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年猪又被“禁”?为何中国人对杀年猪如此执着?答案在这里!

读书文史 2024-01-23 12:33:11

【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进入腊月,又到了杀年猪,做腊肉,备年肉的季节。

不过,听说上面又出台了严格的“杀年猪令”,这让农村人多少有些为难,到底杀不杀,该怎么杀,需要办什么手续,执行什么标准呢?

思来想去,还是得想想办法吧。毕竟,过年少不了杀年猪。

在我国,杀年猪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年俗,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年关将至,一般在“腊八”之后,人们都会杀年猪。

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杀猪过年几乎成为全国统一的习俗特色。北上至我国东三省地区,南至我国的“华南f3”地区,习俗几乎都是一样的。南北一家在这一点上能够做到如此统一,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的。

说起过年杀猪,年纪小的朋友应该都没有太多印象了,因为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想吃猪肉,电车一开,三轮车一蹬,四轮车油门一踩,就到了菜市场,轻轻松松就能买回了菜。

再者,即便是住乡下的,养猪的人也少了,年老的已经年老了,喂不动了;常年外出打工的打工去了,养不得了。且,养猪还可能血本无归,猪瘟泛滥,猪价暴跌,受不住打击,还是不养为好。

故此,若非不是专业养殖户,乡下人养猪,一般也就是养那么几头猪,以备杀年猪用而已。

不过,在过去,尤其是在古代农耕社会,一般农户家里都会养上一些猪,一是为了积攒肥料,二是为了获取少量的肉类。不过,由于饲养成本高且技术有限,加上物质资源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低,猪肉显得尤为珍贵。

因此,人们往往等到年根,为了庆贺新年,才舍得把养了一年的猪杀了吃肉。所以,在过去猪肉又被人们称作“年肉”。

二、杀年猪,不仅仅是杀猪那么简单

1.杀年猪习俗

杀年猪主要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之所以强调民族,因为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是不吃猪肉的,比如回族。当然,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我想还是要追溯到远古的历史。当时,是我们的祖先驯养了家猪,烹制了猪肉。

而杀年猪之所以成为一种流传千年的年俗活动,不是因为“杀猪”活动本身,而是因为过年使“杀猪”这项活动,成为了一个例外和特色。因为唯独春节过年杀猪的猪肉,不是拿去卖了换钱的,而是用来与亲戚朋友庆祝的,给左邻右舍分发派送的,用来备年肉过大年的。

在读书君的童年印象中,乡下每年到了年关时,村里的大人们会提前几天开始张罗,准备杀猪的各种工具和材料。而孩子们则是最兴奋的,他们早早地围在猪圈旁边,眼巴巴地等待着杀猪的那一刻。当然,一般所杀的猪,也是早早已经说定好的。

杀猪的当天,天还没亮,屠夫就提着磨得锃亮的刀和各种工具来到了主人家。此时,主人家已经烧好了一大锅开水,准备用来烫猪毛和清洁猪肉。一切准备就绪后,屠夫和主人家一起将猪从猪圈里赶出来。

这时,几个壮汉上前将猪按住,五花大绑将猪绑到了板凳上。此时,屠夫则趁机给猪一刀,猪在惨叫声中,结束了一生。孩子们看到这一幕,有的吓得捂住了眼睛,有的则好奇地凑上前去观看。

杀完猪后,主人家会邀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们来一起吃杀猪饭。这时,村子里的人们都会互相帮忙,有的切肉、有的炒菜、有的烧火。大家一边忙碌着一边聊着家常,气氛非常热闹。

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杀猪饭就做好了。红烧肉、炒猪肝、猪血汤等各种美食摆满了桌子,让人垂涎欲滴。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这时,主人家会不停地给大家夹菜、敬酒,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支持。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顺便提到一个词,叫“庖汤”。可能很多年轻人和读书君一样,若非不是真正地去了解,真不知道什么叫“庖汤”。

2.什么是“庖汤”?

庖汤,也叫庖猪汤、全猪汤等。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杀年猪的大杂烩,即猪身上的各种部位,一般是边口肉和内脏等,全加在一块炖煮成的一锅汤,叫“庖汤”,有时还会配上一些蔬菜佐料等进去一块煮。

在杀猪那一天,邀请村里的亲朋好友、邻居们坐在一起,喝庖汤,聊家常,是乡下人最淳朴的待客方式之一。

当客人吃好喝完,主人家还要将猪肉切成几条,几块,分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

除了吃杀猪饭外,腌制腊肉也是杀年猪的一个重要环节。

将杀好的年猪,选出一些肉来腌制,然后抹上一层厚厚的盐巴和香料,再将猪肉挂在火塘上方熏烤。经过几天的熏烤后,腊肉就会变得金黄油亮、香气扑鼻。这也是过年做腊肉的传统。

三、历史渊源:从远古走来的年猪

作为六畜之一,猪在远古时期就被人类驯化了。我国的甲骨文中,就有“家”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宝盖头,下面是一个“豕”字,表示用房屋圈养起来的猪。《汉书》中说:“豕出图。”这里说的就是指猪跳出了猪圈的意思。这其实也说明了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养猪了。

“杀年猪”的习俗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数千年前就有了。那时人们一般在每年的十二月份,通过举行“岁终之祭”的仪式来祈福纳祥,而这种“岁终之祭”仪式被称为“蜡祭”。

其中,在传统的祭祀活动中,猪是最常见的供品,和牛、羊一块被列为“三牲”,用来祭祀。

《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任数》:“豕,猪,祭祀用的牺牲。”

简单地说,将整个猪头放在供桌上祭祀。如今,我们在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时,还延续着这种习俗传统。祭祀完毕后,人们将猪宰杀后分食,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吃猪肉的传统,已经深深刻在中国人的饮食食谱中,早在古代,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对吃猪肉情有独钟,其著名的“东坡肉”,就是出自其手,现流传至今。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杀年猪”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庆祝新年到来、祈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宋代李京《云南志略》中就有记载:“每岁冬月宰杀年猪,竟相邀客,请无虚日。一客不至,则为深耻。”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古代杀年猪习俗就已经流行。杀好年猪,还会请亲朋好友们来一块吃猪肉,喝庖汤,若是请不到人来,主人家还觉得丢脸。

可见,这一习俗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占据怎样重要的地位?它已经不仅是一种饮食习俗,还是一种待客之道,礼仪之交。

所以,将杀年猪称为是一种传统年俗,恰如其分。

四、读书君说

提及杀年猪,或许会让部分城里人,抑或是那些自诩为“文明人”的群体,眉头紧锁,心生抵触。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是一项带有“血腥”色彩、甚至有些“野蛮”的活动。每当想象到那样的场景,即便是读书人也难以直视,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忍。

然而,若我们深入探寻这片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土地,便会发现,杀年猪远远超越了表面的“血腥”与“野蛮”,它实际上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现。在这其中,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无尽热爱,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对传统的坚定尊重,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殷切期盼。

是的,对于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百姓而言,杀年猪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见证了一个个家庭的团圆与和睦,承载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用“野蛮”二字来形容这一习俗,无疑是对其深厚文化内涵的极大误解和轻视。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抛开成见,用心去感受这一习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便会发现,杀年猪其实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活动。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欢聚,也让人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的美好。

总言之,杀年猪其实已经不仅是一种美食文化,更是一种人文情怀。在杀年猪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享受着美味佳肴带来的口腹之欲,更感受着亲情、友情和乡情带来的心灵慰藉。通过杀年猪这一习俗,人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团结、和谐的传统美德。

如今,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猪肉已不再是稀缺之物,不过,“杀年猪”的习俗还在延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猪所承载的那份珍贵和情感,一直在传承着,它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不易,也见证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