值来提升黄金价值,这使得一早便进行黄金储备的卡斯蒂利亚受益良多。

3)开源

这一项经济措施,主要是对哥伦布航海探索的支持,其不仅成就了哥伦布,还使得世界进入新的篇章,而西班牙殖民帝国也由此开始。

三、军事领域

伊莎贝拉建立了一支独属于王室的被称为“王室的附庸”的军队,这支军队战力强悍,并只忠诚于自己,他们在收复失地的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宗教领域

伊莎贝拉在宗教领域的改革尤为重要,这影响了之后西班牙的历史走向,并使得西班牙在之后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保持了独立。

关于伊莎贝拉在宗教领域的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改革西班牙天主教会,使其脱离教廷掌控,成为受到西班牙国王单独影响的教会,这也被称为“净化西班牙教会”。2、建立了最独特的宗教裁判所,以此排除非基督徒,并借此驱逐了大批犹太人和穆斯林。

通过以上手段,伊莎贝拉一世极大地加强了专制王权,并使天主教会和封建王权相结合,封建贵族的权力被压缩,王室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天主教双王与欧洲国王的称号

1496年12月19日,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授予伊莎贝拉一世和费尔南多二世天主教国王的称号,她们夫妻也被合称为“天主教双王”。

在这里说点欧洲中世纪时期各国国王的称号有关的小知识。

我们知道,欧洲历史上和古代中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从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皇帝”的称号在传承上严格来说只保留在了一直延续到中世纪结束的东罗马帝国身上。

但由于欧洲各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导致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开始出现各种类似“皇帝”的王室称呼。

这里不多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比较详细的了解。

严格来说欧洲只有“罗马人的皇帝”这一种皇帝称号,但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天主教的影响以及后来居上的欧洲各王国的实力影响,各国君主自然不甘居于人下。

毕竟大家实力差不多,甚至有时我的实力比你还强,为啥地位和名字要低人一等?

这样,欧洲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类似“皇帝”的称呼:实力强大又能靠上罗马帝国关系的就继承“罗马人的皇帝”的称号,实力强大但与古罗马没有传承关系的就自己想办法解决,有时天主教的罗马教廷也会掺和一脚,再不行就简单直接地自己给自己加号。

欧洲历史上就出现五种不同的皇帝称呼,分别如下:

一、与罗马帝国有着直接继承关系。

这方面只有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是名正言顺,虽然其后期的发展逐渐希腊化,失去了罗马帝国的拉丁文化传统。

二、与罗马帝国的传承有着各种间接联姻关系,或在名誉上被东罗马帝国承认。

这方面比较多,而这跟东罗马帝国也有一定关系。其中有自称“第三罗马”的沙俄、第一个自称“凯撒”的保加利亚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并声言继承了东罗马传承且有联姻历史的奥斯曼帝国。

三、受到罗马天主教廷的影响的国家。

这方面主要有两个:

1)一个是被罗马教廷认可为传承罗马帝国,其主要是指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保护天主教教廷、促使教宗国建立的法兰克帝国,而它的传承又有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德意志帝国。

2)另一个就是直接受到天主教皇封号,与罗马帝国没有关系。

它又有两个,分别是:

①有着“使徒陛下”之称的匈牙利王国。其开始于国王伊什特万一世,他由教皇转为国王,匈牙利王国也由此有这一称呼;

②其次是有“天主教国王”西班牙王国。就是本文中因完成了欧洲700年的基督教收复失地运动的“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夫妇,这一称呼被西班牙王国垄断。

四、自己创造条件,获得天主教廷承认或未获得天主教认可。

这方面有几个国家,其主要依靠自身实力获得称号,分别是继承了印度皇帝称号的英国、继承了巴西皇帝称号的葡萄牙、口头上继承了埃塞俄比亚皇帝的意大利、逼迫教皇并自己给自己加冕的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五、最特殊的教皇国。

其也称为教宗国,由罗马教廷建立,为了与世俗国家皇帝区分,并表明其自身地位高于世俗国家君主。

除此之外,还有如被称为“天主教长女”的法兰西王国、自称“大帝”的卡尔九世统治时期的瑞典王国、自称“罗马殿下”的丹麦-挪威联合王国等,但这些国王称号要比“皇帝”低一级。

再其次就是如各王国国王的普通称号、各公国公爵的称号等等。

伊莎贝拉去世,亲人争权

1504年夏,伊莎贝拉一世和费尔南多二世相继病倒。

10月12日,伊莎贝拉一世立下遗嘱,以女儿胡安娜(与恩里克的女儿名字相似)继承她的卡斯蒂利亚王位。

同年11月26日,伊莎贝拉一世去世,享年53岁。

关于伊莎贝拉的去世也有一些其他传言,认为她是被长期毒害所致。

刺杀伊莎贝拉的刺客主要来自她的竞争者和因她建立的宗教裁判所而遭受迫害的幸存者,以及圣殿骑士团。

伊莎贝拉的财政部长路易斯·德·圣坦杰尔是刺客之一,他也是一名犹太人。

圣坦杰尔于1498年去世,刺客在西班牙王室中不再有更好的眼线,这导致主谋者圣殿骑士团的埃齐奥·奥迪托雷担心关于这次行动的相关文件被发现。

埃齐奥派人取回了圣坦杰尔的日记,日记里详细记载了他试图用毒谋杀女王的举动。

随后,刺客与女王的一位仆人建立了联系,并继续圣坦杰尔的工作。

伊莎贝拉还长期受到圣殿骑士切萨雷·波吉亚的威胁,直到1504年,女王夫妇和教皇儒略二世达成协议,并将切萨雷关进瓦伦西亚附近的莫塔城堡。

但女王还是遭受了持续的毒害,并因此而去世。

女王的丈夫费尔南多的病情则逐渐好转,并在之后以女儿胡安娜精神原因继续摄政。

或许是遗传自她的外祖母、伊莎贝拉一世母亲的原因,胡安娜也有精神上的疾病,并因此被人称为“疯女”。

胡安娜与法国王储腓力一世结婚,两人的后代查理五世完成了对西班牙政治上的统一,其统治时期西班牙的殖民帝国领域达到极限,成为最强大的欧洲国家,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伊莎贝拉一世的基础之上。

费尔南多在伊莎贝拉去世后,试图与女婿腓力一世争夺对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控制权,但没有成功。

他甚至还提出与伊莎贝拉的侄女胡安娜结婚,以达到继续控制卡斯蒂利亚的目的。

1505年7月,费尔南多与法国结为盟友。

1505年10月19日,为了巩固与法国的联盟,鳏居的费尔南多与路易十二的外甥女热尔梅娜·德·富瓦在布洛瓦结婚。

1516年1月23日,费尔南多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埃斯特雷马杜拉的马德里加莱霍去世。

他被安葬在位于卡斯蒂利亚王国格拉纳达的皇家礼拜堂内,和他的妻子伊莎贝尔一世,女儿胡安娜和女婿腓力一世安葬在一起。

从这里可以看出,或许费尔南多二世对伊莎贝拉的感情远远比不上他对政治上的渴望。

小编感言

伊莎贝拉女王的成就远不止于以上内容,对于这位西班牙历史上的伟大的女性来说,从继位伊始,就陷入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斗争。

她在任期间先后阻止了葡萄牙、法国的入侵,防止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分裂。

其削弱国内大贵族,建立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权,使西班牙逐渐走向政治上的统一。

不仅如此,她还彻底完成了对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摩尔人的驱逐,从军事上和地域上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为后来查理五世在政治上统一西班牙王国奠定了基础。

而伊莎贝拉对国内宗教的改革,使得西班牙的王权高度集中,并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掌控。

但这也导致其错过了席卷大半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为后期西班牙在资产阶级改革和工业革命中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伊莎贝拉在欧洲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她资助了哥伦布的航海活动,使其进而发现新大陆,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和建立老牌日不落殖民帝国提供了可能。

可是这也给落后的美洲带来了灾难,当地原住民人口大量消失,美洲的金银也被运往西班牙。

这在客观上还促进了世界各地物资的流动,史称“哥伦布大交换”,人类文明不再孤立,并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可以说,伊莎贝拉的种种成就足以使她成为世界历史上少有的最有成就的女性统治者之一。

我们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真正的强者往往经受得住任何的坎坷和苦难,并把其当做磨砺自身的经历。

伊莎贝拉一世的一生就是这样的写照。

若没有她童年的悲惨经历,她不会磨砺出强大的心志。

她从一个孤单的小女孩,艰难的成长为一个强者,在这个过程中她几乎没有亲人可以帮助,唯一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而她的弟弟又处于年幼。

她学会了选择,更有着远超常人的忍耐力。与她的政治能力和智慧相比,这些在苦难中成就的人格上特点是她最终取得一切成就的基础。

人生何其短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不必超凡脱俗,但能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谢谢品鉴!

感谢收藏、点赞、分享、关注、转发!

看图、读书、听历史,文章有点长,如果读累了可以点击右上方的“耳机”按钮,听书也很放松!

参考文献:Spain. Encarta Online Encyclopedia.

Spain - History - Pre-Roman Spain - Prehistory.

Spain - History - Pre-Roman Spain - Phoenicians.

Grout, James. The Celtiberian War. Encyclopaedia Romana.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jor Phases in Roman History. Rome in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El Dialecto Leonés" (Menéndez Pidal, 1906)。

天主教百科全书:伊莎贝尔一世。

哥伦布给西班牙国王、女王的信。

伊莎贝尔一世的世袭图。

(美)威尔·杜兰著,《世界文明史·第六卷·文艺复兴》。

Power Central Middle Ages.

Mommsen "Petrarch's Conception of the 'Dark Ages'" Speculum.

Knox "History of the Idea of the Renaissance".

Bruni History of the Florentine people p. xvii

Miglio "Curial Humanism" Interpretations of Renaissance Humanism.

Albrow Global Age.

Murray "Should the Middle Ages Be Abolished?" Essays in Medieval Studies.

Flexner (ed.)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Mediaeval" Compact Ed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Davies Europe.

See the title of Saul Companion to Medieval England.

Kamen Spain.

Mommsen "Petrarch's Conception of the 'Dark Ages'" Speculum.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