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自参考资料
海野福寿『日清・日露戦争』集英社〈集英社版日本の歴史18〉
糟谷憲一 著「朝鮮近代社会の形成と展開」
武田幸男編集 編『朝鮮史』山川出版社〈世界各国史2〉
1885年朝鲜甲申政变后,清朝虽然失去了在朝鲜的驻军权,但获得了紧急情况下的调兵权,并以袁世凯为首,进一步加强了对朝鲜内政的影响。
同年4月14日,英国突然占领了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沿海的巨文岛(下图),这是为了制止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向印度洋派遣的行动,但巨文岛及周边沿海地区官员并没有向朝鲜政府报告,政府很难知道这一事实。
因为英国没有将巨文岛被占领一事通知朝鲜,而是通知了清朝驻英国大使曾纪泽,这意味着英国承认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日本向英国提出抗议,但没有得到回应。
最终,由于清朝对英国和俄罗斯的影响,英军终于在大约两年后的1887年3月撤出了巨文岛。
1887年,清朝坚持外国使节前往朝鲜之前,需要得到清朝皇帝的许可,朝鲜高宗命令使节前往清朝,随后获得许可。朝鲜还请求清朝免去迎皇帝特使的仪式,清朝拒绝,并进一步坚持自己的宗主地位。
经济上,清朝扩大了在朝鲜的势力,在朝鲜半岛各大城市之间铺设了电报线并将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开辟了上海和仁川之间的海上航线,垄断了商人的货物运输。
1884年,修订《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取得朝鲜内陆贸易权,许多商人来到朝鲜,开始在内陆生活和贸易。主要出口商品是英国棉制品,从香港、上海等地运往朝鲜半岛。
清朝国内虽然有人主张与日本合作,但舆论鄙视日本为“弱国”的倾向却普遍存在,“并于1886年8月,清朝水兵擅自登陆长崎,实施暴力(长崎清朝水手事件)。”
中日关系恶化,但这并没有立即导致日本与中日势力的全面对抗。当时日本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如果日本与清朝发生冲突,双方会两败俱伤,清朝国内也存在类似的理论。
清朝的军事实力在日本政府内部对备受推崇,对清朝强硬的意见寥寥无几。然而,在经历了朝鲜甲申政变后,山县有朋等日本官员感到日本失败了,极力主张军事扩张,在日本国内人民生活遭受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政府才敢于提高税收和扩充军备库。
朝鲜甲申政变真正带来的重大变化是日本普通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如上所述,在日本,大众媒体广泛报道了清朝军队的袭击和对居民的屠杀,“讨伐清国(清国討つべし)”的呼声日益高涨,志愿运动、抗议和追悼会等活动也愈演愈烈。被后人称为“宪政之神”的尾崎行雄也尖锐批评清朝,主张对清采取强硬路线。